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跟踪专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金融危机跟踪专报第11期(总第11期)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2008年12月11日2008年9月以来巴西经济风险评析作为拉丁美洲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受益于政府稳健的政策,巴西经济近年在通货膨胀降低的同时,保持了全面增长,抵御外部冲击能力有所增强。2008年前三个季度,巴西实际GDP同比增长5.9%、6.1%和6.8%,保持了较高水平。但是,随着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巴西亦难以幸免,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日渐成为主要问题,同时还面临本币贬值和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等潜在困扰。一、截至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给巴西经济造成的冲击在欧美经济危机向拉丁美洲国家的逐级传导过程中,巴西股市和汇市急速下挫,并且影响已扩大到消费信心和实际消费领域。同时,巴西国际贸易收缩幅度也显著增大。由于目前通货膨胀水平依然较高,在经济放缓的预期下,货币当局的利率政策开始面临挑战。(一)经济出现放缓迹象,增长预期显著降低从2004~2007年巴西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私人消费对实际GDP增长贡献比重最大,平均达到2.9%,而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贡献仅为1.4%、0.6%和-0.2%。随着9月份全球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逐渐加深,与经济增长2直接相关的消费信心受到动摇。跟据FGV基金会对巴西7个主要城市2000个家庭进行的调查,受金融危机影响,11月份巴西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6.9点,较10月份的101.1点下降了15.2%,为3年来新低。而10月份巴西消费者信心指数已比2007年10月下降10%。与消费信心下降相呼应的是需求和投资减弱迹象开始出现。巴西11月份新车销售出现5年来最大降幅(汽车制造占巴西GDP总额的5%);同期巴西最大的食品制造企业(SadiaSA)也暂缓了7亿雷亚尔(Real)投资项目。此外,根据巴西地理与统计局(IBGE)12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0月工业生产环比下降1.7%。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政府和市场对2009年经济增长的预期。11月4日,巴西政府宣布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政府将2009年国内经济增长预期从4.5%下修至3.8%。此后,在巴西中央银行12月5日发布的市场调查中,市场对2009年巴西经济增长预期也降至新低,由2008年8月份的4%滑落至2.5%。(二)受外部投资流入减弱和加速撤离的影响,股市和汇市严重下挫巴西股市自5月中旬开始迅速滑落,目前已从最高点的73516下跌至12月6日的35103点,下跌幅度超过一半。受股市动荡损害最大的是从事铁矿石、石油、大豆、钢材、飞机、汽车和汽车配件等原料生产和出口贸易企业。这些企业占圣保罗上市公司的一半以上。在整个下跌过程中,股指在10月份的波动最为剧烈,突显出这一时期美国和欧洲地区金融形势恶化与巴西股市的连动效应。自2008年38月开始,巴西雷亚尔(Real)对美元汇率在经历了2003~2007连续五年的升值后骤然陷入贬值通道,且波动幅度同样随10月份美国和欧洲地区金融危机恶化趋势逐渐加重,虽然11月份以后有所缓和,但下降趋势没有明显改观。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巴西本币从最高点的1.5589雷亚尔兑换1美元,迅速下降到12月9日的2.4825雷亚尔兑换1美元,贬值幅度达59.2%。从本次股票市场和汇率市场大幅波动的时间周期和波动幅度上看,此轮大幅下跌主要受两个因素驱动,第一是外资大量流出。受金融危机冲击严重的美国、西班牙和荷兰等发达国家是巴西主要外资来源国,而且有大约12.3%的外资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进入2008年中期以后,随着美国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国际融资环境呈现紧张局面,许多外部投资者因筹资能力和资金需求等原因纷纷退出巴西市场。据估计,10月份分别有60.7亿美元、18.1美元从巴西股市和债市撤离,11月份截至24日从巴西股市和债市撤离的外资有所下降,但仍为8.9亿美元和6.4亿美元从金融市场流出。第二是在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过程中,投资者对巴西外汇流入下降和初级产品出口企业盈利能力的担心。两个主要因素促使净外资流入自10月份开始逆转,进而导致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下降幅度不断增大。据巴西中央银行12月3日公布的数据,与2007年11月巴西净流入外汇52.8亿美元相反,今年11月巴西外汇净流出71.6亿美元,高于10月份的46.4亿美元,创1999年1月以来单月外汇净流出新高,10~11月的外汇净流出分别是经常账户余额的30.9倍和42.1倍。4(三)国际贸易和国际储备增速显著放缓受外部需求减弱的影响,巴西商品贸易额自2008年7月份开始,出现萎缩迹象,同时进出口增速大幅下滑。据巴西发展工业外贸部公布的统计数据,11月份,巴西商品出口147.5亿美元,进口13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1%和9.2%,但11月份巴西国际贸易顺差仅为16.1亿美元,比2007年11月的20.20亿美元下降20.2%,并且11月份商品出口环比下降20.0%,进口环比下降24.3%,为2007年以来降幅最大的月份。由于2008年巴西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领域,而进口商品主要集中在资本产品、中间产品和原材料领域,因而进出口额下降将不可避免的暂缓工业领域投资资金的进入。得益于2003~2007年连续5年经常账户盈余和国外直接投资的增加,截止2008年11月,巴西国际储备已达到2067亿美元,但进入2007年以后,国际储备的增长速度也出现明显放缓趋势,2008年11月,外汇储备环比增长1.7%,较2007年平均水平下降约4.7个百分点。(四)通货膨胀保持相对高位,利率政策面临挑战降低通货膨胀率是卢拉政府在任期内的主要经济目标之一,从措施的实际效果上看,通货膨胀率在2003~2007年间逐步向政府4.5%的目标接近,并在2006、2007年分别降至4.2%和3.6%。但随着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的上升和国内需求快速增长,自2007年中期开始,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加大,并在2008年7月份达到顶点。虽然其后压力有所降低,但通货膨胀水平仍被推高至2008年前11个月接近6.5%的年增长水平。5巴西地理与统计局12月5日发布的11月份通货膨胀报告中,2008年1~11月份,累计增长超过5%的项目分别是食品和饮料(10.71%)、个人支出(6.72%)、服装(6.25%)、医疗和个人健康(5.39%)。11月份,除家庭类支出有所上升外,其他统计项目增长幅度均较10月份出现下降。从11个月的累积增长率上表现出,初级产品价格尤其是食品价格上升依然是造成巴西通货膨胀率上升和保持高位的主要原因,虽然当前国际初级产品市场出现大幅下降,减低了通货膨胀的外部压力和内部预期,但不断贬值的本币依然是潜在的通货膨胀因素,另外目前的食品价格仍然包含政府补助的部分,因此,未来出现通货膨胀迅速降低的可能性不大。受通货膨胀率在2008年开始加速上升的影响,截至9月10日,巴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已经连续三次提高基准利率(Selic)至13.75%的高位,并在此后维持这一水平。在全球普遍采用降息刺激经济增长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压力是巴西中央银行保持高利率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巴西经济已经出现放缓迹象的情况下,当前利率政策必将面临来自通货膨胀目标和经济刺激目标的双重考验。二、巴西经济面临的潜在风险在全球金融危机逐步演化为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巴西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针对雷亚尔大幅贬值,巴西中央银行采取直接干预外汇市场、出售美元掉期合同等措施以抑制本币贬值;同时,为了缓解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缩和需求下降对经济的冲击,政府也开始向企业提供贷款等。当前,巴西经济面临如下几方面潜在风险6与现实挑战。(一)经济放缓与通货膨胀并存由于消费和投资是巴西GDP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在消费信心下降和大型企业出现投资放缓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对政府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要求也随之增大。然而,如前所述,在目前通货膨胀水平下,巴西中央银行采取货币政策的空间狭小。12月10日,在巴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制定会议之后,当局依然做出了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3.75%的决定。另一方面,在公共债务庞大、财政赤字依旧的情况下,加大财政刺激力度的基础令人担忧。截至2008年10月,政府的净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36.6%,而过去12个月中(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政府财政余额占GDP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维持在-1.1%的水平上。因此,在经济放缓趋势逐渐明朗,通货膨胀率下降受到汇率贬值阻碍时,出现经济滞胀的风险正逐步升高。(二)汇率贬值的负面效应日渐显现虽然巴西雷亚尔自9月份以来的大幅贬值有促进出口和减小巴西政府公共债务的作用,但负面效应正日渐显现。一方面,由于巴西外债结构中私人部门持有外债比重增加较大,汇率的大幅贬值将加重巴西私人经济体外债偿付负担,在普遍的信贷资金收紧形势下,加大了企业因外债偿付危机而倒闭的风险。另一方面,鉴于2008年1~8月进口产品中48%的产品属于中间产品和原材料,因而本币贬值造成的进口成本增加将成为阻碍通货膨胀下降的新问题。此外,汇率7贬值还会进一步促使国内民众抛售本币,进一步造成汇率贬值的恶性循环。(三)债务规模较大,政府的融资能力面临考验巴西上世纪中叶在实施工业化进程中所举借的外债一直是其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块阴影。卢拉政府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了巴西的外债总额,随着巴西经济增长,政府的举债成本和期限也得到降低和延长。2008年上半年,巴西主权债券获得了多家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投资级”的评级。但是,即便如此,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巴西的5年期主权信用违约掉期(CDS)仍然在11月份迅速升高至324.8%,较1月份的135.7%上升了2.4倍。信用违约掉期迅速上升表明,虽然巴西的国际储备已经上升至与外债规模相当的水平7,但长期来看,在国际储备增长放缓、全球投资热情下降、出口受到冲击的情况下,特别是外资撤离不确定性增大时,巴西庞大的外债规模将再次成为削弱政府融资能力的重要因素。(四)银行、建筑和汽车等关键行业受到明显冲击巴西银行体系在此次危机中受到巴西本币大幅贬值、资金外流、跨境融资渠道萎缩带来的冲击,银行资产严重缩水。根据巴西金融咨询公司的最新调查报告,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美洲大陆25家最大金融机构的排名中,巴西主要银行的位置均出现下滑。同时,由于银行惜贷,出口商获得的信贷支持度大幅下降。许多企业,特别是燃料乙醇和建筑业等,都已经停止了新扩建项目的开工和生产,为避免企业破产影响在建工程,巴西政府日前已宣布设立一笔40亿雷8亚尔的专项信贷,帮助建筑企业渡过难关。此外,据巴西汽车销售协会(Fenabrave)统计,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汽车信贷萎缩,巴西10月份汽车销售下跌了11%,为近9年来首次下滑,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巴西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开始采取行动,缩减产量。根据目前统计,年底前将有7.5万汽车生产企业员工集体放假,约占该行业就业总数的60%,相应的汽车产量将缩减20万辆。总体而言,美欧金融危机完全传导至拉丁美洲国家实体经济有一定滞后性,因此,金融危机对巴西经济的影响至今仍处在扩散阶段。加之近年来巴西的宏观经济基础和出口创汇能力增强、外汇储备上升,为抵御金融动荡打下了良好基础,整体局势仍然处于可控范围。但在现实中,消费和投资减缓趋势已逐渐形成,在政府融资能力遭到削弱,而财政刺激措施几乎成为必然选择的前提下,汇率风险和滞胀风险正在凸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巴西汇率贬值给负债企业造成的长期影响。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