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年段六年级学校:星港学校教材第11册所属年级六单元第4单元(星港学校)本单元素养培养目标1、了解我国的民风民俗,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能抓住文章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同时,揣摩作者的写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意图。对应的课标年段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2、从整体上把握民间故事的情节模式,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学情分析文章通俗易懂,人物个性鲜明,学生阅读并无障碍。因此,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体裁,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达,则更能体现文章的教学价值。课题12、姥姥的剪纸教材分析内容简析本文以“剪纸”为情感线索贯穿全文,表现了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怀念之情。文中的插图,富有民族风情,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恰当运用可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语言特色1、本文的语言朴素、自然,人物的语言富有民族气息和乡土韵味。2、寓情于物,文章题目即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叙事和抒情相结合,转化自然。素养培养目标基本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发展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关键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2、初步领会作者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借助“剪纸”这一情感纽带表现祖孙之间的深情。教学设计举隅(或教学建议)教学伊始先质疑激趣,抛出一个问题:课文既然写“我”与姥姥之间的深情,为什么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然后通过抓住姥姥剪纸的“神”,让学生找出体会姥姥剪纸传神的语句,从中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接着紧扣环节设计问题“姥姥的剪纸为什么那么神呢?”带领学生围绕“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一句进行品味语言,感悟其中蕴涵的道理,引导学生体会到姥姥的高超技艺是付出了努力练成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我”和姥姥之间深厚的情感。出示三幅剪纸图,让学生说说姥姥剪的这三幅图分别有什么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从中体会姥姥对“我”的疼爱。教学自始至终紧扣“剪纸”这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字里行间表达出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体会作者借平常的事物传递深厚情感写法的妙处。作业设计一、找出文中最能表现奶奶技术高超的句子,把它摘抄下来。二、“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你能写出几个反映“熟能生巧”的俗语或谚语吗?试试看。三、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1、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2、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课题13、牛郎织女教材分析内容简析本文是一篇民间故事,是老百姓口耳相传产生、发展起来的。穷苦的庄稼人牛郎,通过老牛的指点遇到偷偷下凡游玩的织女并相爱,结合在一起。王母娘娘发现了织女下嫁,强行将织女抓回天庭。牛郎披上老牛的牛皮,带着两个儿女飞上天庭追赶织女。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天河,将牛郎织女分隔,只有每年七月初七两人才能鹊桥相会。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有它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表现了当时小农生产者和小手工业者要求改善生活、争取婚姻自由和人身解放的理想和愿望。语言特色1、本文的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琅琅上口。2、富有奇幻的神话色彩,饱蘸真挚美好的情感,悬念迭出,深深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素养培养目标基本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认识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3、把握故事情节,认识牛郎形象的特点,分析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理解作者在叙述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发展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2、从整体上把握民间故事的情节模式,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3、在多篇民间故事的阅读中感受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教学设计举隅(或教学建议)1、牛郎织女故事通俗易懂。叶老的原文朴实无华、不饰雕琢,读起来琅琅上口。改编后的课文增加了一些文彩,形容王母娘娘对待牛郎和织女婚姻的态度时,用了“暴跳如雷”;形容牛郎上天追织女心情的时候用了“心急如焚”。按照一般故事的表达特点,开头从“很久很久以前”引出故事的起因,自然段间常用“一天”、“第二天”、“从此”这样的时间线索连缀。既保留了叶老作品的独特文风,有利于口耳相传;同时,作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又具有值得模仿的价值。于是,对于文本中的这些有利因素,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提取,并在课堂上运用教学的艺术加以呈现。2、《牛郎织女》故事的结构意义不容我们小觑,先是“两情相悦”,然后是“棒打鸳鸯”,进而“无奈分离”,最后“以另一种生命形态相聚”。这样的模式是对人间爱情的真实叙述,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向往,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有的情态方式。这样的故事模式,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延续下来,以致后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爱情故事,几乎都延续了他们的“相爱—拆散—分离—回归”的模式。贯穿文学主题,引出四大民间爱情故事。正是由于人们对纯洁爱情可望而不可及的强烈向往,才孕育了这样渊源流长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是这其中的经典,但除此还有哪些民间故事可以作为引证呢?籍此,我们再引入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中的其他三个:《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这样学生对“美满”主题的认识,决不仅仅是一元思维的窄化视角。作业设计一、按课文填空,体会所填内容在表达上的作用。1、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2、再说天上,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3、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4、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二、阅读文章结尾部分,完成练习。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也确实少了许多,据说他们都到天河那儿搭桥去了。1、《牛郎织女》以“鹊桥相会”作为故事的结尾,表达了劳动人民的什么愿望?你认为这样的结局美满吗?课题安塞腰鼓教材分析内容简析课文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语言特色1.语言长短句交迭,如诗如画,极富音乐节奏美。2.反复、叠词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节奏和气势,语言富有韵律美。素养培养目标基本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十二到十六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发展目标1.通过朗读比较,感受文章语言的气势,体会句式及用词的特点。2.初步懂得语言表达是为作者的需要服务的。教学设计举隅(或教学建议)本课语言表达特色鲜明,运用大量的感叹句、短句来表现安塞腰鼓的特点,较好地体现了文字的“戏剧情境”之美;同时文章多次运用比喻手法,排比句段,交替出现,给人以浓烈的激情、活力的动感美。此外,几组反义词的运用,对比鲜明,突出了安塞腰鼓所带来的热情与活力。因此,教学中我们可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气势的同时,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文章语言的表达是为作者的需要服务的。教学片段:师: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四人为一小组。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在大家交流的基础上,再找一些特别能传递奔放之情的句子;第二件事,能不能把我们的思考推进一步,想一想为什么是这些句子,它们在句式上有哪些特征?生:第12节,用了排比,语气上非常强烈,有递进的意思。(板书:排比。)师:怎样排比的?生:第一个“有力地搏击着”,第二个“疾速地搏击着”,第三个“大起大落地搏击着”,表达的意思一个比一个强烈。师:它跟下面的排比一样吗?“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生:一样,一个比一个幅度大,都是越来越强烈。师:用词上呢?我们再来看一遍。(教师范读“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生:这里三个词都是说明了幅度。(教师看到该小组有同学举手。)师:你们小组成员想帮助你一下。生:“有力地搏击着”是力度,“疾速地搏击着”是指速度,“大起大落地搏击着”说明幅度。师:这3个“搏击”和下面“震撼、烧灼、威逼”一样吗?生:不一样,后面表明气势很紧张。师:前面一组排比都是“搏击”这一个中心词,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来修饰它,就2、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中的其他三个:《》、《》、《》。这些故事有何共同之处?像你用到的“力量、速度、幅度”。(板书:多角度修饰)而且都是从力量、速度这些有震撼力的角度来修饰的。(板书:力量、速度、幅度。)(简评:上述片段中,教者让学生找出特别传情的句子,然后进行朗读思考:为什么是这些句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句式的表达特征及表达效果,很好地落实了“语言表达是为作者的需要服务的”教学目标。)作业设计1.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2)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3)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2.阅读与理解安塞腰鼓(片段)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主即变得亢奋了。好一个安塞腰鼓!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好一个安塞腰鼓!(1)文中画线部分是个排比句,仔细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空气本来是“冰冷”的,阳光本来就是“恬静”的,为什么说它们“变得燥热了”、“变得飞溅”了?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它是简单重复吗?从全文看,它有什么作用?(4)安塞腰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所蕴含的内涵是什么?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