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东南麓生态旅游型农村建设综合科技示范陈申宽(呼伦贝尔申宽生物技术研究所扎兰屯市13847007880)一、主题大兴安岭东南麓生态旅游型农村建设综合科技示范二、意义和必要性大兴安岭东南麓位于农牧林交错地带,大兴安岭林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野生动植物、菌类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环境优良,是天然有机榛子、野生食用菌类、山野菜类、野果类的原产地;也是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此,我们拟在内蒙古扎兰屯市中和镇进行大兴安岭东南麓生态旅游型农村建设综合科技示范。通过项目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区域自然生态资源、农业生态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以旅游内涵为主题进行规划设计与施工,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艺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对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普及生态农业知识,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陶冶情操,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兴安岭东南麓天然的动物、植物、菌类生物资源与土地生态环境为发展生态旅游型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因地制宜地开发药用植物、食用菌、野生果菜资源,引种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新模式。既合理利用了自然资源、又使生态环境保持稳定和持续高效的运转,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获得更多的有机农产品,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展农耕文化展,对广大游客和中小学生进行农艺科普教育。园区农业技术交流中心和实地培训基地,为农业职业学校的教学、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和职业农民培训提供田间课堂,提供动手场地,提高技能。体现观光农业生态园的旅游科普功能,对内蒙古东部及东北地区有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三、主要研究示范的内容(一)药用植物生产示范选择当地主栽的药用植物防风、桔梗、赤芍、柴胡、黄芪和板蓝根,探明药用植物绿色栽培技术、规模化生产技术和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建立试验示范园区,不断推广种植面积。引领当地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升级。(二)食用菌技术产业集成示范将野生食用菌的加工利用,黑木耳、香菇、平菇、滑子菇、猴头菇标准化菌种制作技术、工厂化生产技术等集成与示范推广,带动区域内食用菌的生产。(三)设施农业区利用现有的智能温室,日光温室和大棚,进行蔬菜类,瓜果类,菌类、花卉类的生产示范。推广“互联网+”农业,研究探讨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互联网智控种养、旅游、电子商务销售和绿色能源等技术。推动传统行业的升级与转型,实现资源共享。(四)果树苗木种植区根据当地生态条件,规模化种植沙果、梨、樱桃及绿化苗木,科学的施用农药和肥料,提高产品质量,使观赏采摘融于一体。(五)种植、养殖观赏采摘区种植各类作物新品种进行展示;冬季温室内种植草莓,秋季种植瓜果、油桃、葡萄进行采摘。养殖野生动物、野生禽鸟、巴马香猪野放、黑山羊养殖、火鸡养殖观光。(六)文化展览区建设传统农耕文化展览,书画、剪纸展览,奇石、根雕展览,特色产品展览和植物、昆虫、野生动物展览区。(七)景观渔乐区建设杏花观赏园、杜鹃观赏园、百花观赏园;稻田养蟹;鱼塘垂钓、冬钓馆等景观。四、主要指标该示范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区域内经济综合实力,可持续地利用资源,引领现代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应用。主要预期指标如下:1、种植主栽药用植物6种,种植示范面积达66.67hm2,药材质量增加一个等级,增产10%以上。完成食用菌规范化菌厂建设、绿色食用菌栽培、新菌种研发等3项技术,实现年地栽黑木耳100万袋,带动内蒙古东部区黑木耳生产核心区规范化菌厂50个,年种植1000万袋,单袋产量提高5%—10%。2、完成节能棚室建设、智能温室在北方高寒地区综合应用示范、设施果、菜、花、菌周年生产等5项技术,引进筛选驯化栽培新品种6个推广应用。果蔬产量提高10%以上。年采摘人数达万人以上。3、每年通过园区培训各类人员5000人以上,接待旅游人员万人以上。安排就业人员200人以上。4、每年推广应用作物新品种5至10个,新药剂5种、新肥料5种,新技术5种,新模式2种,机械化利用率100%,种植业劳动力减少50%以上,农业单产提高10%以上,效益提高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