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内容及大纲(人大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1.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家庭与个人的货币收支。公司、企业的货币收支。机关团体、非营利性公益事业的货币收支。财政的货币收支。2.货币在对外交往中——外汇国际经济交往、国际间科教文化交流、政治交往和私人往来,使用外国货币——外汇。3.货币流通个人、财政、企业、机关团体、银行等各部门此收彼支连绵不断的货币收支系统——货币流通。第二节货币的起源(略)第三节形形色色的货币1.古代的货币古代的货币多为交换中的商品,诸如贝、牛羊等。2.币材作为货币的商品应具有四个特征:价值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3.铸币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中国的称量货币。4.劣质铸币不足值货币。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格莱兴法则5.用纸做的货币6.银行券与国家发行的纸币资本主义银行与银行券。国家纸币。两者的区别。7.可签发支票的存款支票存款账户。存款货币。8.外汇存在的种种形态外币现钞、外汇存款、外币有价证券等。9.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与“无现金社会”银行卡取代现钞和支票。第四节货币的职能1.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马克思把货币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的职能称为价值尺度。货币通过价格形态使商品、服务得以相互比较。2.货币单位最初的货币单位多为各种货币商品衡量各自使用价值自然单位。价格单位与自然单位的分离。3.价格波动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供求与价格。价格波动与市场机制。4.货币购买力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货币购买力变动的趋势和幅度是物价指数变动的倒数。各国不同的货币购买力比较,可得出名称不同的货币单位相互之间的比值。5.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流通手段,或购买手段、交易媒介。6.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货币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货币给出价格;货币媒介交易。7.支付手段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形态所进行的单方面转移。8.流通中的货币发挥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两类货币之总体。对它们的需要也及货币需求。9.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现代社会主要是采取银行存款和储蓄、直接储藏纸币的方式,积累和保存价值。这与贵金属货币不同,从整个社会角度而言,并不意味着有相应数量的真实价值退出流通过程静止不动。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除上述对于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求外,还存在着对保存价值的货币需求。10.国际交往中的货币职能、汇率第五节货币的界说1.从职能视角的货币界说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2.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世界中排他性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在现代货币形势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不是某种商品,而是某种等价“形态”。3.货币与流动性“流动性”多被当成货币的同义语。从作为购买、支付手段的界说,一般等价物的界说,均可逻辑地引申出此判断。4.社会计算工具或“选票”这是从货币在“看不见的手”或我们习惯说的“价值规律”之中发挥作用的角度所给出的界说。5.货币与财富货币就是财富,而且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即财富界说的典型代表;将二者完全等同或把部分夸大为整体并且变成“唯一的”,是荒谬的。6.货币与法即把法作为货币界说、货币定义的决定性的要素;把法视为货币本质的要素是只看到其表象。7.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定义货币通过对货币的控制实现对整个经济进程的干预和调节,便有货币统计问题。通常从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角度出发来确定界限。M1、M2、M3,……系列。8.生产关系的体现货币是商品经济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这对于指导我们认识货币有着最为本质的意义。第六节货币制度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币材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及本位币和辅币、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的规定、等等。2.金本位的发展史金银复本位制与劣币驱逐良币规律;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金本位制下的银行券发行。3.中央集中计划体制下的货币制度对现金与非现金流通领域的严格划分;我国现行货币制度仍存这一痕迹。第七节国际货币体系1.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货币在国际交往中涉及的问题。规则秩序、国际安排与国际货币体系。2.金汇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该体系本身特点及其延伸。3.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特点:双挂钩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4.布雷顿森林体制的终结和浮动汇率制美元危机,美元与黄金脱钩。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让位于浮动汇率制度。美元的中心地位并未由此否定。5.货币局制度使本国的货币制度直接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构成部分;特征;实施货币局制度,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独立实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权。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通常也归入货币局制度范围,但有其特点(或区别):它只是在发行储备上规定有港元与美元的刚性比率,市场交易中则实行浮动汇率制度。6.美元化一个国家以美元代替本国的本币进行流通的现象。美元化所带来的丧失货币主权、铸币税收入、最终金融援助等问题。7.欧洲货币同盟与欧元欧元货币制度的建立是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成功的首例。是以最适货币区理论为其产生的依据。8.对货币制度主权的挑战第二章信用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1.什么是信用信用是指经济上的借贷行为;还本付息是其形式特征。2.信用是如何产生的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信用与货币,都以私有为前提,它们产生的经济前提是同源的。3.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货币越来越成为借贷的主要对象。第二节高利贷(略)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1.“信用经济”债权债务关系普遍存在:企业;政府;个人。2.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货币收支中的盈余单位与赤字单位。现代货币条件下,任何货币的盈余和赤字,都意味着相应金额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债权债务交错的现象是由于每一笔货币收支都同债权债务的变换、消长相联系。3.信用关系中的个人个人的货币支出以其收入为度;也有赤字。个人作为整体,是盈余部门,是货币的主要贷出者。可支配货币收入及其分割为消费与储蓄的规律:个人如何分配其可支配的货币收入;制约消费(从而也制约储蓄)的系列因素;又不能简单化。4.信用关系中的企业企业从总体上看,资金需求方面与资金供给方面两相比较,通常是需求大于供给。5.信用关系中的政府政府一般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赤字普遍存在且数量可观。在盈余或平衡的预算条件下,因支先于收等原因,政府也需不时借入货币。6.国际收支中的盈余和赤字国际收支逆差与国际收支顺差。7.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作为企业自身经营所形成的盈余与赤字;作为金融媒介,聚集资金和运用资金的对比所形成的特殊差额。8.资金流量分析(略)第四节信用的内容与形式1.信用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态现代信用是处于借贷关系中的资本的运动形态。2.商业信用①商业信用的概念特点: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的结合。②商业票据和票据流通商业票据的概念;本票、汇票及承兑;票据背书及流通。③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存在稳定经济联系的工商企之间的商业信用活动,润滑着整个在生产流通过程,促进经济发展。局限性:规模限制;严格的方向性。④商业信用在中国计划体制时期被取消;改革后被恢复;“强制商业信用”。3.银行信用概念及特点;对商业信用局限性的突破;银行券的签发;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4.国家信用概念及其工具。5.消费信用概念、方式及功能。第五节国际信用1.资本输出与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所概括的是资本在国际之间的多边相互流动。2.国际信用的形式两类形式:国外商业性借贷;国外直接投资。3.国际信用的特征四大特征:规模大;风险大;复杂性;不对称性。第六节股份公司1.股份公司与信用股份有限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的存在以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为前提条件,即(1)存在有巨大的货币资金市场;(2)出资人对公司的行为只负有限责任。2.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第七节信用缺失与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略)第三章金融第一节“金融”及其涵盖的领域(略)第二节金融范畴的形成1.古代相互独立发展的货币范畴与信用范畴货币在以实物形态和铸币形态存在时,其进入流通与信用关系无关。货币与信用,保持着相互独立的状态。2.现代银行的产生与金融范畴的形成信用货币时代,货币的流通与信用的活动,成了统一的过程。当任何信用活动同时都是货币的运动。货币与信用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时,便产生了“金融”范畴。第三节金融范畴的界定1.金融范畴的扩展金融范畴向投资、保险、信托与租赁等领域扩展。2.金融体系现代金融体系的五个构成要素:货币流通;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制度和调控机制。3.对金融范畴的界定凡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总和。4.“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第四节金融学科体系(略)第四章利息和利率第一节利息1.人类对利息的认识利息是由于资本所有者让渡资本的使用权而获得的补偿,包括对机会成本的补偿和对风险的补偿。这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对利息的看法。2.利息的实质从剩余价值论的观点来概括: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3.利息之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利息产生于借贷,但现实生活中已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4.收益的资本化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将其所获收益除以利率算出该事物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习称“资本化”。(4·2)5.资本的价格第二节利率及其种类1.利率及其系统利率概念。现实生活中的利息率都是以某种具体形式存在的,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经济著述中谈及的利率及利率理论,通常则是综合而言的一种泛指的概念。2.基准利率与无风险利率基准利率概念。在市场经济中,基准利率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利率=机会成本补偿水平+风险溢价水平(4·3)利率中用于补偿机会成本的部分往往是由无风险利率表示。基准利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另一种用法:货币当局确定的再贴现率等等。3.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二者概念及相互关系:(4·4)4.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根据在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利率,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5.市场利率、官定利率、行业利率概念。我国目前以官定利率为主。6.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二者的划分以利率是否带有优惠条件为准。是否提供优惠利率,在市场经济国家,主要是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市场行为;在我国,则属于官定利率。贴息贷款。7.年率、月率、日率8.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第三节单利与复利1.概念和计算公式单利的计算公式:(4·7)(4·8)复利的计算公式:(4·9)(4·10)2.复利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如果承认资本只依其所有权就可取得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利是合理的,那就必须承认复利存在的合理性。3.现值与终值概念。贴现值的计算及其运用。(4·15)4.利率与收益率第四节利率的决定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马克思的利息决定论是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作为起点的。利息率的变化范围是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变化则取决于供求状况等。2.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利率决定的理论全都着眼于利率变动取决于怎样的供求对比。实际利率理论、凯恩斯利息理论、可贷资金理论等的内涵。3.影响利率的风险因素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偿还期限风险、政策性风险等。4.利率管制利率管制也是直接影响利率水平的重要因素。掌握利率管制的背景(原因),以及减弱利率管制的发展趋势。5.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了解我国历史上对利率的管理,以及近年来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第五节利率的期限结构1.什么是利率期限结构利率期限结构的概念及意义。2.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的概念、原理及计算公式。3.到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的涵义及影响因素。4.收益率曲线收益率曲线的四种情况。5.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影响因素的不同解释,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比较经典的有纯预期理论、流动性理论、偏好理论和市场隔断理论。第六节利率的作用1.对利率作用的一般估价可从宏观、微观角度分别进行分析。2.储蓄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利率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储蓄及投资的影响上。影响程度的大小,用储蓄的利率弹性与投资的利率弹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