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下)第九章货币均衡第十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第十一章货币政策调控第十二章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第九章货币均衡第一节货币均衡及其理论模型第二节货币失衡及其调整途径第三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返回☆本章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货币均衡及其理论模型,分析货币失衡、调整途径以及开放条件下的货币均衡。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开放条件下的货币均衡,理解货币失衡的原因,重点掌握货币均衡的含义及货币失衡的调整途径。第一节货币均衡及其理论模型一、货币均衡的含义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三、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返回一、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是指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相等的一种状态,它的具体含义包括以下三点:(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需作用的一种状态,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数量上的完全相等;货币供需完全相等只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若以Md表示货币需求,以Ms表示货币供给,则货币均衡可以表示为:Md=Ms(2)货币均衡是一种动态过程,它并不要求在某一具体时间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完全相等,它允许短期内货币供求间的可接受的不一致状态,但在长期内是大体一致的。(3)在现代经济运行中,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总体均衡状况。这是因为:货币不仅仅是现代经济中商品交易的媒介,而且其本身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货币供求的相互作用制约并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全过程,并且将国民经济运行与货币供求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返回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一)社会总供求的含义社会总供求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合称。所谓社会总需求,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的社会各方面实际占用或使用的全部产品之和。由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切需求都表现为有货币支付能力的购买需求,所以,社会总需求也就是一定时期社会的全部购买支出。所谓社会总供给,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部门按一定价格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以及在市场上出售的其他金融资产总量。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货币均衡,而不是实物均衡;(2)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总体均衡;(3)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动态的均衡。(二)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任何需求都表现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货币收支流量构成了当期的社会总需求。货币供应量与社会总需求量密切联系,社会总需求量的变动首先来源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能在多大程度上引起社会总需求的相应变动,则取决于货币持有者的资产偏好和行为。同时,它们有严格区别。表现在:①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存量,而社会总需求量是一个流量。②货币供应量由现实流通的货币和潜在的货币两大部分构成,而社会总需求由流通性货币及其流通速度两部分决定,所以,真正构成社会总需求的只能是流通性货币。③货币供应量变动与社会总需求量变动在时间上也不一致。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关系,货币供应在一定条件下改变货币需求,而货币需求的变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货币的供给。联系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的纽带就是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社会总供求的平衡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统一均衡,商品供求与货币供求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商品供给商品需求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是整个宏观经济平衡的关键,如果货币供求不平衡,整个宏观经济的均衡就不能实现。而要保持货币供求的均衡,需要中央银行控制好货币供给,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保持平衡。返回三、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一)简单的货币均衡模型经济学家提出了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在该模型中,利率是货币市场的价格,货币供求对于利率水平具有决定作用:如果供给偏多,利率下降;供给偏少,则利率上升。同时,利率对于货币供求也具有调节作用:利率下降会抑制货币供应,刺激货币需求;利率上升会刺激货币供应,抑制货币需求。而当供给与需求处于均衡点时的利率即为均衡利率。如图9—1所示。ii2i0i1M2M0M1MMS2MS1MS0Md图9—1均衡利率下的货币供求1.货币供应为内生变量的货币均衡在图9—1中,设货币供应Ms为内生变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而不是货币管理当局。i0为货币供应等于货币需求时的均衡利率,此时的货币需求是由一定的收入水平所决定的。当货币供应发生变化时,均衡利率也会发生变化。ii1i0i2MS0M0MMd2Md0Md1图9—2货币供应无弹性下的状况2.货币供应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一均衡如果货币供应为外生变量,即完全取决于货币管理当局的货币政策,而不为收入、储蓄、投资等经济因素所决定,并且货币当局不是根据货币需求的变化来调节货币供应,那么货币供应就成了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如图9一2所示。此时,如果货币需求增大,Md0将沿Ms曲线向上移动,利率会由i0上升至i1;如果货币需求减少,Md0则沿Ms曲线向下移动,利率均衡点会由i0下降至i2。也就是说,货币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利率水平的升降,而不能通过利率机制影响货币供应。(二)IS一LM模型ii00Y0YELMIS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需求总供给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图9—3一般经济均衡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家希克斯和汉森提出了著名的一般经济均衡理论模型,即IS—LM模型。该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不考虑国际收支平衡,一国经济总供求均衡条件下的货币均衡实质上反映了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状态。这种均衡是在利率与收入水平的不同组合下实现的。如图9-3所示。在图9-3中,IS为投资与储蓄曲线,它代表了在不同的收入和利率组合条件下商品市场所有均衡点的轨迹,又被称为商品市场均衡曲线。LM为货币市场均衡曲线,它代表了在不同收入和利率组合条件下货币市场所有均衡点的轨迹。该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货币市场的均衡点。将两条曲线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出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E点。返回第二节货币失衡及其调整途径一、货币失衡的表现二、货币失衡的原因三、货币失衡的调整返回一、货币失衡的表现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失衡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当货币供给量与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不一致时,就出现了货币失衡现象。货币失衡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一)货币供给不足货币供给不足表现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过多的存货或其他的资源闲置。出现这种失衡,往往需要扩张的财政政策来恢复货币的均衡。(二)货币供给过多货币过多一般表现为物价上涨和强迫储蓄。若货币供给量超出了经济运行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只有通过物价的上涨吸收过多的货币,使货币供求在较高的价格水平下恢复均衡,这是一种带有破坏性的强制均衡;直接的或间接的强制储蓄都是强制均衡。(三)货币供求的结构性失衡是指在货币供给与需求总量大体一致的条件下,货币供给的结构和与之相对应的货币需求结构的不适应,往往表现为短缺与滞存同时并存。返回二、货币失衡的原因(一)货币供给不足的原因1.中央银行出于预防通货膨胀的目的,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从而使流通中的货币出现短缺,经济发展由此受到抑制,使货币运行由原来的均衡转变为非均衡。2.在经济衰退阶段,由于经济运行中的信用链条的断裂,正常的信用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急剧增加,而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量却相对滞后,从而导致货币供需失衡;3.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随着货币化进程的加深,货币流通速度放慢,致使经济吸收货币的能力变强,货币需求增加,而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没有跟上,从而产生货币供给不足。(二)货币过多的原因1.政府因赤字而向中央银行透支。政府财政收支若发生赤字,政府财政的投资会迫使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从而导致货币供给大于其需求的货币失衡现象。2.当前期货币供给量相对不足,产品积压和再生产过程受阻,为促成经济运行的正常进行,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但由于力度把握不适当,导致银根过度放松,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客观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形成过多的货币供给。(三)货币供求的结构性失衡的原因货币供求的结构性失衡的原因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结构刚性。使得经济运行中出现部分商品和生产要素供过于求,而另一部分却供不应求。返回三、货币失衡的调整(一)供给型调整(二)需求型调整(三)混合型调整(四)逆向型调整返回(一)供给型调整所谓供给型调整,是指中央银行在对失衡的货币供需进行调整时,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相应调整,使之适应货币需求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货币供需由失衡状态到均衡状态的调整。主要内容有:1.从中央银行的角度看,若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其主要对策有:其一,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其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其三,减少基础货币供给量。2.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量大于相应货币需求量的失衡的调整可采取如下对策:其一,停止向客户发放新贷款;其二,对已到期的贷款不再转期,坚决收回;其三,将未到期的贷款提前收回。3.从政府财政的角度看,可以通过政府税收措施将一部分社会经济主体的存款转入政府财政在中央银行的金库存款,从而达到实质上紧缩货币供给量的效果。4.从经济运行中的个人角度而言,可以通过个人收入资本化的途径来疏导流通中偏多的货币供给量,即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转化为投资资本,既包括直接投资资本,又包括间接投资资本。返回(二)需求型调整需求型调整是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货币失衡状态时,从增加货币需求量入手而使之适应货币供给量;反之,当出现货币供给量小于相应货币需求量的失衡时,则从减少货币需求量入手,使之与货币供给量相适应。主要包括:1.增加商品市场上的供给,由商品市场上的供给引导需求,并从而实现货币市场上对货币需求的增加。2.中央银行动用金银外汇储备,与此同时积极扩大进口,从而达到扩大国内市场上的商品供给。3.大幅度地提高商品价格水平,通过货币需求量的增加来吸收过多的货币供给量,从而实现货币供需均衡的调整。返回(三)混合型调整所谓混合型调整,实际上是供给型调整和需求型调整的有机结合。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货币失衡状态时,中央银行并不是单纯地压缩货币供给量,也不是单纯地增加货币需求量,而是同时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入手,既进行供给型调整,又开展需求型调整,以尽快达到货币供需均衡而又不给经济运行带来过大经济波动的效果;反之,在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的货币供需失衡状态时,中央银行在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同时,压缩相应的货币需求量,以尽快而有效地实现货币供需的均衡。返回(四)逆向型调整所谓逆向型调整,是当出现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货币供需失衡状态时,中央银行并不是通过压缩货币供给量,而是增加货币供给量的途径来促进货币供需全面均衡。其具体内涵是:若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同时现实经济运行中又存在着尚未充分利用的生产要素,而且也存在着某些供不应求的短缺产品,社会经济运行对此需求量很大,而可供能力又相对有限,那么可以通过对这类产业追加投资和发放贷款,以促进供给的增加,并依此来消化过多的货币供给,达到货币供需由失衡到均衡的调整。返回第三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一、国际收支与货币均衡二、国际储备与货币均衡三、国际资本流动货币均衡返回一、国际收支与货币均衡在图9—4中,横轴Y表示实际收入,纵轴i表示实际利率,IS曲线表示商品市场的均衡,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FE曲线表示国际收支均衡。三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三个市场同时实现均衡。IS一LM一FE模型表明,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就是要同时实现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均衡。为了实现内外均衡目标,可以移动IS曲线,即实施财政政策;也可以移动LM曲线,即实施货币政策;或移动FE曲线,即实施汇率政策。当单独使用任何一项政策都无法解决国际收支调节问题时,必须将三种政策协调并用,才能实现内外经济均衡的目标。i0YFELM过度的总需求顺差过度的货币需求不足的总需求过度的货币供给图9—4IS-LM-FE模型(一)国际收支均衡与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以蒙代尔为代表的货币论说明了国际收支均衡与货币均衡的关系。该理论认为,在开放型经济的条件下,一国的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