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厦门理工专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前述一、金融是什么?一)国外的解释:用“finance”表示,其解释大致可归纳为三种口径:1、广义解释:货币的事务、货币的管理、与金钱有关的财源。•包括:政府公共财政、公司理财、个人理财。2、狭义理解:是“与资本市场有关的运作机制以及股市和其他资产行情的形成”。(《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3、介于二者之间的理解:货币的流通、信用的授予、投资运作、银行的服务等。•(二)我国的解释:1.“金钱之融通曰金融,旧称银根。各种银行、票号、钱庄,曰金融机构。”《辞源》(1915年出版),是最早列入“金融”条目的工具书。2.通常解释:“货币资金的融通”(《中国金融百科全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年版))3.黄达的解释:涉及货币、信用以及与此有关的形成、运行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而且还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证券投资、商业保险等二、金融学的研究内容•1.金融的基本范畴–货币、信用、利息、利率、汇率•2.金融的微观分析–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3.金融的宏观分析–货币供求、货币均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货币政策调控等–第一章货币概述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进一、货币的起源•1、我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先王造币说;司马迁的观点•2、国外关于货币起源的观点–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亚当·斯密);保存财富说(西斯蒙第)•3、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逻辑起点: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交换的原则:等价交换商品的价值形式:等价交换原则下,商品的价值通过另外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不是固定不变,随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并最终发展到货币阶段。▲货币阶段⑴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2一样东西等于一样东西⑵扩大的价值形式一样东西等于很多东西⑶一般价值形式:出现质的飞跃,由直接物物交换转变为通过一般等价物的间接交换很多东西等于一样东西⑷货币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贵金属(黄金与白银等)来表现,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贵金属充当货币的原因:具有较高价值;价值稳定;易于分割;便于保存携带二、货币形式的演进•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实物货币早期实物货币:牲畜、布帛、龟甲、贝壳等•特点:笨重、携带不便、难以分割、质地不一、易遭损失、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等•●金属货币(后期的实物货币)•币材:金、银、铜等贵金属•特点:普遍可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值均质可分性、轻便和易携带保存性、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等.•●信用货币•含义:由一国政府或金融当局发行并提供信用保证的货币形态。•特点:与贵金属货币脱离关系,不可兑换贵金属货币。•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所代表的货币价值,所代表的货币价值可能发生贬值或升值。•主要类型:•辅币:主要担任小额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现钞(纸币):主要承担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手段。•银行存款货币:经济交易中最主要的支付手段。•本票、汇票和支票等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信用货币•●电子货币•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采用电子数据形式实现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功能的货币形式。第二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计价单位,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即货币表现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量大小时所发挥的职能。执行该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交换手段)即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时所发挥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需要有足值的货币本体,可以用货币符号来代替;包含有危机的可能性。•3、贮藏手段3即货币退出流通,被当作财富保存时所发挥的职能。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纸币能否发挥贮藏手段职能,取决于纸币币值是否稳定。•4、支付手段即商品交易与货币支付在时间上分离,货币作为价值独立形态单方面转移时行使的职能。支付手段职能产生方式以延期付款方式买卖商品或劳务,即赊购赊销。(或预付货款购买商品)工资的支付;利息的支付•5、世界货币(美元、英镑、欧元、日元)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目前的充当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职能的三个内容:1.作为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的最后支付手段,用于支付国际收支差额2.作为国际普遍的购买手段3.社会财富的转移手段第三节信用货币的层次与计量一、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1、现代信用货币的内容现金;存款货币;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2、货币层次划分以金融性资产的流动性为标准,将货币流通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3、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流动性: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而使持有者不遭受损失的能力•4、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二、货币的计量狭义货币量:M1反映整个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最直接的购买力。广义货币量:M2=准货币+M1准货币可以随时转化为货币,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潜在购买力。第三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含义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改过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2.构成要素•⑴货币材料:即规定哪一种或哪几种材料(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为币材。币材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币材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货币本位。•演变过程:银本位→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货币本位制•⑵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以及单位货币所含的货币金属量。•⑶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即规定货币的本位币、辅币及其铸造、发行和流通的程序。•本位币(一国流通中的法定货币(基本通货))4•金属本位币特点•足值铸造,名义价值等于实际价值;自由铸造(不等同于“私自铸造”)•无限法偿•信用货币的特点:中央银行统一发行并强制流通•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金本位下辅币的特点•不足值铸造,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可与本位币自由兑换;•限制铸造(由国家铸造);有限法偿•信用本位下辅币的特点:由中央银行统一发行并强制流通•⑷准备制度•概念:即规定货币发行者在货币发行时以某种金属或资产作为其货币发行的准备金,以维持货币价值的稳定。•金属本位制下的准备金:黄金和白银。•银本位制:白银;金银复本位制:黄金和白银;金本位制:黄金•早期:100%准备;后期:部分准备金制度•现代信用货币下的准备金•现金准备:黄金、外汇等;证券准备(如国库券)二、货币制度的类型及演变•1.银本位制•概念: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币材的一种金属货币制度。•类型:银两本位制(中国)与银币本位制(欧洲)。•特点:自由铸造和融化;自由输出入;无限法偿•崩溃原因:•世界白银价格剧烈波动,币值不稳定;银币体重价低不适合用于巨额支付。•白银质地易于磨损。•2.金银复本位制•概念: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与输入;无限法偿•类型:平行本位制国家不规定金银的法定比价•容易出现价格混乱•双本位制国家规定金银的法定比价•出现“劣币驱逐良币”问题•缺点:平行本位制下,商品价格将发生混乱•由于市场上的金银比价不断波动,导致以金银表示的商品价格出现波动,使得商品价格发生混乱。•双本位制下,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国家通过法律规定金银币之间的法定比价,解决了价格混乱问题,但是却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劣币驱逐良币的案例简析•诚信者与不诚信者;盗版软件与正版软件;保险市场上的投保者;•旧货市场上的二手车;信贷市场上的借款者;毒奶粉事件;国企改革前的“大锅饭”人事机制•3.金本位制•概念: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5•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入•金块本位制•▲不准铸造、不准流通金币;银行券(或纸币)流通;银行券有限度地兑换金块•金汇兑本位制•▲不铸造金铸币;银行券流通;银行券可兑换外汇,外汇可兑换黄金。•▲4.不兑现的信用本位制•概念:以纸币为本位币,且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特点:信用货币由现金与存款货币组成;由中央银行发行,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国家对信用货币进行管理和调控•三、我国的货币制度•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是信用货币,没有设定含金量,也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单位为“元”,元是本位币即主币。辅币的名称为“角”和“分”;有无限法偿能力;发行权力由国家掌握,•中国人民银行具体掌管货币发行工作•实行有管理的货币制度•对内:国家实行宏观调节和管理•对外: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第四节货币流通•概念:指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买者与卖者之间不断转手的运动•1.货币流通的形式:现金流通;非现金流通(主要形式)•2.货币的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一定范围内流通领域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的规律,主要包金属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类型复本位制金本位制银两本位银币本位银本位制平行本位双本位金币本位金块本位不兑现的纸币制度跛行本位金汇兑本位6括金属货币与纸币的流通规律•▲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指流通中对金属货币需要量的规律。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一国在一定时期流通中需要多少金属货币,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在客观的流通过程中对金属货币需要量的决定流通中货币必要量=商品总量*商品价格/统一单位的货币平均流通速度M=PQ/V•▲纸币的流通规律•既服从货币的流通规律,也有自身规律的特殊性,如果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相适应,那么单位纸币就与单位货币具有相同的购买力。如果纸币发行小于流通中的货币量,那么单位纸币就会升值,大于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从而引起物价下降、商品滞销,市场疲弱,这种现象称为通货紧缩。反之则为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与单位纸币代表的货币价值成反比,与物价上涨成正比•本章名词解释•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一定范围内流通领域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的规律•无限法偿: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无论支付数额大小,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一般说来,本位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而辅币可能是有限法偿•格雷欣法则:•流动性: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而使持有者不遭受损失的能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以纸币为本位币,是一种凭借国家信用,通过信用渠道发行和流通而且不兑现黄金,取消黄金准备金保证的纸币制度••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的理解道德范畴中的信用:诚信、君无戏言、言出必行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提供信贷(Credit)意味着把对某物(如一笔钱)的财产权给以让渡,以交换在将来的某一特定时刻对另外的物品(如另外一部分钱)的所有权。”黄达教授《金融学》:“信用这个范畴是指借贷行为。这种经济行为的特点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2.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指借贷活动,即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3.信用的两个基本特征(掌握)以偿还为条件,到期归还;偿还时还带有利息。其他特征:信用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信用不改变价值所有权性质;信用活动7的结果是形成一定的债务关系4.信用的基本要素(理解):–信用主体:债权人——授信;债务人——受信–信用客体:标的物(货币资金;商品)–信用内容:债权、债务–信用工具:信用关系的记载二、信用的产生与演进信用的产生条件私有财产的出现财富供求双方进行相互调剂的需求信用的演进实物借贷:借实物、还实物、以实物支付利息货币借贷三、信用的主要形式(信用关系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重点);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1.商业信用含义: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卖方向买方)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买方向卖方)特点:主体(卖方债权人;买方债务人)客体;工具过程: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同时发生)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