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弊病诊治和策略探寻[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探寻与诊治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弊端【摘要】课堂教学设计存在弊端,分析弊端的根源,认清成因,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减少负面作用。针对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特点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情境,并对之加以整合是提高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水平的有效策略。【关键词】教学设计;弊端;探寻;诊治一支笔、一本书的课堂情境已成过去。当今的课堂是信息化的课堂。审视现今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所呈现的弊端,确实值得做一些深入研讨。现结合平时笔者的所见所闻,进行有所侧重的一些扫描。弊端一:全盘照搬式发达的网络,五花八门的杂志和层出不穷的各种观摩活动为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认真学习和钻研名师的课堂教学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是能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但其中不能避免存在的弊端在于,有些教师基于惰性不再花精力去认真领会,而是不顾一切地全盘照搬,使得自己的课堂教学如空中楼阁,飘飘渺渺不知所云!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提高自己教学设计水平,而且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案例一:笔者曾经参加过一次名师观摩活动,领略过林良富特师经典的《用字母表示数》的课堂教学风采,从中受到不少启示,也深深地为之叹服!回来后接连参加了两次教学研讨活动,一次是在本校,一次是由兄弟学校承办的市级活动。令人惊奇的是接连两次听到了两位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全盘照搬地演绎林特的经典,其中一位甚至没有亲自听过林特的课,据说只是听听过的同事表述和根据听课笔记的记录而立马上阵。这种不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好高骛远的做法,不仅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如果形成这样一种惯例对教师的发展是和林特呕心沥血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的。弊病之二:东拼西凑式——让我喜欢让我忧有句话叫“天下文章一大抄”!典型体现在现今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就被有些教师认为要设计一节课还不简单,只要上网一搜索,下载几个典型教案,或者选取几本杂志中相同的教学设计内容,这里摘一点,那里截一段,东拼西凑立马成功。这样的教学设计应该说经过了这些教师的简单再加工过程,拥有一定的智慧含量,但明显缺失的是对教学设计内容的真正理解内化和整体把握,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山寨版作品。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吗?借鉴绝不等同于简单的拼凑!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过深入地钻研、内化得到的成果不一定就比名师们的优秀教案差,有时反而恰恰能获得更多的认同!案例二:笔者曾经参与指导一位年青教师参加优质课评比,拿到教学内容后我们要求这位教师先独立钻研教材,然后拿出一个教案供大家研究。结果这位教师提供的教案让参与研讨者均感到无可挑剔!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由衷地为这位教师的如此迅速成长感到欣喜,但我的第六感又在隐隐地提示我好像什么地方存在问题。从这位教师提供的教案表面上看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均比较到位,重点难点突出,练习设计丰富,但到了实际试教时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内容太多消化不了,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环节之间过渡牵强,学生知识起点定位缺失等等。细问究竟,原来是拼凑了几位特级教师的优秀教案而成的。结果只能重新开始另起炉灶,损失了宝贵的准备时间,导致准备工作不充分,最终结果不甚理想!弊病之三:我行我素式——阳光总在风雨后意大利诗人但丁在《神曲》中有句名言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被很多成功人事奉为经典,也被我们一些渴望成功的年轻教师奉为信条!有些年轻教师独立钻研了教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这本身很好,是提高自己教学设计水平的必由之路。但有时显得过分自信,听不进别人的忠告和意见,一味的自我陶醉。或者听了别人好的建议后修改了自己的教学方案,但在试用的过程中碰到了一点小的问题就立马回头,而不去深入分析其中真正的根源。这样的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提高幅度不会很大和很快,而是往往经常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级的层次上,最终变得碌碌无为!为了寻求解决以上弊病的策略,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进行教学设计探究的心得,总结出以下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探究策略。策略之一:文本必须深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凑许多语文教学专家在谈到如何提升语文教学设计水平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点,那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必须深入细致地进行文本解读。一遍,两遍,三遍直至无数遍地熟读课文对于文本解读有着莫大的帮助。与之相反的是,因为数学文本比较简单,基本上就是一到两个例题加练习,而且编排清晰,导致比较忽略对数学文本的深入探究。对于有些教师来说不要说多读几遍,甚至连一遍都没有读完整就匆匆上手,其设计效果可想而知。案例三:在对人教版第九册《观察物体》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让我对为什么必须深究文本印象深刻。(下图为教材文本)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两个例题和一个练习九,如果粗略地解读基本上每位教师都能发现两个例题之间的差异性,但这仅仅是文本探究的最低层次。继续研读我们可以发现例1的教学内容中明显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但是你关注了练习了吗?是的,练习九三个练习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第1、2两题明显对应的是例1,第3题对应的是例2。通过初步的教材解读我们会产生一个疑问:以上内容到底应该分几课时进行教学?此时,肯定能想到去研读教参。是的,文本研读应该包括教材和教参两个部分。经过充分的教参研读发现教参中并没有明确表示一定要分几课时教学。当时我非常矛盾,如果用一个例题进行教学怕教学内容太少,不能充分展开,用两个例题教学又担心内容太多,只能走马观花,学生消化不了。难以决断之下,我只能继续深入解读教材,唯恐遗漏一些之前研读没有发现的编排意图。果然,在练习九1、2两题上我又发现了之前没有关注到的细节。这两题粗看好像只是针对例1的练习,但其实有着明显地差别:两题的练习方向完全相反,蕴含深度也有所不同。同时,第2题的教学对于之后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有着莫大的帮助。这一发现让我果断地把教学内容确定为只进行例1的教学,同时这一发现也为教学设计思路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策略之二:思路定要梳理——乱花渐欲迷人眼,何不修葺显一枝数学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课必须要有数学味!而所谓体现数学味我认为主要就是体现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学生的思维越清晰,数学学习的价值就越能得到充分体现。当然,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达成的。但是如果每节数学课都能持之以恒的以清晰的教学设计思路(或者说学生的学习思路)去不断地影响学生必定会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案例四:例如还是《观察物体》一课,有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我把整节课的教学思路设计为:从例1的“看物识图”到练习九2的“看图识物”两个不同的而又有联系,又有递进的知识体系来进行教学,其中例1的“看图识物”又把它细分为多角度观察和单个面剖析两个层次。当时有七位老师都上了这一内容,我就是凭借这一清晰和独到的教学设计思路给评委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案例五:又如可能有些老师听到过林良富老师上过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整个课堂演绎地非常经典和独到。我深入地剖析过他的这节课,我认为之所以林大师能上的这么精彩当然必须凭借他深厚的课堂教学艺术,但真正起到支撑作用的其实是他清晰的教学设计思路。林大师的教学是按照“用字母可以表示数——用字母可以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用字母可以表示复杂的数量关系”这一清晰的思路展开教学的。我在设计《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在林大师教学思路的基础上整合出一条更为清晰的教学设计思路,那就是“体会字母在生活中的作用——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包括固定数和不固定数)——用字母可以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用字母可以表示复杂的数量关系(包括已经学过的字母公式)”。这样的教学思路更符合农村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策略之三:情境力求整合——总把新桃换旧符,怎及精巧树一帜读懂了文本,理清了思路,接下来要考虑的势必是辅之以合适的情境。有些教学设计因为片面的追求情境的多样化而导致出现“天花乱坠”、“天马行空”现象,不但起不到情境应有的积极作用,反而致使出现情境的负迁移、负作用,不利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02年起笔者一直在这方面进行着有意识地探索。就是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有意识地尝试用一个相同的情境或共同的主题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从而实现所有教学情境地有机整合,进而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达到教学效果的更优化。笔者把这种教学设计策略称之为:“情境整合式”教学设计策略。那么,针对不同的教学素材和不同的教学对象,如何探索和实施“情境整合式”教学设计策略,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仅供同行指正。情境整合策略之一:童话贯穿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诚然,鉴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段学生的特点,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中运用童话故事作为教学情境是经常采用的教学情境设计思路。但其中存在的误区是,为了保证学生学习始终兴趣盎然,在整节课的设计中设计者不断采用不同的童话故事情境加以激励,一会儿上天,一会儿入地,从而致使学生不再关注知识点本身而关注情境,出现情境的负迁移、负作用,丧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采用一个童话故事情境贯穿于一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对这个相同情境的再开发、再利用,完成整节课所有知识点的教学,能走出以上误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案例六:在小学数学第四册《连加》的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设计“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买电影彩票并对奖这一贯穿课堂始终的情境”来体现“情境整合式”教学设计策略的优势。(一)情境导入,复习巩固:1、故事激趣:动画展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买电影彩票并对奖的情境。2、复习巩固:(1)出示三等奖对奖方法:每张奖票可对两次奖,奖票最后三个数字与开奖的三个数的和相同就算中奖。(2)电脑随机出示三个数字,请学生计算第一个三等奖中奖号码(即复习“相同数位对齐”旧知)。(3)计算第二个三等奖中奖号码(即复习“凑10法”旧知)。(4)对奖。(没有对上)(二)情境展开,教学新知:1、出示二等奖对奖方法:每张奖票可对一次奖,奖票最后三个数字与开奖的三个数的和相同就算中奖。2、电脑随机出示三个数字,请学生计算二等奖中奖号码(即进行例1三位数“满几十进几”教学)。3、对奖。(没有对上)4、出示一等奖对奖方法:每张奖票可对一次奖,奖票最后四个数字与开奖的三个数的和相同就算中奖。5、电脑随机出示三个数字,请学生计算一等奖中奖号码(即进行例2四位数“满几十进几”教学)。6、对奖。(他们中大奖了!)(三)情境深入,发展巩固:1、基本练习:出示多件商品及价格,大头儿子能用对奖中的500元买下溜冰鞋、篮球、童装吗?2、变式练习:哪三样东西的价格之和是自行车的价格?你觉得大头儿子会选哪三样东西给围裙妈妈?要多少钱?3、发展练习:你觉得小头爸爸会选哪三样东西?要多少钱?(介绍特定数据下的简便计算方法)情境整合策略之二:事件挖掘式在教学情境选择过程中,一些刚刚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有重大影响力的特定事件往往会被设计者作为素材加以运用。这样的选择原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有些教师完全出于功利性的目的,为了体现自己对时事的关注,所以在教学设计的某一环节中对这些事件有所涉及,而往往又是浅尝即止,用过就完。笔者认为,这样的重大事件不论是从思想角度分析还是从学术角度分析,当然都可以成为我们开展教育教学的有效素材,而且应该能够成为我们深入分析研究的教学素材。把这样一个情境整合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事件本身具有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案例七:在小学数学第八册《平均数问题》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可以全部围绕“西气东输”工程这一重大事件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展开,展现了“情境整合式”教学设计策略的魅力。(一)课前谈话:师生交流“西部开发”,“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信息。(二)情境导入,新知展开:1、信息出示:塔里木盆地平均400米以下分布有天然气2、提出问题:根据这条信息,工程队准备了4根400米长的井管,想一想,用这4根井管能采到天然气吗?3、动态演示:四根井管插放地下,其中1、2、4号井管口有天然气出,3号井管口没有动静。4、揭示本质: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到地下看一看。5、分析质疑:实际情况是如此,那么工程师为什么却说平均400米以下分布天然气呢?6、合作讨论:“平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