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研究1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研究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张天辉前言古诗是前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中的明珠,千百年来,滋养了无数代中国人。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三千多年前,我们的孔圣人就谆谆切切、语重心长地教导年轻人要学诗,三千余年后的1999年的一个春日,我们同样听到了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的劝勉:“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可见,古代诗词的学习,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古诗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也是八十年来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方面的最大变化。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近年来,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在古诗的选编上不断增加,从二十几篇到三十几篇,直到最新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近六十首古诗。古诗在教材中比例的增加,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于古诗的重视以及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古诗毕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较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精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这些都给小学生解读、体味古诗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古诗教学的难度。另外,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基本上按着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学生记,最后背诵。对学生而言,这只不过是机械的“操作”过程,其实未必真正理解诗意,最终使学生对古诗学习失去兴趣。在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传统的模式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随着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拉开序幕,依据《新课标》搞好古诗教学也就成了我们急待探索、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小学古诗教学现状的调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看法和建议,以期对小学古诗教学有所启示。一、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及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从近八十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发展历程来看,古诗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数量从整体上是呈递增趋势。从二十年代开始,由于1920年1月教育部下令将初等小学的国文教学改为国语教学,从政策曾面上看,人们从此致力于国语教育的建设中,由于古诗与古文的关系,小学国语教学排斥古诗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的理念直接反映在各个时期的课程标准中。1923年新学制《小学国语课程纲要》读文要求中只有第六学年才有少量的文言诗文,“可酌加浅易文言的诗文的诵习”,1929年《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国语》第一至四学年阅读内容没有古诗文,第五、六学年要求,“平易文言诗词的欣赏吟咏或表演。”1932年《小学课程标准国语》又将“平易文言”的字样淡化掉,第五,六学年要求“诗歌、歌曲的欣赏吟咏或表演。”在附件一“各种文体说明”中,对诗歌的界定是指“近人的所谓新诗和古人的白话诗。”1936年的《小学国语课程标准》在这方面没有变化。一直到1941年《小学国语科课程标准》稍有变化,第六学年阅读内容有“杂歌、新体诗和旧体诗等的韵文。”并对旧体诗界定为“古人做的浅易的诗。”不难发现,从1923年到建国前,古诗教学仅仅局限在高等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研究2小学,大多数还限定在高小的二年级,即小学第六学年,而且数量也极其有限。建国后,由于大纲的编写思路和表述方式发生变化,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都没有对古诗教学做出明确的要求。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第五学年要求课本编选新旧诗。除此之外,一直到2000年试用修订大纲,只有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古诗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之一是,“小学阶段不选文言散文,只在较高年级酌选一些文言诗词。”通过这个大纲的“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列出的具体篇目来看,古诗词教学主要安排在高小,如高小第一册《敕勒歌》等,第二册《登鹤鹊楼》、《望庐山瀑布》等,每册四、五首不等。数量有限,所占课文总数的比例较小,每册36篇课文,二首或三首古诗作为一课,每册有两课。考察五十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虽然其它时期的大纲没有对古诗教学做明确的要求,但是基本上遵循了1963年这样的理念和作法,一直到二十世纪末期,随着小学语文教材多样化局面的形成,有些教材才在这方面做出了大胆的探索。不可否认,从小学国文教学到国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变革。也许正因如此,几十年来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成为异常敏感的问题。为什么只是在小学高年级进行有限的古诗文教学,其根本原因是为了过渡才这样设计的。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小学白话文和文言文教学的格局基本形成,小学是国语,中学是国文。(直到现在台湾还是如此称谓。)初中的文言文课文占有一定的比例,大多是在50%到20%之间。特别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小学前四年没有古诗文,到初中突然增加了很多,所以小学高年级要起到过渡的作用。建国后,初中古诗文的数量、比例减少,小学高年级的古诗文也必然减少,而小学低年级也就不太可能有古诗文。几十年来这样的理念基本没有变化,似乎不可动摇,人们也习以为常,很少有人对此质疑。其实,几十年来小学古诗文教学没有多大变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一直对此保持着惊醒的状态,担心苦苦发展起来的新教育会受到重创,因此稍有动静都会认为是走回头路,甚至被扣上“复辟”的帽子,小学从国文教学变革为国语教学,是经历了艰难而漫长的历程才实现的,在一定的时期内变革的影响和作用肯定会持续。所以,各个时期的课程标准也就不可能对此有多大的变化。但是,当今时代在小学教学古诗文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复古,而应该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需要的角度进行思考,语文教育发展到现在,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确实已经超越了原有的思维定势。2001年课程标准改变了延续多年的作法,明确提出小学低年级诵读古诗的要求,并且后面附录的“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给出了一部分具体的篇目。教材中古诗数量的增加就意味着人们必须对古诗及其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二、小学古诗教学现状调查目前,古诗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那么,小学古诗的教学现状究竟如何呢?就这一问题,本人于2002年7月初对本市区规模不一的四所小学不同年级(主要是二、四、六年级)12个班360名学生和60位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一)古诗学习兴趣(表1)学生年级人数(人)很有兴趣(人)比例(%)有一定兴趣(人)比例(%)无兴趣(人)比例(%)二1206755.85041.732.5四1204739.2665575.8六12042356856.7108.3教师601626.73761.6711.7有兴趣的主要原因:(表2)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研究3从表(1)中可看出,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是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高而呈递减趋势。越到高年级,“很有兴趣”的学生所占比例减小,“没有兴趣”的比例相对升高。教师的兴趣则低于学生。学生对古诗文有兴趣的原因阐述基本上是感性的,较为笼统、模糊且单一。如:“可以知道古代的人和事。”、“古诗很有道理。”等。仅少数高年级的学生阐述较为理性化些,如:“古诗经过岁月的磨练,古人写诗时又倾入精华,虽令人费解,但学习后别有一番风味。”,还有一位学生简洁的词汇进行了概括:“深奥、柔美、神秘、缤纷、感情真实”。这些都比较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影响学生对古诗感兴趣的原因则主要集中在古诗文难理解、难背记,还有少数学生认为学古诗十分枯燥,没有实用价值。另有近15%的学生有(或无)兴趣原因一栏里空白或填“不知道”。(二)古诗文掌握量学生古诗掌握(主要指能背诵)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表3)年级课内(首/人)课外(首/人)总计(首/人)班级人均最高值(首/人)班级间差异最大值(首/人)应掌握实际掌握二1211.315.626.932.616.2四3331.820.552.364.344.8六5351.617.669.261.238.7从表(3)看,学生对课内古诗掌握较好,课外掌握量与年龄并未完全成正比,而是因班而异。四年级一个班人均掌握量比六年级人均高6.1首,且四年级中人均掌握古诗量最高的班级要比六年级最高的班级多3.1首。经调查,原因是该班语文老师平时非常重视古诗教学,每周都有学习要求,所以学生掌握的就多。虽然各年级学生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定量的古诗,但对照《新课标》第一学段50篇(段),第二学段50篇(段),第三学段60篇(段),小学阶段共160篇的要求,显然有很大差距(即使加上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其他白话文片段)。而且绝大部分是五绝、七绝,律诗很少,词更是凤毛麟角。从教师掌握古诗词情况调查结果来看,则更是让人尴尬和心虚:人均62.1首,与学生差距不大,与最高的班级比甚至还少2.2首。其中,也是五、七言古诗占了绝大多数,而完整掌握的古词较少。虽常言“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劝学》),但恐怕我们无法为此欣慰、为此陶陶然吧!(三)教师教学情况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4)内容是否指导课外诵读有否对课外诵读情况进行检查经常(定期)偶尔从不经常(定期)偶尔从不人数(人)91214556026634比例(%)25.359.415.316.773.99.42、教师问卷调查结果:(表5)原因增长知识词句好有趣很美含义深刻读背上口陶冶情操长大想做诗人人数(人)1393230272322156比例(%)38.68.98.37.56.46.14.21.7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研究4内容是否进行课外古诗文补充教学有无列入教学计划经常(定期)偶尔从不有书面计划有,但未诉诸文字无人数(人)1736744511比例(%)28.360.011.76.775.018.3从表(4)、表(5)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中对课外古诗文这一课程资源的补充和利用还没有充分重视起来。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课内古诗的教学绝大多数教师还是秉承传统,采用“串讲法”,即按照逐字逐句地解释,串讲诗意,最后让学生背诵默写的步骤进行。而且,教学时往往不是从学生已有的基础为起点,比如教学那些学生幼小时就接触过,甚至能背诵如流的古诗(如骆宾王的《咏鹅》、李白的《静夜思》等),教师仍然当作全新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样,既浪费时间,效果又不是很好。只有少数几位教师采用“自学点拨法”,即让学生先自学,然后交流,老师对难点进行点拨。课外古诗的教学方法也大多与课内没什么差别,仅两名教师谈到由学生自学大致了解诗文的意思即可。三、原因分析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小学古诗教学现状不甚理想,原因何在?大致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环境因素从上文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已看出,上一世纪(二十世纪)以来,由于政策等方面的原因我们在古诗教学上确实存在矫枉过正的问题,人们的这种理念甚至直接影响到其他领域,以致于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于古典文化精粕之扬弃,不说数典忘祖,也基本上是将“孩子连同洗脚水一起倒掉了”。“文革”时期更是将此推向极致,“推倒在地还要踏上一只脚”,其结果便是传统文化在我国两三代人中几乎断了代。其后,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全社会上上下下,人们的兴奋点更多地关注到现代化和西方文化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几乎无暇顾及。于是,传统文化的湮灭,人文精神的缺失,几乎到了历史最低点,令人不禁扼腕痛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古典诗词,自上而下一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不论从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还是校园文化建设都难有它的一席之地。即使有些教师能够对古诗教学有足够的重视,那也是凤毛麟角,数量极其有限。家庭教育亦如此。虽然我们常看到一些呀呀学语的孩子随口就能背出几首小诗,而且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神童诗》等古诗书籍,但到了孩子上学以后,这些书基本上也就束之高阁了,而孩子当时背会的诗也大部分被遗忘。取而代之的则是英语、绘画、乐曲等类书籍。原因就是,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