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洲学会2009年厦门年会论文集作者徐明棋关键词金融危机欧洲经济出版人中国欧洲学会网站出版时间2010-3-27中文书名世界金融危机与欧洲经济的困境英文书名成果形式论文文本格式Word世界金融危机与欧盟经济的困境□徐明棋(上海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导)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进入了严重的衰退状态,美国失火,欧盟遭殃。2008年欧盟经济增长率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从2007年的2.8%下降至0.9%,2009年预计负增长4%。尽管普遍预期2010年将会走出衰退,但是欧盟自己的预测2009年经济将只会有0.1%的增长。欧盟经济的衰退程度远远甚于美国,因为美国2008年经济增长率仍保持了1.2%,而预计2009年的负增长也不过3.4%。那么欧洲经济究竟为什么那么脆弱?欧洲经济的前景究竟如何?一欧洲经济长期积累的矛盾在金融危机中集中爆发2006年欧洲经济情况表现出了很强的增长态势,当年经济增长率高达3.2%,2007年增长速度仍保持了2.8%,比美国2.2%的增速高。因此,欧洲不少学者唱起了欧洲经济与美国脱钩的论调,认为欧洲经济增长可以不依赖美国甚至超过美国,迎来欧洲经济的增长高潮。即使到了2008年初,美国次贷危机初现时,欧洲的金融监管部门还认为欧洲经济与美国脱钩,可以躲过灾难1。但是,现实是美国打喷嚏,欧洲感冒。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加深,欧洲金融市场遭受的冲击程度比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欧洲经济也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出现负增长,并一路下滑,2009年第一季度欧盟27国和欧元区16国经济分别大幅度下降了4.8%和4.9%,第二季度继续分别负增长4.8%和4.7%。下降得势头与美国不相上下。为什徐明棋:世界金融危机与欧盟经济的困境么欧洲经济不仅没有与美国经济脱钩,而且还显示出如此的脆弱性?首先,欧洲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从未真的减弱。很多争论欧洲经济与美国脱钩的观点都指出欧洲出口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降低了。如果从贸易比重上看,美国作为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的贸易比重今年在下降。美国是欧盟最大的出口市场,2004年时欧盟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占到欧盟对外出口的24%,到2008年这一比重下降至19%。但是,这种有限程度的下降并没有改变欧盟在贸易上对美国的依赖局面,美国仍旧是美国的最大出口市场,而且从出口的绝对额上看也在逐年增加,从2004年的2355亿欧元,增加到2007年的2613亿欧元。只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降至2494亿欧元2。因此,美国市场萎缩对欧洲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欧洲期望虞美国经济脱钩,却总也无法实现的主要原因。其次,欧洲的金融机构购买了很大一部分美国制造的“有毒资产”。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扩散,一个主要的渠道是通过美元资产的缩水,尤其是次贷抵押资产证券化产品价值的大幅度下跌,导致购买了这些资产的金融机构收到牵连,发生连锁性的破产或周转不灵。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的不少大型银行和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都购买了巨额的这类有毒资产。据估计,欧洲在美国有毒资产上的损失高达上千亿美元。英国最大的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2008年亏损410亿美元,最终导致英国政府出资收购了该银行70%以上的股权。英国银行业的亏损和资本减计2008年高达682亿美元3。另据宋伟对媒体发布的欧洲主要国家银行在次贷危机中损失的统计,德国仅次于英国,截至2008年12月底止,德国银行损失了670亿美元,瑞士两家银行UBS和瑞士信贷共损失634亿,法国损失了298亿美元,荷兰损失了253亿美元4。仅这5个国家金融及过的损失就超过了2000亿美元。金融机构的巨额亏损对信贷收缩和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第三,欧洲长期以来的高福利和劳动力市场僵化问题在危机冲击下变得更加难以解决。欧洲长期以来的高福利水平所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僵化问题一直是困扰欧盟国家的头疼问题,它削弱了欧盟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竞争力,给欧洲经济带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欧盟各国近几年一直在试图改变劳动力市场的僵化问题,一些成员国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增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但是常常遭到工会组织的反对和抵制,一些国家甚至因此引发政治危机。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国家面临的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欧元区的失业率已经从2008年8月份的7.6%上升至2009年7月份的9.5%,而欧盟27国的失业率也从一年前的7%上升到9%,为10年来的最高点5。据欧盟委员会预计,今明两年欧盟将新增失业人口850万,失业率将升至10.9%。严重的失业率使得原先的改革根本无法推行,财政负担进中国欧洲学会2009年厦门年会论文集一步加重,进而使经济受到更加不利的影响。因为失业率的上升抑制了消费,使得经济的复苏变得更加困难。第四,欧元升值的不利影响。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初期,美元汇率对欧元出现了大幅度下跌,只是在2008年8月美国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后,由于各国都需要干预市场,而美元又是主要的干预货币,美元才在世界金融危机之下出现了反弹。但是,进入2009年后,美元又开始了新的疲软趋势。所以,总体上看,除了2008年下半年外,欧元对美元在多数时间内维持着高位运行的状态,这对于欧元区的出口,尤其是德国这样的出口依赖程度高的大国的经济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德国受危机冲击,出口下降的幅度以及经济下降的幅度也是比较严重的。据欧洲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09年6月的德国对欧盟27国以外的出口下降了22.6%,德国2009年经济增率将下降5.4%,超过欧盟整体下降4%的幅度6。图11.欧元对美元汇率近两年的走势图资料来源:=EURUSD=X&t=2y&l=on&z=m&q=l&c第五,稳定增长公约对财政刺激手段的限制。欧洲货币经济联盟的建立,使得欧盟的一体化程度大大提高,统一大市场内部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但是它要求各国进行政策协调,尤其是财政政策协调,这就使欧盟的政策协调和调整成本大大增加。为了稳定欧元币值,防止欧盟内部因过度财政赤字引发的外部性问题,欧盟1997年通过的《稳定增长公约》规定参加欧元的各国年度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并且各国政府债务总额不能超过GDP的60%。这一规定实际上在统一了各国货币政策的同时,也基本上限制了各国财政政策的运作空间。尽管《稳定增长公约》执行以来不断有成员国抱怨,试图改革上述规定,欧盟在20005年3月也达成了在执行《稳定增长公约》上增加灵活性的协议,但是《稳定增长公约》的基本原则始终被多数欧盟成员国,尤其是核心成员国家所坚持。欧洲央行和德国始终认为徐明棋:世界金融危机与欧盟经济的困境基本的财政纪律不能放松,否则欧盟将面临通货膨胀的危险。正因为此,当严重的金融危机袭来,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时,欧洲央行和欧盟总是比其他主要经济体在采取刺激经济的措施上慢半拍。从刺激经济的力度上看,欧盟主要国家的财政刺激规模和欧洲央行的货币扩张规模都是与美国不能相比,美国仅财政刺激的规模就超过1.5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0%以上,而欧盟的刺激规模逾6000亿欧元,占其GDP5%。这与《稳定增长公约》客观上限制了欧盟各国的财政政策调度能力是有关的,欧盟成员必须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才能动用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而单个国家即使想采取刺激措施,其财政政策的空间也是有限的。而货币政策此时已经让渡给欧洲中央银行,但欧洲中央银行无法像美联储和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采取积极的反周期政策。所以,欧洲经济增长受此次金融危机冲击,衰退的幅度远远超过美国应该是不奇怪的。也正是这一原因,我们还看到欧洲在经济下降幅度减小,经济可能触底走向复苏时最先表现出要考虑退出刺激政策,并提醒美国过分的刺激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欧盟的这一政策取向虽然会使欧盟面临的通胀威胁大大低于美国,但是短期内,我们可以预期欧盟的经济复苏强度也将难以超过美国。第六,欧盟东扩后内部矛盾的增加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2004年5月1日欧盟完成第五次东扩,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10国家入盟,2007年1月1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入盟,至此,欧盟成员国达到27国。欧盟的不断东扩使得欧盟在地缘政治上的取得了利益的拓展,为中东欧国家向欧盟所期望的政治方向发展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但是,欧盟成员国的增多,尤其是一些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欧存在较大差距的中东欧国家加入,使得欧盟的一体化进一步深化的进程变得越来越艰难。原来计划的欧盟东扩所能带来的贸易扩大效应以及经济增长效应并没有实现,因为新成员在加入欧盟之前早已经成为欧洲自由贸易区的成员,贸易壁垒已经消除,入盟后却反而因为要享受同等成员国权利的诉求使相互之间的矛盾加大。尽管《里斯本条约》在爱尔兰第二次公民投票中获得通过,但政治家们更关注各国在欧盟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而通过深化一体化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却正在逐渐减弱。因此,当外部金融危机袭来时,欧盟在政治上首先缺乏对这次危机严重性和危害性的共同认识,也缺乏采取行动来抵御危机冲击的共同责任感,对受冲击严重的波罗的海成员国以及东欧一些成员的救助也显得迟缓。这些因素对随后的经济衰退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中国欧洲学会2009年厦门年会论文集二欧盟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缺乏战略远见给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欧盟从经济实力看,已经成为超过美国的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2008年底其人口已经达到4.976亿,比美国3亿人口多了近2亿。GDP按照汇率计算2008年达到了18.93万亿美元,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也达到了14.96万亿美元,比美国14.58万亿美元高出近5000亿美元7。在国际贸易上,欧盟也占据了第一位,据WTO的数据,2007年欧盟27国与区外的贸易出口占全球在货物贸易的16.4%,比美国11.3%的比重高出5.1%;货物进口比重欧盟占到18.4%,仅比美国19%略低了0.6%。如果算上欧盟区域内的货物贸易,欧盟在全球货物贸易中的比重更高达43.4%。在全球商业性服务的贸易中欧盟占的比重更高达到46%,其中欧盟27国与区域外的服务贸易占全球19%,欧盟内部服务贸易占全球的27%,均超过北美15%的比重8。但是,欧盟长期以来在国际贸易上仍然保持着重商主义的观念,认为出口对经济有利,而进口对本身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不利,于是欧盟在多数情况下表现出比美国更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体现在欧盟的对外贸易上,就是欧盟在总体上保持着贸易的平衡状态,比如2008年欧盟27国总体货物贸易的逆差为3550亿美元,但是其在服务贸易上的顺差达到2220亿美元,两相抵消后欧盟的对外贸易逆差只有1330亿,相比较于15万亿美元的欧盟总贸易规模而言这一点逆差是非常小的。欧盟的主要经济支柱德国甚至一直保持较高的贸易顺差,2008年德国货物贸易顺差高达2590亿美元9。对人均GDP水平超过29900美元,主要国家甚至超过35000美元的欧盟来说,贸易上的重商主义倾向对其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它不利于欧盟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为其经济增长服务,也不利于欧盟根据国际分工的要求,在自己有着优势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展开充分的竞争。本来国际贸易的顺差逆差对于拥有巨额金融资产的欧盟而言是不足为虑的问题,利用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欧盟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程度的逆差来进口更多的利于本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在自己有着优势的品牌、设计和节能减排等高科技领域创设出更多的商品和贸易机会。但是,欧盟一些国家为了控制贸易逆差或保护其所谓的就业机会,在已经丧失了比较优势的一些传统产业上给予政府支持和贸易保护,使得本该转移出去的产业继续低效率地在欧盟内生产,使资源和资金不能配置到更有效率的行业。欧洲的经济学家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欧洲的政治家们从选票的角度出发,宁可不相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继续从狭隘的重商主义角度来制定贸易政策,不断地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设置贸易障碍。其结果不仅不利于本身的经济增长,还大大降低了本可获得的福利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