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尚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国尚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综述我要评论2015年05月11日20:25:26来源:新华网新华网北京5月11日电(记者刘奕湛、朱基钗)焊接工高凤林的手、钳工顾秋亮的手、捞纸工周东红的手……“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一部《大国工匠》感动国人。8位顶级技工用传承和钻研、专注和坚守,为人生的成功作了注解。在追求职业技能极致的不经意间,他们成为国之瑰宝。“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正成为新的时代风尚。求贤若渴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前所未有的重视MadeinChina,出境游千里迢迢背回来的礼物上总是看到印着这样的标签。人们望之兴叹:强大的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在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有超过200种工业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大到高铁、轮船,小到纽扣、签字笔,全世界都在享受着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然而,强大的中国制造背后也存尴尬。我国航天员可以坐着中国制造的飞船上天,但人们却常为国产马桶漏水而抱怨。原因诸多,但归根结底,是我国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员的19%,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不足5%。从“低端制造”向“精品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013年全国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达到2543亿元,中职免学费已覆盖近90%的学生,助学金覆盖率近40%学生。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助学金的标准从1500元提高到了2000元;高职奖学金覆盖近30%学生,助学金覆盖25%以上的学生。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正在成为高素质产业大军的重要培养基地,成为契合产业升级、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中坚力量。据统计,职业院校毕业生占到新增就业人口的60%以上,特别在加工制造、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新增从业人员已经有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民生无小事。与其他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加直接地面向就业,特别是面向青年就业,因此,其对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谐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欣欣向荣职业教育事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从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职业教育在多个领域取得巨大突破和进展,进入了黄金发展期。5年来,职业教育共培养了5000万名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每年开展各类培训达到2亿人次。1.33万所职业院校开设了近千个专业、近3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可以说,职业教育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从质量的提升来说,也足以让社会为之点赞。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这五个“对接”令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更加彰显,成为构建科学合理教育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在质量报告的编写过程中,一所所高职院校的精彩案例让我兴奋不已,发自内心地为这些院校感到自豪。”《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主编马树超告诉记者。他说,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高,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0%,且毕业生月收入增长“跑赢”通货膨胀;中职的就业率更是连续9年保持在95%以上。职业教育的跨界性决定了其与产业、行业、企业的天然联系。而这5年,也正是产教加速融合、校企合作走向深入的5年。每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为促进校企合作的平台、职教成果展示和国际交流的窗口,每年联合30多个部门、行业举办,承办地由1个省份扩到16个省份,赛项从20余个发展到近百个,参赛人数从千余人增至万余人,2014年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团参与。到2020年建成现代职教体系,是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战略目标。5年来,围绕这一战略目标而进行的系统培养人才的改革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在这份顶层设计中,系统构建了从中职到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打破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按照这一设计思路,各地纷纷进行试点探索,江苏、湖北、广西、甘肃等省完善5年贯通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推进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分级培养或联合培养。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教育部等部门密集出台文件,建立高职生均拨款制度、开展学徒制试点……多项配套政策形成了涵盖学校设置、专业建设、教学标准、教师队伍、学生实习等环节的制度体系。方兴未艾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任务前所未有的紧迫5年来,职业教育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赢得广泛赞许。2012年5月,在我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这样评价中国的职业教育:“规模大、就业率高的中国职教为世界提供了经验。”这些成绩的取得虽然值得每一个职教人为之骄傲,但却难以掩盖职业教育仍是教育领域薄弱环节的事实--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区域间、学校间发展不平衡,最重要的是吸引力不足。困难和挑战交织。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无论是推动经济发展、契合产业升级、保障改善民生,还是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方面,都大有可为也必须大有作为。今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和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要保持中高速增长,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更需要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数以亿计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将大量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爬坡过坎的当下,我国就业形势压力依然很大,就业工作既面临总量压力,又存在结构性矛盾。职业教育既是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利器,也是破解就业难题的法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行业企业参与等方面,需要适应这种时代要求而做出调整。一方面政府要更加主动地履行好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另一方面也要发挥好行业企业作用,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和学校办学活力。在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职业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理念、新经验、新模式,各地在制度建设上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些都需要在国家层面以制度的形式加以提炼和固化,充分发挥制度对事业发展的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职业教育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任务极其艰巨,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出崇尚一技之长的良好职业氛围,为职业教育发展增添更大的动力。职教支撑“中国制造”还要过几关?2015年05月14日22:15:43来源:新华网评论0分享打印字大字小新华网北京5月14日电(记者丁静、郝方甲)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被认为像两台锅炉,前者烧的是柴火,后者烧的是精炭。一方面是“中国制造”崛起和结构性用工荒亟须技能型人才;一方面却是职教学生升职难、收入低,学生只敢把职教当“备胎”。职业教育“说起来重要,选起来次要”的局面依然突出。5月10日,中央领导同志启动了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高级别的顶层推动,旨在将职业教育支撑“中国制造”的战略地位落到实处。中国制造,谁来制造?职业教育要发挥支撑作用,还要过几关?“中国制造”崛起,职教需做“扛鼎之腕”每天午夜零点,京港地铁十四号线钢轨探伤工陈宁都要和同事一起排查钢轨的安全隐患。“这就像给钢轨做‘B超’,每个信号声都不能掉以轻心。”陈宁说。陈宁这样的技能型劳动者,正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最需要的人”。统计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仅占就业人员的19%,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不足5%。截至2011年底,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达到2.25亿,而技能劳动者总量仅为1.19亿人,仅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就达400余万人。部分企业招工难已经不仅在春节后出现,而是从年头到年尾,“常年缺口在20%到30%。”杭州圣菲丹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文祥说。发展职业教育的迫切性不言自明。5月10日,李克强总理对以“支撑中国制造,成就出彩人生”为主题的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作出批示:进一步培养形成高素质的劳动大军,进一步提高中国制造和服务的水平。在国际上,不少发达经济体也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改革。未来一个国家能否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不能简单地看毛入学率、高校毕业人数或是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而是看本国劳动力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程度。中国制造崛起,中国的职业标准与劳动力流动不能趋于被动。“这是国家战略问题。”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下称“职成司”)巡视员王继平说。职教“断头路”要变“立交桥”北京市商业学校教师陈晶发现,想找一份好工作必须有本科学历。她用了17年时间从中专、委培、本科一直读到研究生。“青春最好的17年都用在了这上面。”陈晶说,选择到职业学校就业,也是对职教学生缺乏上升通道的困境感同身受。目前,职业教育基本是一条“断头路”,在职教体系内最高只能上到高职,极个别可以升本科的专业,升本比例也非常低。在崇尚高学历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出现“就业火”与“招生冷”并存的状况。然而,让职教学生不断升学,也并不是衡量职教改革成功的标志。“我最担心的是职业教育又会走到学校、学科、学历、学位的传统路子上,好像是越高越好。”王继平说,“这个导向救不了职业教育。”教育部职成司综合处处长刘宏杰指出,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应该是一座“立交桥”。“立交桥的意义在于任何初始学历的学习者,都可以在学习和工作的不同阶段选择继续深造。”刘宏杰说,未来我国大部分职教学生的成长路径是在中职或高职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并在工作后根据职业和自身发展需求,选择接受学历或非学历继续教育。做强职教,三大困局待解困局一:在校生规模逐年攀升,经费占比却连年下降,低投入难保稳发展。2012年,职业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为12.10%,预算内经费占比为9.81%。以中职为例,与1997年相比,2012年中职在校生规模在各级各类学生总规模中占比从4.36%升至6.94%,但经费占比从12.67%降至6.9%,财政性经费占比从11.41%降至7.02%。教育部资料显示,“十一五”以来,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超过500亿元,但主要是专项拨款。而支撑职业教育学校稳定办学的生均拨款,却迟迟难以落实。1996年通过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而到2014年,仅有15个省份出台了高职标准,18个省份出台了中职标准。“高等教育生均拨款上万元,专科学校只有三、四千元。有的中职学校甚至没有生均拨款,完全靠人头费、项目经费过日子,非常艰难。”教育部相关部门一位负责人说。困局二:校企合作不深,职教办学不“接地气”。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成立后,当地陆续聚集了200多家德资企业。“很多小企业没有能力自建培训中心,学校起到了‘跨企业培训中心’的作用。”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魏晓锋说。校企合作的深入,需要激发行业、企业热情,甚至参与办学。然而,我国职业教育从企业、行业办学,到划归教育部门主管,再回到企业、行业办学的历程,让不少有能力、有意愿合作的企业始终持观望态度。“1999年前后,600所高职升了本科,现在又说要转回‘应用技术型大学’,这让学生、学校难以适应。”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胡卫说。困局三: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权利”“义务”尚不明确。十多年来,民办职业教育赢得了市场。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部分毕业生被用人单位提前半年就预定了,有的企业还按每名学生1000元至3000元给学校“就业费”。“学校有1万多家协议用人单位,一些热门专业每年培养的学生都不够分。”北京新东方烹饪学校校长潘耀才说。但“权利”“义务”不明确、办学地位不平等、办学自主性不充分等问题制约着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广东格力职业学院筹建办负责人夏昌祥说,要企业深度参与,首先要明确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职业院校办学可以享受的权利,以及必需的义务。“职业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