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名词解释:1、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2、活动大陆边缘:指洋陆汇聚、大洋板块向毗邻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消减形成的强烈活动的大陆边缘。3、被动大陆边缘:是伸展作用体制下大陆岩石圈减薄和大幅度沉陷形成的活动微弱,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大陆边缘。4、中央造山带:指横亘中国中部的东西向巨型造山带,将中国地质、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分成南北两大不同区域,构成南方和北方自然环境的天然分界线。5、地台:是指北美平原那样的稳定区,地壳上稳定的、自形成以来不再遭受褶皱变形的稳定地区。6、克拉通:大陆地壳中长期不受造山运动影响,只受造陆运动发生过变形的相对稳定部分。7、大陆增生:板块构造说认为在主动大陆边缘,由岩浆活动引起酸性物质的不断增加,以及地体或岛弧与大陆、大陆与大陆的碰撞拼合作用等导致的陆壳不断增长扩大的现象。8、洋壳:由基性、超基性岩构成,位于大洋盆地下的地壳。9、大陆壳:是地壳的一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大陆及浅海大陆架区。多为双层结构,即在玄武质层之上有很厚的沉积岩层和花岗质岩层,相当于硅镁层及其上的硅铝层两层。10、角度不整合:由于地壳运动,往往使沉积中断,形成时代不相连续的岩层的接触关系。11、大洋中的12、岛弧:大洋板块从海沟下潜到一定深度后因温度升高而局部熔融,熔融体上升到地表的产物。13、陆缘弧:直接建造在大陆型地壳的火山弧。14、中盆地:15、俯冲带: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的地带。16、加里东运动:是古生代早期地壳运动的总称。17、稳定大陆边缘:长期处于稳定的大陆边缘;缺失海沟俯冲带;位于板块内部,被动地随板块运动;现代地震、火山和造山运动微弱;18、造山带:是地球上部由岩石圈剧烈构造变动和其物质与结构的重新组建使地壳挤压收缩所造成的狭长强烈构造变形带,往往在地表形成线状相对隆起的山脉。1111119、复理石建造:由砂岩和泥(页)岩呈有规律交替出现的复杂巨厚海相碎屑沉积。磨拉石建造:以陆相为主,以紫色砾岩、长石砂岩、复矿砂岩占绝对优势,夹泥质岩,厚度变化很大的砂岩。双(对)变质带:一侧为高温-低压带及广泛发育花岗岩为特征;另一侧为高压-低温变质带及大量基性-超基性岩为特征。二、填空1、地壳圈层: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还可将进一步分为七个Ⅱ级圈层:地壳、上地幔、过渡层、下地幔、外地核过渡层和内核;岩石圈、软流圈、2、全球板块划分:(六大13小):六大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十四小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阿拉伯板块、加勒比海板块、菲律宾海板块、纳兹卡板块、法拉隆板块、库拉板块、斯科舍板块和土耳其-爱琴海板块。3、板块边界类型:(1)、离散板块边界;(2)、汇聚板块边界;(3)、转换板块边界4、地槽分类:优地槽、冒地槽5、地壳类型:(1)、大洋型地壳(2)、大陆型地壳(3)、过渡型地壳6、威尔逊旋回:有_萌芽阶段___初始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残余阶段消亡阶段7、岛弧环境的火山岩:8、槽台划分:9、典型地槽沉积构造:10、大陆裂谷常见火山岩:11、典型槽型建造有_1、硬砂岩建造2、细碧角斑岩建造3、复理石建造4、磨拉石建造12、典型台型建造有_1、石英砂岩建造2、碳酸盐建造3、含煤—铝土—铁质岩建造4、红色岩建造5、陆相火山—碎屑岩建造6、暗色岩建造13、地槽分类1大西洋型地槽2安第斯型地槽3岛弧型地槽4日本海型地槽5地中海型地槽14、简答题:1、大陆边缘类型及其特征,并举例额说明。答: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1)、被动大陆边缘,又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即通常所说的稳定大陆边缘,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大陆边缘,是伸展作用体制下大陆岩石圈减薄和大幅度沉陷形成的活动微弱的大陆边缘,其地壳是洋壳到陆壳的过渡,它没有海沟俯冲带,早期裂开阶段位于板块内部,随后被动地随着裂开的板块而移动,故无强烈地震、火山和造山运动;这种陆缘上主要的动力作用是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微弱和地层基本上未遭变形。被动大陆边缘由宽阔的大陆架、较缓的大陆坡以及缓坦的大陆陆基组成。通常年轻的稳定大陆边缘陆架较窄,发育成熟的稳定大陆边缘具有广阔的陆架区。被动大陆边缘包括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和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伊比利亚-东加拿大纽芬兰共轭边缘为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2)、活动大陆边缘,又称为主动大陆边缘、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是洋陆汇聚、大洋板块向毗邻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消减形成的强烈活动的大陆边缘。活动性较强,有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沉积组合属优地槽型沉积。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有安第斯、苏门答腊、亚平宁半岛、爱琴海诸岛等。从洋到陆,活动陆缘包括海沟、弧沟间隙、火山弧和弧后盆地等构造单元。2、板块边界包括哪三种基本类型,各有何特征。答:(1)、离散板块边界;(2)、汇聚板块边界;(3)、转换板块边界(1)、离散型边界的地表特征主要为大洋中脊轴部。离散型边界是板块的增生边界,或建设型边界。离散型边界是张性的,主张力轴近于水平,并与洋脊走向相垂直,地震活动以正断层型占优势,岩石圈极薄,因而地震震源深度极浅、活动强度较弱。(2)、汇聚型边界的地表特征为海沟及年轻造山带。在汇聚型边界两侧,板块彼此相向作汇聚运动,地壳强烈构造变形,可进一步划分为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汇聚型边界是压性的,主压力轴近于水平,地震活动以逆断层型为主。汇聚型边界上的地震活动强烈,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总能量的90%以上。(3)、转换型边界的地表特征为转换断层,以加利福尼亚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为代表,转换边界主要受剪切作用,所发生的地震以走滑型为主。1、大陆边缘类型及其特征,并举例说明按洋、陆相互作用方式或构造作用强度,大陆边缘有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两种基本类型。①被动大陆边缘又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即通常所说的稳定大陆边缘,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的大陆边缘,是伸展作用体制下大陆岩石圈减薄和大幅度沉陷形成的活动微弱的大陆边缘。②无强烈地震、火山和造山运动③陆缘上主要的动力作用是沉积作用④被动大陆边缘由宽阔的大陆架、较缓的大陆坡以及缓坦的大陆陆基组成。⑤包括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和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⑥被动大陆边缘的生成源于岩石圈拉伸所导致的上地幔物资上涌,减薄了的地壳通过铲状正断作用在地表形成地堑系,最终构成大洋壳。例:非洲边缘、澳大利亚西部和印度半岛南部边缘。活动大陆边缘特征①有称主动大陆边缘、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是洋陆汇聚、大洋板块向毗邻的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消减形成的强烈的大陆边缘②大陆边缘活动性强,有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沉积组合为优地槽型沉积③从洋到陆,活动陆缘包括海沟、弧沟间隙、火山弧和弧后盆地等构造单元。例:安第斯、苏门答腊、亚平尼半岛、前南斯拉夫亚得利亚海岸、克里特岛、爱琴海等。2、板块边界类型及其各自特征?板块边界可以划分为离散型边界、汇聚型边界、和转换型边界。离散型边界特征:地表特征主要为大洋中脊轴部。离散型边界是板块增生边界,或建设型边界运动方向为垂直于边界的背离运动;受到的应力为拉张;地震活动以正断层型占优势,强度较弱。例:东非裂谷是索马里板块与非洲板块的边界。在岩石圈演化中的作用,大陆岩石圈分裂,大洋岩石圈生长。汇聚型边界特征:汇聚型边界地表特征为海沟及年轻造山带。边界两侧板块彼此相向作汇聚运动,可分为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受到的应力为挤压应力;地震活动以逆断层为主,地震活动强烈,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浅震、中震、深震都有分布。在岩石圈演化中的作用,大洋岩石圈消亡,大陆岩石圈生长。转换型边界:转换型边界地表特征为转换断层,以加利福尼亚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为代表;运动为平行于边界的走滑运动;受到的应力为剪切;边界上的地震为浅震,其活动强度与频率比离散边界高比碰撞型边界低;在岩石演化中的作用不生长,不消亡。一、填空题1.根据火山岩、蛇绿岩发育程度及构造活动性的大小,地槽的类型可分为冒地槽和优地槽两类。2.大洋活动带包括大洋裂谷活动带和大洋边缘活动带,大陆活动带包括大陆裂谷活动带和大陆边缘活动带3.中国的现代岩石圈厚度变化总趋势:东部岩石圈薄50-100km石圈厚130-200km处于过渡。4.在时间上,地槽一般是指古生代以来地壳上曾有过强烈活动的狭窄长条形地带。5.地台内部的二级构造单元主要包括地轴、台隆、台拗和台褶带四种类型。6、地槽内部二级构造单元主要包括优质向斜、冒地向斜、地背斜-褶皱带和边缘拗陷四种类型。7.按动力学条件不同,板块边界类型可分为拉张型板块边界、和挤压型剪切型三类。8.完整的大陆裂谷的演化过程一般可分为穹窿型起、断裂下陷和陆间裂谷三个阶段。9.地槽的发展过程程一般可分为下降阶段、上升阶段和褶皱系发展期三个阶段。10.地台沉积盖层发育时期的大地构造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地台内部、地台和活化阶段三个阶段。11.华北地台的基底是吕梁运动后最终固结的,中晚元古代为沉积盖层发育时期。12.按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中国的地台有华北、扬子、塔里木、南海和喜马拉雅辗掩构造13.按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中国的地槽褶皱区包括北部地槽褶皱、西南和环太平洋。14.中国东部最重要的三条NNE向深断裂带是剡庐断裂、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断裂和台湾纵谷。15.典型的地槽型沉积建造有硬矽岩建造、复理石、磨拉石、硅质火山岩;典型的地台型沉积建造有石英砂岩、碳酸盐岩、含煤-铝土-铁质岩、红色碎屑岩。16.随地壳演化,地台的范围因褶皱带的形成而下降,地台的数量则上升。17.大陆裂谷常见的火山岩组合有超基性岩和碳酸盐岩。18.据大陆壳速度结构,正常情况下上地壳Vp为5.7-6.3km/SVp为6.4-6.7KM/S19.中国的三大深断裂体系分别是古亚洲断裂体系、特提斯-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20.高压低温变质带的特征矿物为兰闪石,高温低压变质带的特征矿物为红柱石、矽线石、蓝晶石的特征矿物为柯石英。21.富集地幔指大离子元素富集的地幔。22.增生型板块边界主要有拉张型板块和洋脊洋隆。23.汇聚型板块边界可分为碰撞和挤压…俯冲两类。24.中国的深断裂体系可分为、和。25.岛弧-海沟系大陆边缘由大陆架海沟岛弧组成。29、台背斜与地背斜均是地台中的二级构造单元。X30、造山带一般是地台发展晚期的产物。X二、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27、中生代以来中国的地台具有显著的活化现象。O28、台褶带是地台内部活动性较小的二级构造单元。X1、历史分析法中沉积建造分析是重要内容。O2、中国岩石圈速度结构具明显的不均匀性。O3、壳内低速层是指地壳内存在的地震波速度低于正常梯度的高导低速层。O4、在化学组成或结构上,大陆型地壳的与大洋型地壳相似。X5、大洋盆地的地壳化学结构与大陆区相似X6、磨拉石建造以海相沉积为主。X7、复理石建造以陆相沉积为主。X8、陆相火山岩建造常出现在地台活化阶段。O9、红色碎屑岩建造常出现在地台活化阶段。O10、红柱石、十字石是高压低温变质带的典型矿物。X11、华南地区主要为加里东地槽褶皱系的组成部分。O12、大陆裂谷相当于威尔逊旋回的终了期。X13、印支旋回是指晚古生代的地壳演化阶段。X14、燕山旋回是指古生代的构造发展阶段。X15、构造活动区的Moho面一般具有起伏小、清晰和Pn速度高特点。X16、中国东部构造线方向以NNE向为主,与现代地貌单元方向一致。O17、青藏高原是在上地幔拗陷的基础上形成的。O18、混杂堆积是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依据之一。O19、碰撞型造山作用以热力作用占主导。O20、华北地台基底岩系主要由晚元古代变质岩系组成。O21、扬子地台基底岩系主要由中生代变质岩系组成。X22、稳定大陆边缘以发育深海沟和俯冲带为标志。X23、中国西部构造线方向以NW-NWW向为主,与现代地貌单元方向一致。O24、渤海—华北断陷带是在上地幔上涌的基础上形成的。O25、蛇绿岩套是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依据之一。O26、地壳断裂常作为一级岩石圈板块的分界线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