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休闲活动导引对策的探讨随着五天学习制的实施,学生闲暇时间将明显增多了,休闲活动也必然随之增加。积极、健康的休闲活动对青少年的成长有重要意义。为了认识小学生休闲活动的现状、特点与取向,对存在问题寻求对策,我们最近在旧部前小学、盘福路小学、雅荷塘小学作随机抽样,把高年级330人、中年级302人、低年级290人合共922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及分析:一、休闲活动的取向(一)小学生最喜欢的休闲活动及原因学生喜欢的休闲活动依次是“看电视”、“体育活动”、“阅读书报”……具体选择及喜欢的原因如下:1、小学生最喜欢的休闲活动“看电视”占36.2%;最喜欢看“香港台”的节日,占87.1%;最喜欢看卡通片,占48.8%。可见,高信息量的电视节目已是家庭中作消闲、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体,小学生也从中接受社会文化的影响。“香港台”的卡通节目多,且播出时段多在学生放学或节假日,“内容吸引人”,因而吸引大量的小观众。2、小学生最喜欢的第二项活动是“本育活动”。其中,溜冰占25.3%,羽毛球占18.3%,足球17.2%。以上三项活动的共同特点是活动量大,刺激性强,是学校限于场地设施,未能满足儿童要求的项目。学生喜欢上述体育活动的原因中,“希望能增强体质”占63。3%,溜冰讲求技巧和良好的平衡能力,羽毛球、足球却是对抗性的活动,讲求技巧和灵活性,这三项活动由于技巧性高和竞技性强因而刺激性强,较吸引学生参与。可见,学生活动的取向具有鲜明的选择性和自主性。3、小学生喜欢的第三类休闲活动是阅读书报。其中最喜欢的是“漫画”,其次是“童话、民间故事、寓言”,合占供调查的九类内容的52.9%。认为“漫画好笑”的占40.4%,认为可以从中明白一些道理”的占22.4%,而认为“内容新鲜”的只占14.4%,可见,学生在休闲时间阅读书报是为了神经得到松弛,求得身心愉快。4、学生喜欢的第四类休闲活动是技艺性活动。其中“下棋”占26.4%,“绘画”占22.6%。下棋既能益智,发展思维,又带竞争性;绘画既描摹景象人物,使形似,又能发挥想象力,令神在其中。这两项活动都有较强的自主性、创造性,反映出学生愿意动脑,希望展现自己的创造性才能。5、小学生喜欢的第五类休闲活动是游乐性项目。其中“打电脑游戏机”是最喜欢的项目,原因是“够刺激”、“有满足感”。其中61.2%学生是在家里打游戏机,6.7%学生在街上的游戏机室,而在“少年宫”,“少儿活动中心”只占1.8%。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也迅速反映到一般家庭,小学生通过图象千变万化的新鲜感和不断逾越的成功感满足感,追求心理刺激,而家长则认为打游戏机既能维系孩子在家里,又能让孩子动手动脑,使手脑协调,身手敏捷,只要孩子不大着迷就好。(二)小学生休闲活动地点与伙伴选拔1、在被调查的922位学生中,58.4%选择“在自己房间”,原因是“不受干扰”。由于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住房条件的不断改善,独生子女有自己活动的小天地——自己的房间。这对儿童的休闲活动方式带来较大的变化,如何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地点,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值得进一步研究。2、小学生在休闲活动中有78.9%的学生喜欢与家长一起渡假,可见,学生对父母感情是深厚的。他们希望与家长一起去:①旅游;②公园;③买玩具;④上街饮茶吃饭。这四项活动都以家长的经济收入为基础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消费趋向。在休闲时间里,喜欢“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的占59.4%,但也有15%的儿童喜欢单独活动,少与别人交往或不喜欢与别人交往,这在少年时期是属不正常的,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三)小学生对休闲活动时间量的看法与计划性问卷中,小学生感到“时间不足”占41.1%,认为“时间大多”的占11.7%。感到“不足”的原因是“学校安排的任务多”、“自己爱好的活动多”。认为“休闲活动时间太多”的学生觉得“没人陪”、“没内容、很闷”,这说明不是时间多,而是“没内容”,于是产生百无聊籁之感。(四)小学生对在休闲时间参加学科类、艺术类活动的看法有80.6%和76.9%的学生认为参加学科类活动、艺术类活动是难得的机会,这说明这部分小学生仍学有余力,或希望进一步提高学科成绩,或希望在艺术类活动中发展兴趣、特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处于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希望多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又感到休闲活动时间不足,自己安排的时间少。当然,造成学生这种心态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综合上述的数据和分析,学生休闲活动的取向有几大特点:1、目前参加的活动被动性的多,主动性的少。2、取活动量大、技巧性和刺激性比较强的活动多,取淡静、缺少对抗性、竞争性的比较少。3、希望能参加自主性、愉悦性、幽默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多。4、学生认为休闲活动的目的既有带功利性,也能注意个性特长的发展。二、导引对策的探讨1、要使家长、教师正确认识休闲活动的意义及认识如何利用好增加了的休闲时间,既要避免放任自流,又要防止利用增加了的休闲时间变相地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2、学校、社会、家庭要经常注意研究学生休闲活动的价值取向,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学生有健康的心理、生理,防止不良嗜好的形成和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3、针对多数学生休闲活动喜欢“在自己房间里”进行的特点,引导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特别要防止独生子女长期少与别人交往,致使产生“孤独症”、“抑郁症”、“自闭症”。要预防这些心理障碍的产生,我们提倡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学校、社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要落实到学生本人。4、引导学生对休闲活动取向,应在发展个性特长,提高身体索质的功利性与松弛神经活跃身心的娱乐性方面的辩证统一。某些休闲活动可以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如增加某方面的知识,提高某些技能技巧等;而某些休闲活动则没有明显的功利性,如放松紧张的神经,得到一种愉悦感等等,两者都是有益的。但比例要适当,这需要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活动观念才能做到。5、休闲活动的计划性。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休闲活动的随意性很大,家长教师应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好休闲时间,加强计划性,发挥自主性,使休闲时间得以充分利用,既能愉悦身心,又能增长见识,提高智能,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6、目前已有不少学生感到休闲时间“很闷”,没有活动内容,随着即将实施一周双休日,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了,社会、学校应开发更多有益身心的、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休闲活动,满足学生的需要。目前,按学生反映活动场地不足,活动项目不多,因此全社会要支持配合,增加小学生休闲活动场所。建议学校操尝少年富、运动场等地方,双休日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参加活动量较大的活动项目,丰富活动内容,从而满足他们休闲时间活动的需要。小学生良好学习心理与兴趣的研究课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疾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小学阶段是人的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小学生身心娇弱,生活体验肤浅,心理承受能力差,又由于受认知、意志、个性倾向,活动环境等方面的制约,特别面对繁重的学习负担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压力,他们中会出现各种心理困惑,表现在对学习的厌倦、自卑、焦虑,缺乏进取的消极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消除、矫治,学生身心的不健康现象会越来越重,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健康成长。因此,呼唤心理咨询,呼唤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新教育的一种观念和办学思想。2、90年代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学校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偏废了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的教育,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单一的、生硬的教育对策,过重的学业负担,扭曲了学生的学习心理,造成了教育质量的偏差。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一种注重情感,以人为本,强调理解、平等、尊重的教育,它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开发,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生动、活泼、和谐的发展,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协调了学生身心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人格,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和重要抓手。3、当前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物质生活的优裕,造成了孩子自主意识差,依赖别人,在挫折面前悲悲切切,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的现象,加上家长与孩子间,缺乏科学合理的心灵沟通,采用不当的教育对策,加重了学生学习心理的障碍,使得学生与老师,孩子与家长处在对立的紧张的关系中,他们在期望家长“理解”的同时,却很少能理解师长的良苦用心和殷切期望。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学生的道德品质问题,而是心理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先从学生的心理层面上去分析研究学生。从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出发,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二、研究内容本实验以党的教育方针和心理学基础知识为理论指导,以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技术为依托,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状况,结合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凭借以往教育的经验,研究小学生学习心理的个案、实证,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极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具体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小学生学习心理的表现特点、类型、成因及对策,原则。2、学校教育工作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心理育人的新路子,新模式。3、小学生正常学习心理的量化指标,和个体素质和全面发展的相关性。以下三点为突破口:1、课堂教学中个体活动心理的障碍的成因及心理疏导的策略研究。2、学生作业心理的教育及疏导的策略研究。3、在学习活动中与人合作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疏导研究。三、研究的方法:1、研究手段主要为:问卷调查法、信息测验法、实验研究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实行分类要求,分层操作,使理论指导与教育实际紧密结合,使研究成果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2、操作途径为:①加强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学生正确认识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形成和作用。②组织学生阅读有关心理资料的图书,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心理科学知识,推动心理咨询工作。③组织心理测量,建立心理档案。提供心理疏导的资料和实证。④开展健康主题活动。通过讨论、交流、故事会等多种形式,把健康的心理常识和名人刻苦学习成才的故事收集成教材,排除学生不良的学习心理。⑤开设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活动。抓住时机,及时疏导。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教育,发挥整体合力,以取得支持和配合。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心理健康的教育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多彩的活动,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加强环境渲染,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创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⑧提供适度训练,形成健康的心理。四、实验步骤:1、研究准备阶段(2006.10——2006.11)①成立课题组,制订实验计划,主要内容为理论学习。②讨论、修订、完善实验计划。③调查情况,建立分析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的资料,做好前测工作。2、研究实验阶段(2006.11——2007.5)①正常课题会议,学习有关理论、经验。②实施实验研究,形成规范。3、实验反馈阶段:(2007.6——2007.6)做好实验中的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研究工作、反馈信息、制订对策,形成、完善实验理论和目标。4、物化成果阶段(2007.6——2007.7)①总法实验成果,撰写实验报告。②讨论成果汇报的内容、形式。③专家签字,结题。五、实验的原则:1、坚持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适度性原则。2、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的环境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达到最佳效果。六、实验对象:1、全体学生。2、有突出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和小群体。二00六年十月小学生良好学习心理与兴趣的研究课题第一阶段总结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申报调查阶段,同时寻找课题的理论依据:1、教育心理学理论:从信息论、控制论、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无论人们进行什么活动(包括学习活动),都必须有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心理活动要有效地进行,又必须保持一定的“觉醒水平”。觉醒水平表明大脑神经细胞处于一定能量状态,它可以吸收、分析、判断、储存信息。这是心理活动的最起码水平。在学习活动中。觉醒水平表明大脑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而无关的神经细胞则处抑制状态。这样,神经纤维通道的有关部分就保持高度畅通,因而“神经噪声”大大降低,信息在神经纤维通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