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导论原理1.1金融供求及其交易源于社会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原理1.2现代金融体系以货币、信用、汇率、利率和金融工具为基本要素,以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为运作载体,以金融总量与结构均衡为目标,以金融价格为杠杆,以宏观调控与监督为保障,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稳健发展。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名词解释:货币:重商主义认为货币就是贵金属,就是财富。古典学派认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币材: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主币: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的法定价格标准。辅币: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分。银行券:准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交换媒介价值储藏价值尺度狭义货币广义货币货币存量货币制度货币单位铸币税无限法偿有限法偿货币供应量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格雷欣法则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区域性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一.货币职能(一)交易媒介职能a)1.交换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一般等价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b)2.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c)价值尺度:指用货币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为商品和劳务标价的功能。(二)价值贮藏职能:货币作为总资产的存在形式,是资产保值增值的手段购买力;资产变成现实购买力而不受损失的能力。二..货币作用发挥的内在要求1.币值稳定:货币币值剧烈波动,无论贬值还是升值,都会影响其交易媒介职能2.有一个调节机制使货币流通量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货币供给要具有弹性,保持货币供求的均衡三,铸币税原指通过铸造硬币所获得的收益,通常是指贵金属内含值与面值之差。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泛指政府从货币发行中获得的收益。包括:•央行所获得并上交中央财政的利润;•央行通过购买国债,向中央财政提供的资金;•财政直接发行通货所获得的收益。在开放经济中,指一国因其货币为他国所持有而得到的净收益。四.货币层次划分1.IMF的划分:通货(currency):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纸币和铸币),包括居民、企业等单位持有的现钞,但不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M0货币(money):通货+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M1,狭义货币准货币(quasimoney):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外币存款等。它不能直接用于购买商品,但可以容易的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QM广义货币(M2=M1+QM)2,我国的划分: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五.货币制度(一)国家货币制度:1.内容:a,规定货币材料b,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和价值)c,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币和辅币d,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无限法偿:不论支付数额多达,不论属于何种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额度内不能拒收。e.规定货币铸造发行得流通程序:自由铸造和限制铸造;分散发行和垄断发行f.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现金准备(黄金,外汇);证券准备(短期商业票据,短期国库券)2.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附:A.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良币(市场价格偏高)推出市场,劣币充斥市场的规律B.金块本位制: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只能达到规定数量后才能兑换金块。C.金汇兑本位制:本国货币仍然有含金量,但国内不铸造和使用金币,只流通银币和银行券,并不能在国内兑换,只能先兑换特定外汇,然后用该外汇兑换黄金。D.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a,主要是现金和存款等信用货币;b,通过金融活动开始流通;c,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二)国际货币制度1.内容:确定国际储备资产;安排汇率制度;选择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2.国际金本位制: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即金平价决定3.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以黄金作为基础;实行固定汇率制。4.牙买加体系: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元化,以浮动汇率为主;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三)区域性货币制度:理论依据:最优货币区理论——蒙代尔。特点:实行单一货币,在各国之上设立中央银行,统一货币金融政策第三章汇率与汇率制度名词解释:外汇汇率基准汇率套算汇率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电汇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即期汇率远期汇率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官定汇率市场汇率汇率升水汇率贴水一价法则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货币模型资产组合模型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管理浮动制盯住汇率制人民币汇率制度(一)外汇1.概念:动态:“国外汇兑”的简称,是指国际间的货币资金汇付兑换行为,以及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之间的转换行为。静态:广义的静态外汇:泛指以外币标示的各种金融资产。A,外币现钞b,外币支付凭证或支付工具c,外币有价证券d,特别提款权e,其他外汇资产狭义的静态外汇:即以外币标示的、可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二).汇率1.含义:是一种货币用另外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是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2.标价法:直接标价法:以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表示的汇率。大多数货币采用直接标价法(RMB)。间接标价法: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计算应收多少外币来表示的汇率。如英镑、美元、欧元3.分类:基准汇率和套算汇率:直接计算间接计算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银行买入外汇卖出外汇时使用的汇率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的汇率:约定某个汇率在未来某个时间交割(升水;贴水;平价)电汇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稳定,汇率波动被限制在较小范围内,各国央行有义务维持本币币值的稳定。不规定汇率的上下限,汇率水平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如果本币盯住基本外币,汇率随其浮动,称联系汇率或盯住的汇率制度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是否考虑价格因素(通货膨胀)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5.汇率决定理论(1)早期汇率决定理论:国际借贷理论(取决于国际贸易往来和资本流动引起的债务债权关系:流动债权多于流动负债时,外汇供大于求,本币升值。反之将贬值)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货币的汇率表现为两国国内价格(购买力)之比A.绝对购买力平价:在不考虑交易成本条件下,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相等。B.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在一定时期的变化由两个国家在这段时期内的物价相对变化决定的。本国通货膨胀率外国,本币贬值;本国通货膨胀率外国,本币升值汇兑心理学说:将人们的主观心理因素引入汇率分析中,强调人们心理预期的作用利率平价理论:套利性的短期资本流动会引起高利率国家的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贴水,低利率国家货币远期升水。原理3-4利率高的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贴水,利率低得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升水。(2)现代汇率决定理论:A.货币分析法: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通过分析两国货币的相对需求和供给决定汇率水平。原理3-5,当外国货币供给不变是,本币供给数量与本币汇率反方向变动;当外国收入增长不变时,本国收入增长于本币汇率同方向变动。B.资产组合分析法:根据各种资产收益和风险的权衡,将财富配置于各种课选择的国内外金融资产。但是忽视了实际因素对汇率影响。C.换汇成本说:6.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1)利率:一国的利率较高时,其金融资产收益率较高,会吸引资金流入,导致外汇市场供大于求,本币升值。或通过政府的利率手段干预利率水平(2)国际收支:国际收支不平衡会引起外汇市场的供求不平衡,会引起升值或贬值的压力。(3)物价:通货膨胀引起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出口需求下降,产生国际收支赤字,本币面临贬值压力。(4)中央银行干预:中央银行直接进入外汇市场通过购买和出售外汇能够改变外汇市场供求,从而使得汇率保持一定水平,或让它像某个方向运动7.汇率的影响范围:(1)贸易:本币贬值,促进出口,抑制进口;本币升值,抑制进口,促进出口。(2)物价:汇率贬值→进口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总体物价上升汇率贬值→出口商品国外价格下降→出口需求增加→出口商品国内价格上升(3)资本流动:预期本币贬值,会出现资本外逃;预期本币升值,会出现热钱流入。(4)金融资产:本币汇率升值,促使投资者倾向于持有本币资产;外币汇率升值则导致投资者将本币资产转换为外币资产。9.汇率风险:进出口贸易的汇率风险;国际支付与结算的风险;外汇储备(资产)风险;外债风险等。规避外汇风险:付款方应争取用有贬值趋向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反之,收款方应争取用币值稳定或有升值趋向的货币为结算货币运用远期外汇买卖来套期保值。10.人民币汇率制度: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阶段(1981-1984)市场汇率与官方汇率并存阶段(1985-1993)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阶段(1994-1997)盯住汇率制阶段(1998-2005年7月)回归有管理的浮动制(2005年7月至今)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第三章信用与信用体系名词解释:信用背书国库券高利贷实物借贷货币借贷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信用风险商业信用商业票据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买方信贷卖方信贷信用秩序信用制度信用机构政府担保债券国外直接投资社会征信系统原理4-1偿还与收回,支付与收取利息是信用关系确立的必要条件,利率从信用关系中产生,又引导信用关系的发展。原理4-2信用与货币相结合形成了新的范畴——金融原理4-3自然经济条件下借贷资金供求矛盾,贷者集中垄断,高偿还风险和信用维系成本是高利贷者索取高利率的根本原因。1.信用活动的基础和特征:(1)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交易成为最主要的交易方式,交易者通过债权债务关系的建立与清偿,来实现商品交换或货币转移。(2)各种经济部门间的信用关系家庭: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与投资,多为资金盈余,是资金的供应者。企业:主要依靠金融中介调剂,多为资金短缺,是资金的主要需求者。政府:各级财政收支赤字需要通过信用方式弥补,是资金的需求者。金融机构:自身经营收入和日常经营支出对比,可能是盈余也可能是赤字。国外:反映本国的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盈余提供对外融资,赤字需要从国外借入资金弥补。(3)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如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证券市场的投融资活动是直接融资的典型代表间接融资: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银行信贷是间接融资的典型代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近年来直接融资比例上升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较1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劣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劣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优点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效益灵活便利筹资成本低,投资效益高安全性高利于实现资金的顺利流通和优化配置规模经济缺点在数量、期限、利率方面受限多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便利程度及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受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制约筹资成本高,投资效益较低投资风险大较难同时满足资金供求双方各自不同要求(4)信用风险:贷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而出现的违约可能性。信用风险不仅造成债权人的损失,而且往往会引起连锁反映,中断信用链条,破坏债权债务关系,动摇公众信心,引发信用危机。2.信用活动的形式;(1)高利贷:A.特点:利率极高,不稳定,且差异极大。高利贷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最基本的信用形式。高利贷的形式也经历了从实物借贷向货币借贷的演变B.高利的原因: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贷款者的垄断地位;风险和成本的补偿:高风险、高运营成本。(2)商业信用:a。含义:指工商企业间买卖商品时,卖方以商品形式向买方提供的信用。b.特点: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