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辩析贵州教师教育学校张佩玲candy9025@163.com●教师对新教材的真正理解。●对课程改革意义的真正理解。●教材与知识点一、教学研究与培训中的问题与困惑【案例一】在《认识梯形》一课中,对于底、腰的概念:“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关键词“互相平行”、“不平行”,明显区别了底和腰,但要强调短的底叫上底,长的底叫下底。这里的“上底”、“下底”的“上”、“下”不指方位,只代表长短。----一篇教学研究论文摘录辩析上底下底高上底高下底【案例二】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反比例关系举例每天吃药的片数(早、中、晚都吃一样多)吃完这瓶药的天数610125154302平均每天吃米的数量吃完这袋大米的天数1千克16天2千克8天4千克4天8千克2天16千克1天辩析生活经验≠数学知识数学不能离开生活,离开经验。但生活不是数学本身,生活中具有一定数学关系的经验不能代替数学知识,更不能代替数学特征、数学思想。●数学来源于生活,为社会实践服务,教师对学生依据生活所举例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周密思考,并加以引导。●运用学科基础知识时,要讲究知识对生活实践指导的灵活性、科学性。对生活实际例子,既要兼顾数学知识本身,同时也就考虑解决问题策略的合理性、科学性。【案例三】教学中如何把握“三角形稳定性”的数学本质。师:大家都有知道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现在这里有一把不牢固晃动的椅子,如果让你来修理,你打算怎么办?生1:斜着定一根木条,四周变成二个三角形学不晃了。生2:斜着钉有一个三角形就不晃动了。师:那我们就斜着钉一根木条(学生示意老师动手)现在稳定了吗?能说一说你这样做的理由吗?生2: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生3:椅子钉成三角形不好看,木条横着钉只要钉牢也不会晃动,像新椅子就不是三角形的,但是它比我们加固的旧椅子更牢固。师:新椅子不是三角形也很牢固,我们不能这样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要看钉成三角形的椅子是否牢固,要比钉成四边形更牢固。老师的解释没有说服学生,反而引发学生更多的质疑,其他学生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产生了疑问,议论其它非三角形形状但是也很牢固的物体,如防盗窗等……师:(打断学生议论)我们不能这样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要找出三角形的物体,像自行车的三角架、房屋的人字架、固定大树的斜拉线等,都是非常牢固的。辩析1、“三角形的稳定性”≠“物体牢固性”“三角形稳定性”最基本的描述: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这个三角形的大小与形状就完全确定,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要从数学的本质去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2、三角形的稳定性≠用手拉不动就是稳定的一个牢固的四边形也是拉不动的,由此也可以解释四边形也有稳定性了。“是否能拉动”不是三角形稳定性的数学性质。师:请男同学拿出三根10厘米的小棒围成三角形,女同学拿出四根10厘米的小棒围成四边形。摆完后汇报并投影展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①男同学用三根一样长的小棒围成的三角形,不、论怎样摆,围成的三角形只是位置、方向不同,其形状、大小都完全一样,从而感悟到: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确定后,它的形状、大小就确定了。②女同学用四根一样长的小棒围成的四边形,却是形状、大小要变的,不能确定。建议动手实践1师:同学们用三根长度相同的小棒围三角形,围出的等边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是完全一样的。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三根长度分别是8厘米、10厘米、12厘米的小棒,再次围成三角形,看一看其形状、大小是不是还是不变呢?汇报并投影展示,学生观察后发现用三根长度不一样的小棒围成的三角形也只是位置、方向不同,其形状、大小是完全一样的。动手实践2引导归纳:三根长度固定的小棒(即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确定了)围三角形,围成的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也就确定了,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师:请同桌的同学一起自选三根小棒围成三角形,然后观察一下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是否确定?并把每次摆的三角形描述下来。三条边长度一样三条边长度不一样(但有规定)长三条边由学生自己选择。逐步加深认知渐进动手实践3师:同学们将自己摆的三角形画下来后,就是平面图形。现在请大学判断一下以下图形中哪些具有稳定性。二、一个数学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案例】关于奇数与偶数的认识教师将自然数按序板书,然后给出了奇偶数划分的方法: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偶数和奇数。要求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列举偶数和奇数,在学生的配合下,教师形成下列板书:自然数:0、1、2、3、4、5、6、7…偶数:0、2、4、6、8…奇数:1、3、5、7、9…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然数、奇数和偶数,你能发现自然数、偶数、奇数有什么特点?生1:两个相邻的自然数相差1,两个相邻的偶数、两个相邻的奇数之间的差都是2。生2:奇数与偶数的个数同样多。生3:自然数的个数是奇数的两倍、也是偶数的两倍。师:同学们真棒,观察得真仔细、真全面,不仅发现了两个相邻的偶数及两个相邻的奇数的差相同,还发现了自然数的个数与偶数、奇数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只能局限在有限范围内,只能在有限集合中对元素的个数多少进行比较。●无限集合中元素个数的多少,无法用我们对于有限量的思维进行比较,不能将在有限集合范围内积累起来的经验不论证就用于无限集合。具有如下三个条件的对应叫做集合之间的“一一对应”1)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有且仅有一个元素与之对应。2)对于集合A中的两个不同元素,在集合B中永远有两个不同的元素与之对应。3)集合B中的每个元素至少是集合A中的一个元素的对应元素。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长度、可以度量。射线: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长度。直线:没有端点。1)不同长度的两条线段上的点同样多吗?2)半圆周上的点与直径上的点同样多吗?3)半圆周上的点与直线上的点同样多吗?4)线段AB上的点与直线上的点同样多吗?5)射线上的点与直线上的点同样多吗?6)任意一条不间断的曲线上的点与直线上的点同样多吗?例题一:将两颗骰子同时抛出,朝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之和最多的是哪个数,最少的是哪个数?三、在数学游戏中感悟数学教学例题二:找出两数之和等于8的格子。654321+1234566※5※4※3※2※1+1234566◎※5◎※4◎※3◎※2◎※1◎+123456例题3:在直角坐标系中找到横坐标与纵坐标之和为7或8的点。················x+y=8x+y=7动手实验(模拟)建立模型列表统计转化抽象数学符号图、表现象数学眼光与数学思维:从错综复杂复杂的各种现象中,发现规律并进行抽象,用数学符号、数建立模型的过程,是一种长期训练的结果。中国菜与肯德基?四、关于“0“的话题1、“0”怎样产生的,是数物体数出来的吗?2、“0”的意义有多少,“0”可以表示多少明确的意义?3、“0”是自然数吗?为什么要规定“0”是自然数?……1、拓展思维,追根问底,自我提升。2、重视教学细节的处理与反思,结合客观教学实践做教学研究。结语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