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大众传播学课程要求:专业核心课程,进入传播学领域的入门级基础课程,必须重视与掌握视野与角度的转换形成完整的课堂笔记完成学期作业2篇结合现实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阅读参考书目参考书目[美]斯坦利J巴伦《大众传播概论——媒介认知与文化》(第三版2005年人大出版社张国良等,《20世纪传播学经典著作选读》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程框架:传播基本理论:定义、要素、种类、模式传播学科概述:起源、流派、四大先驱、现状大众传播理论:过程、传播者、媒介、受众、内容、社会功能、效果、控制国际传播与格局第一章绪论——传播的基本理论学习前的问题:你心目中的传播是什么?它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传播重要吗?重要到什么程度?能举例子吗?传播、传媒、媒介是一个意思吗?一、什么是传播传播是我们最熟悉的现象之一,传播无处不在,传播是人类最主要的精神活动。形态多样性时空遍布性行为伴随性极端重要性传播中外,咸使知闻——《北史·突厥传》传播——communication,有共享说、交流说、劝服说、反映说、互动说等观点。2库利《社会组织》1909:“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皮尔士《思想的法则》1911:“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惟一手段是像(icon)。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1954:“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一是把信息概念引进了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达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二是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这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传播:即人类(自身及相互之间)传受(传送和接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媒介: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递的工具。媒介组织:拥有这些媒介或经营这些媒介的社会机构。二、传播与信息、信息与符号1、传播与信息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及其表述。”从逻辑上看,信息与传播是密不可分的“两位一体”,本质上是相通的。“衣食住行”,授受信息的行为则是“传”2、信息必须通过符号系统来传播符号:声音、语言、文字、图像、手势、姿势…..语言:人类信息交流活动中使用的最重要、最常见的符号系统,包括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两种形式。非语言:语言信息以外的其他表情达意的符号形式,如表情、形体动作、服饰等。三、传播过程中的复杂要素传播活动是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要素。(《逗你玩》的例子)传播的情境:物理环境、社会关系、心理因素、时间因素传播者与受传者信息与通道3制码与译码噪音能力和行动经验范围反馈四、传播的类型1、从符号角度看,传播可分为: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图像传播实物传播2、从性质角度看,传播可分为:社会传播和非社会传播。纵观整个世界,不难发现每个领域,每个群体,无时无刻都在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传播。自然界的动物,能用不同的方式与同类沟通:海里的游鱼用摆动的尾巴和吐泡泡的方法来表达它们的情感。深海的发光鱼会用发光的身体来吓唬猎者或与别的鱼儿打招呼。海豚会用尖叫或唧唧、啾啾等声音来与其他海豚聊天。鲸鱼是最擅长于歌唱的音乐家,它的歌声有时也是友好的信号。猴子大大咧咧地露出下排牙齿表示“高兴”;露出所有牙齿表示“生气”;“皱眉头”时就表示它很困惑。当蜜蜂在巢中跳8字形舞步时,那表示从8字中心点往外,朝太阳处飞过去,就可以找到鲜花采到香甜的蜜了。动物的通讯系统虽然比不上人类完善、发达的通讯系统,却是五花八门的。这些独特的传播方式能有效的传递信息,在动物的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命的演变中不容忽略。动物间若没有这种微妙的通讯系统,物种会覆灭。社会传播种类的具体分析:内在(自我/人内)传播:I和me的对话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传播活动,有很明显的心理学特征。人体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系统,内在传播即个人内部的意识、思维或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并伴随着人的情感等复杂的心理活动。内在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任何其他类型的传播必须伴随着内在传播的环节。思考:内在传播是否具备社会性与互动性?人际传播:社会的“黏合剂”指个体与个体间的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4人际传播的动机影响人际传播的因素(情感、个体差异、时空)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影响组织传播:目标和管理指组织所从事的群体内传播活动。因为组织本身是一个结构秩序严密的社会结合体,有着明确的目标、分工、等级体系,是社会活动的协作体,所以组织传播必然联系着管理科学与公共关系学。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因此也是组织传播高度发达的社会。组织传播的作用组织传播的渠道组织传播的媒体形式(文件、会议、网络)公众传播:特定情景下的传达指个体对群体的传播活动。最典型的公众传播——演讲古希腊的雅典是演讲学的发祥地,亚力士多德与柏拉图非常注重技巧讨论:人们对央视“百家讲坛”的争议大众传播:走向“地球村”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专业化组织大众传播的出现与发展与技术进步直接相关大众传播具跨阶层、跨群体的广泛社会影响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商品属性又具文化属性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由于传播的影响力,国家把它划入社会制度的轨道。[案例]人人都可以成为独立媒体吗?2003年3月,美国出现了第一位“独立的网络记者”。伊拉克战争中,曾经做过报社记者的ChrisAllbritton开设了个人博客网站,独立进行战争报道,他到伊拉克战场上采访的经费是用他的网站用户购买他提供的新闻的钱来支付的,在美国共有23000人成为他的用户。5纽约大学新闻系主任JayRosen认为,20世纪达到发展顶峰的大众传媒现在已经面临着新的挑战。“虽然不是每个公民都会成为记者,但是每一个记者都能够在网络上形成一个迷你型的公众群体。意味着一种新的公共领域里,每个读者都能成为作者,他们更主动地寻找正在发生的新闻,有时候还在相互合作的情况下完成。”公众可以不依赖传统媒体,自主发表观点、形成舆论甚至组织、进而影响媒体、影响公共事务的决策。三类社会传播的比较:五、传播的主要模式(环节/结构)1、5W模式:传播结构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拉斯韦尔,1948年提出。谁——W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atchannel对谁——to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s贡献与缺憾:贡献:超越亚里士多德、搭建了传播学的框架不足:直线性、孤立性2、布雷多克的尝试添加了情境与动机两个环节,变成了7W模式。仍是线形模式。3、申农-韦弗模式原为纯技术性的通信过程模式,扩展到传播领域。虽然给我们很多启示,但仍未突破线性模式的局限。4、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传播结构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变直线思维为循环思维第一次引入了控制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反馈5、2+4定律上述循环模式的进一步引申提出“传播单位”的思想每一个传播单位兼有两种身份、四种功能6、施拉姆的反思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两级传播”的思路67、丹斯模式提出了在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的认知与信息总是在不断积累、扩大的,正是传播具积累性,才造就了人类文明8、赖利夫妇模式:传播结构认识的第三次飞跃从片面思考走向全面思考把传播过程置于社会总过程之中,解决了传播的外部结构问题过于简单9、马莱茨克模式总结前人成果,勾画了传播中复杂的互动关系大众传播过程的一份“清单”六、传播的功能传播功能的范畴、层次与类型:大众传播的功能: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赖特的“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施拉姆的总结: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一般社会功能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麻醉作用”——副功能李普曼的“两个环境”理论:虚拟环境,使大众媒体构造的世界成为我们以为的世界。思考:为什么大家普遍以电视电影上的人物为自己生活的标杆,羡慕甚至模仿学习?韩国电视连续剧《我是金三顺》为什么会那么受欢迎?分析:用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麻醉作用”——副功能来解释,籍着媒体,我们可以对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人、事、物加以了解,媒体告知我们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以及新事物,人们却很大程度上依赖它去认识世界,以至忘却了亲身去体验本真的世界。大众传媒甚至在影响我们的社会风俗和社会行为。用李普曼的虚拟环境理论来解释,电视、电影等媒体中所呈现的世界并不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真正的多元的复杂的世界,它提供的是一些类型化、概念化了的“脸7谱”,而忽略了个体差异的存在,人们生活在媒体营造的虚拟环境中,误导大众错误地理解周围的真实世界。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人的自我意识是在“主我”与“客我”的互动中形成、发展、变化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反映评价、社会比较、自我感觉结论:内在传播不是孤立的封闭的、绝对个人的精神活动,相反,它是在与他人的社会联系中形成,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将自己作为认识对象,自我的互动实质上是与他人社会互动的内在化。结论:内在传播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自我的互动,人能够在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上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不断实现自我的完善。第二章传播学的创立与发展•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而言,它要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内容、方式、方法,传播的社会作用、效果、控制,传播者与受众的各自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等等。不仅研究怎样使用媒介,还要研究媒介的种类、人与媒介间的关系。•广义的传播学以人类一切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狭义的传播学以大众传播为研究对象。传播学诞生的社会条件•人类认识能力的空前提高。•传播作用的极端凸现。一、美国:传播学研究的发源地•20世纪40年代首先产生于美国。媒介对美国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导致了人们对大众媒介的利用和研究。这与当时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相关学科丰富的成果直接奠定了传播学的学科基础其产生发展是适应人类信息交流的速度,是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二、传播学四大先驱三、施拉姆与传播学的诞生•《大众传播学》:传播学创立的标志。8•施拉姆学派:传播学学科地位的成熟。•《男人、女人、信息、媒介——人类传播概览》:奠定其传播学集大成者的学术地位。四、传播学的研究流派•经验学派/传统学派特点:实用主义与商业色彩;注重定量分析、实证研究;是基于现行传播体制的研究;理论繁多。•批判学派特点:从宏观上考察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采用哲学、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等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定性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旨在变革不合理的体制。五、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控制实验法六、我国传播研究现状•起步阶段七、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异同•研究风格•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第三章媒介分析——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一、大众传播的发生与发展历程•从亲身传播到大众传播:人类经历了漫长的亲身传播时代,语言与文字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的第一、二次革命——符号革命,终于孕育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类思维•从活字媒介到声像媒介: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传播革命——文字、纸张、印刷术的结合,即活字媒介的诞生。第四次传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