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第一章绪论1、目录学、版本学、校雠(chóu)学是中国古代文献学的三大主要部类。又以目录学为核心。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2、文献学范畴广泛,涉及内容多,包括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训释汉字的小学、描述山川风物区划的舆地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各个门类。从时间上分:古代文献学、近代文献学、现当代文献学。根据学科不同:文学文献学、历史文献学、哲学文献学、科学文献学等。根据文献族群:出土文献学、敦煌文献学、地方文献学等。3、《隋书·牛弘传》载有隋代以前书籍曾经五次大厄。一次是“秦始皇三十四年下令焚书”,二次是“王莽之季,宫室图书,并为灰烬”,三次是董卓斜坡汉献帝迁都,图书“一时播荡”,四次是西晋末年刘、石乱华,攻进洛阳,文物荡然无存,五次是南朝时,侯景作乱,梁帝自焚。另还有明人续写五次,P4.※笔记上:①秦始皇焚书②王莽之乱③汉末董卓之乱④西晋慧怀之乱⑤南北朝动乱⑥唐初覆舟⑦安史之乱⑧黄巢起义⑨宋靖康之难⑩宋末元军攻破临安。4、清人王鸣盛说:“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5、现代处于网络时代,还有必要学文献学吗?(1)人文学科不同于自然学科,它对学者个人的意志、悟性、情感、想象力等有很大的依赖性。“含英咀华”本身就是一个重要过程,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2)信息不等于知识,更不等于智慧,前者属于公共资源,后者含有个人体验。(3)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阅读史。文人学者可以分为积累型和天才型,前者宋人是典型,后者魏晋文人是代表。第二章版本学1、藏本:指保藏的“写本”。版本最初是专指雕版印刷的书。※2、版本学:是研究所有印本、稿本、写本、抄本、批校题跋本的源流、真伪、优劣等内容的学问。3、石刻文P16首先是“熹平石经”,其次是“正始石经”,又成“开成石经”,又次“后蜀石经”4、汗青或杀青:写字前要把竹片放在火上烘烤,使其出水,以防虫蛀;然后把竹片上的青皮刮掉,以便书写,这种方法叫做“汗青”。后世把撰写文章叫“杀青”。因为竹简一般是用作写经史,故把“汗青”借代经史书籍。5、在简牍上写字,写错了就用刀子削去重写。《汉书·礼乐志》:“有司请定法,笔则笔,削则削。”(笔:增添,削:删去)6、帛书上的栏和界都有红、黑两色,红色的称“朱丝栏”,黑色的称“乌丝栏”。7、卷制度轴:蔡伦造纸术盛行后,纸卷子的形制因袭帛书的“卷轴”形式,流行于晋至隋唐,形成的一套制度。8、古人研究了多种防蛀的方法,其主要方法是“入潢”。9、册页制度包括经折装,梵夹装,旋风装,蝴蝶装(宋代流行),包背装,线装。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又产生了平装和精装的装帧形式。10、古书版本种类:一、写本。二、影抄本。三、刻本。四、石印本。五、影印本,六、巾箱本。七、书帕本。八、套印本。九、校本。11、刻本:宋代刻本分为官刻、私刻、坊刻三种。由国子监管理。现在简称北宋国子监刻书为监本,固为善本。地方官刻以公使库影响最大。12、建本:是就地域而言,指福建建阳县的麻沙、崇化两镇书坊所刻之书。但是建本校勘不精,质量不佳。※有关刻本:从时代分为唐五代刻本、宋刻本、元刻本、金刻本、明刻本、清刻本,从地域划分为蜀本、浙本,闽本,从出资方分为官刻本、私刻本、坊刻本。13、宋代刻书最精者是杭州刻本,即浙本。其次是四川刻书,称为“蜀本”。宋刻书的特点:P4214、元代刻书特点:“黑口、赵子、无讳、多简”15、明代朝代刻书,由司礼监管领。司礼监是明初设置的十二监之一。16、明代的坊刻不同时期有何特点?①明朝刻书明显呈现出前期、中期、后期的不同特征。明初至正德一百多年间,许多旧的书坊和刻书工匠,犹存元代刻书风气,其特点是黑口、赵体字。②嘉靖至万历时期的近百年间,黑口本没有了,一变而为“白口方字仿宋”的风格。万历后期至崇祯时期的刻书特点,虽是白口,但字体变得狭长而有讳。17、明代建阳刻书最多的是余文台的双峰堂、余象斗的三台馆。18、官刻,首先是殿本(康熙时,开始在武英殿设修书处,刻书极工,称为殿本)。其次是局版。清高宗以“活字”名不雅,改称“聚珍本”19、百衲本:指采用各种断碎不全的版本,彼此补缀而成,有如僧服称为百纳衣一样。20、巾箱本:这种书本的形体很小,故称巾箱本,又称袖珍本。古人重头巾,巾箱即装头巾之箱。21、书帕本:顾炎武《日知录•监本二十一史》载,明代京官奉使出差,回京时必刻一书,以一书一帕相馈赠,故谓之书帕本。21、校本:搜集一书的各种传本,互相对比审校,辨别孰是孰非,力求得出一种接近原本的准确本子。※22、善本概括为八个字:精注精校,不缺不讹。※23、善本的最初含义,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文字讹脱的书本。24、清末张之洞提出来善本的三条标准:一足本(无缺卷,未删削),二精本(精校,经注),三旧本(旧刻,旧抄)。25、藏书印可分为官印、私印两大类。26、鉴别版本的基本方法:“眼别真赝,心识古今“(1)根据序跋鉴别版本,(2)根据书牌木记鉴别版本,(3)根据讳字鉴别版本,(4)根据藏书印鉴别版本27、如何根据藏书印鉴别版本:p67首先熟悉各个时代印章风格、字体和布局。其次考察篆字的篆法是否与古代篆法相应。再次从使用的印泥。28、鉴别版本应注意的问题:①不能单凭版刻风貌臆断。②不能只根据序跋,要细读内容。③不能忽视丛书零种。29、闲章印:多引用名家名言或成语、诗句为印。※30、辨伪:一部公认的著者或时代并不是此书的真正作者或时代,搞清楚真正作者或时代的研究工作就是辨伪。作伪的手段:①假托作者修改原作②割离序跋,仿作序跋③沿袭旧书名作新书④更易书名,合众书编成新书,改变体例,随意注疏冒充。第三章目录学1、目录学:是研究和整理目录的学问,是阐释目录编制和利用的历史,理论和方法的科学。目,本义是指人的眼睛。2、我国古代记载目录的方式大致可分为四种:一是只把各种书籍分别部居排比下来,如经、史、子、集。二是不仅分门别类,而且特别注意版本,在分类的同时把不同的版本也记载下来。三是不只记版本,而且诶还作校勘工作,鉴别版本的异同。四是在记载书名的同时,还要叙述学术源流,提要内同,指其途径。3、目录学的作用:第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学术源流。(因为其是把书籍分别部居,要研究某一学问,可找到同类的书)第二,可以指示好的注本。(可告诉读者什么书该读不该读,怎么读等等)第三,可以指示足本。(古代的书有若干个本子,内容有多有少,在目录书上可以找到全本足本)第四,可以指示善本。(古籍除了内容足与不足外,还有是否脱漏、窜改等错误问题)第五,可以指示异名同书。(我国古籍常有不同版刻给的不同书名)第六,可以指示内同相同或者相近的书籍哪种为好。※4、p86刘向《别录》,是当时政府图书馆藏书的书目提要汇编。※5、刘歆《七略》建成了我国的第一部系统目录,比欧洲第一个正式的图书分类表早出1500多年。6、《汉书•刘歆传》中“歆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大类叫“略”,小类叫“种”。7、《七略》:指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其中辑略是六略的总序,说明每一类的内容和意义,是节录原书叙录的内容而成。8、《汉书•艺文志》的编写方法:首先是总序,论述校书编目的纲要;其次为分类著录书目;每类书目后又小序,叙述学术源流。9、《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目录学中一部最古的经典著作,对以后历代史志有很大影响。10、《汉书•艺文志》的作用和影响:①是我国目录学中一部最古的经典著作。②《汉书•艺文志》按照书籍性质和学术源流分类,可帮助学者“辨章学术,考镜源流”。11、《七志》和《七录》的编织是七分法,刘歆的《七略》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分类提要目录,在编排方法上称为“七分法”(实为六分)12、荀勖编《中经新簿》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四部分类书。13、《中经新簿》把传统的七分法正式改为四部分类法。其分类是:①甲部,相当于《七略》中的六艺略;②乙部,相当于《七略中》诸子略、兵书略、术数略。③丙部:是新著的史书和类书。④丁部:相当于《七略》中的诗赋略,而范围更大。14、著作郎李充根据荀勖的《晋中经新簿》,编撰了一部《晋元帝四部书目》。其不同之处是李充调换了子、史的次序,即乙部为史书,丙部为子书,变经、子、史、集为经、史、子、集。15、《隋书·经籍志》是典型的四分法。。是魏征等人在《五代史志》的基础上编写的。是现在的第一部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史志目录。16、《汉志》记西汉一代藏书之盛。17、《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p112※18、《崇文总目》的特点:①是宋代第一部有题解的官修目录,也是北宋最大的目录书。②《崇文总目》的编纂体例也采用大序、小序的办法和提要等特点。③主要由欧阳修撰写。※19、《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始编撰,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完成初稿,总纂官纪昀、陆锡熊修改定稿。又名《四库全书总目》,简称《四库提要》,共200卷。这是中国古代最后一部也是规模最大的一部官修目录,是中国古代目录学的集大成者。《四库全书》著录的书籍3457种,79070卷;存入目录6766种,93556卷。20、《总目提要》的批评方法:(1)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从流动性、过程性的宏观角度对复杂的学术思想、流派做源流的考察,认识各流派演变的过程和价值,这种方法从古到今都有,值得学习)(2)知人论世,共时考察。(孟子与学生万章谈论如何交朋友,延谈之作品、作家、写作背景等等,提出知人论世说法)、(3)纵横比较,显示异同。(4)关切理解,雍容大度。21、《四库提要》按经、史、子、集四部,各冠以总序,概述各部的源流正变,以提纲挈领。四部所分四十四类,亦各冠以小序,详述各类之分并改隶,以辨析条目。每书的提要,先列作者籍贯,以论世知人;次考本书得失,权众说之异同,详加考辨,巨细不遗。22、郑樵《通志·艺文略》:十二类分法,精华在“二十略”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说:“其平生之精力,全帙之精华,惟在二十略而已。”23、郑樵在理论上强调“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他把图书分为了12类。还创造了三位分法,即类下分家,家下又分种。《艺文略》的分类总计是12大类,12大类又分为100家,100家再分为420种。马端邻《文献通考·经籍考》,体例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清人朱彝尊撰写《经义考》,章学诚《史籍考》,谢启昆《小学考》。※24、晁公武的《群斋读书志》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有题解的私人藏书目录。它的体例仿《崇文总目》,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为43小类。它的提要,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宋代目录学的发展水平。它对后世目录学的影响很大。25、尤袤的《遂初堂书目》南宋陈振孙的《直斋书目题解》与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齐名,都继承了汉代刘向父子目录提要的传统,在目录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在体例上,每书都著录卷数、作者姓名和解题,但没有总序和大序。其主要价值在于解题(即提要),它既介绍撰写者或注释者的生平事迹,撮其一书大旨,又品评得失,辨别真伪,记载版本,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目录书。164※26、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与晁公武的《群斋读书志》齐名。在体例上,每书都著录卷数、作者姓名和解题,但没有总序和大序。主要价值在于解题(即提要)及介绍撰写者或注释者的生平事迹,撮其一书大旨,又品评得失,辨别真伪,记载版本,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目录书。27、天一阁的创始人是范钦。28、祁承?与《儋生党藏书目》29、钱谦益与《绛云楼书目》收书最少,但影响最多。30、钱曾《读书敏求记》的价值:总结出了根据书籍的版刻、字迹、纸张、墨色等特征以考订版本年代的科学方法,确定了从初印、重印、原版、翻刻等方面来评定版本优劣的标准,为版本鉴定摸索出一定规律,从而开扩了目录学的研究领域,是版本目录学佳作。31、张之洞《书目答问》中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是一部学习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语言文学的入门书目。价值和作用:第一.指出每门学术的重要书籍。第二.注明足本,举出精校本。32、高儒《百川书志》33、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和《日本东京所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