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教程[1]货币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货币理论本章要点●货币的定义与职能●货币制度●货币供求理论2019/8/112第一节货币概述•一、货币的定义及职能•二、货币流通2019/8/113一、货币的定义及职能•(一)货币的起源及定义•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古今中外有多种。如中国古代的先王制币说、交换起源说;西方国家的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等。它们或认为货币是圣贤的创造,或认为货币是保存财富的手段,许多法学家甚至说货币是法律的产物。•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交换发展和与之伴随的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是随着商品和商品交换的产生与发展而产生的;货币是市场经济自发发展的产物,而不是发明、人们协商或法律规定的结果;货币是交换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矛盾发展的结果。2019/8/114(一)货币的起源及定义•货币的形式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几个阶段。•一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贝壳、布帛、牛羊等,都充当过货币;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与发展自然是金属货币广泛使用的物质前提。金属货币所具有的价值稳定、易于分割、便于储藏等优点,确非实物货币所能比拟;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转化。信用货币产生于金属货币流通时期。早期的商业票据、纸币、银行券都是信用货币;电子货币是以电子和通讯技术飞速发展为基础的。2019/8/115(一)货币的起源及定义•按货币的形态可以把货币分为:•1、足值货币•足值货币本身具有内在价值;根据自身所含有的实际价值与其他商品交换;内含否定自身的基因。•2、表征货币•表征货币是指代表足值货币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是纸质货币符号。表征货币的特点为可以自由兑换。•3、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指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4、电子货币•以现有的实体货币为基础,具备价值尺度和价值保存以及支付手段职能。2019/8/116(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2019/8/117二、货币流通•货币作为媒介交易的过程中,必然会有货币的流通。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流通中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具体表现为货币的不断收支活动,既包括商品流通引起的货币收支运动,也包括非商品流通引起的货币收支运动。2019/8/118•货币流通有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两种形式。•纸币与铸币的流通称为现金流通。转帐结算是存款货币流通,称为非现金流通,它是指各企业单位或个人,在银行存款的基础上,通过在银行存款的帐户上划转款项的办法进行的货币收付活动。•以转帐结算方式进行的存款货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主要形式,而且科学技术越进步和信用制度越发达的国家,转帐结算这种存款货币的流通形式在整个货币流通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现金流通与转帐结算同属于广义货币流通范围,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货币流通的形式2019/8/119•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流通是指在商品交换中,货币作为购买手段,从一个所有者手里转到另一年所有者手里的不断运动。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没有商品流通,就不可能有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而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表现形式。(二)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2019/8/1110•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在商品流通中对货币需要量的规律。在一定时期流通中到底需要多少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1)一定时期待实现的商品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实现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这一规律,是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凡是在有商品货币的地方这一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生作用。(三)货币流通规律2019/8/1111第二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演变及构成要素•二、国际货币制度•三、区域性货币制度•四、货币层次划分2019/8/1112一、货币制度的演变及构成要素•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作为一种系统的货币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之后形成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是统一的市场,而统一的市场需要有统一、稳定和规范的货币流通制度。2019/8/1113(一)货币制度的演变•1、银本位制•2、金银复本位制•3、金本位制•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2019/8/1114(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规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4、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5、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6、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2019/8/1115二、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国际货币制度通常是由参与的各国政府磋商而定,一旦商定,各参与国都应自觉遵守。•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2)汇率制度的安排;(3)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2019/8/1116(一)国际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建立起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间固定兑换关系的货币制度。根据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金本位制主要有三种形式: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从金币本位制到金块本位制,再到金汇兑本位制,有以下特点:第一,货币和黄金的联系越来越薄弱。第二,实行金块本位制,金币不再流通,货币的可兑换性受到限制,可以节约国内经济交易中所需的黄金。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则因大量持有外汇而不仅可以节约国内经济交易所需的黄金,还可以节约国际经济交易中所需的黄金。第三,各国实行的货币制度和国际货币制度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2019/8/1117(二)布雷顿森林体系•(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2)规定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4)调节国际收支。•(5)取消外汇管制。2019/8/1118(三)牙买加协议•1、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2、黄金非货币化;•3、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5、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2019/8/1119三、区域性货币制度•区域性货币制度是指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的制度。•20世纪60年代后,一些地域相邻的欠发达国家首先建立了货币联盟,并在联盟内成立了由参加国共同组建的中央银行,这种跨国的中央银行为成员国发行共同使用的货币和制定统一的货币金融政策。•目前,实行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国家主要在非洲、东加勒比海地区和欧洲,西非货币联盟制度、中非货币联盟制度、东加勒比海货币制度、欧洲货币联盟制度都属于区域性货币制度。2019/8/1120四、货币层次划分1、划分货币层次的标淮•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是指对流通中各种货币形式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各国中央银行在对货币划分层次时,都以流动性作为划分的依据和标准。•在具体划分货币层次时,按照流动性标准可考虑如下因素:一是货币周转速度的快慢;二是存款变现率的高低;三是货币作为购买力的活跃程度。2019/8/1121四、货币层次划分•2、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M2:M1+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考虑到金融不断创新的现状而增设的。2019/8/1122第三节货币供求理论•一、货币需求理论•二、货币供给理论•三、货币供求的平衡2019/8/1123一、货币需求理论•(一)货币需求的概念和种类•货币需求大致可分为消费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两大类。消费性需求是指为满足人们消费性开支而需要持有的货币量。消费性货币需求主要用于购买消费资料,其量的多少与社会的消费需求紧密相连。投资性需要是指为满足人们的投资性开支而需要持有的货币量。投资性货币需求主要用于购买各种生产资料,其量的多少与社会的投资需求息息相关。2019/8/1124(二)古典学派的理论——货币数量论•1、费雪的货币数量论•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提出了交易方程式,也被称为费雪方程式。这一方程式为:•其中:M:货币的数量;V:货币流通速度;P:物价水平;Y: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费雪分析,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V是由制度因素决定的,而制度因素变化缓慢,因而可视为常数;T与产出水平保持一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所以P的值特别是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MVPY2019/8/1125(二)古典学派的理论——货币数量论•2、剑桥学派的理论•在费雪发展他的货币数量论观点的同时,以马歇尔和庇古为首的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家也在研究同样的问题,并提出了剑桥方程式。•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他们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的资产。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有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诸多困素。但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保持着一个较稳定的比例关系。MVkPY2019/8/1126(三)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具有两种职能,其一是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其二是价值贮藏。货币与其他的资产形式相比,具有使用方便灵活的特点。并进而把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三种,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所以凯恩斯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偏好。•(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C)投机动机2019/8/1127(四)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主义对货币需求的分析以微观主体行为作为始点,并吸收了包括凯恩斯在内的经济学家对货币需求理论的推进成果,对货币需求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货币需求函数:•M=f(Y、W、1/p·dp/dt、rm、rb、re、U)•其中:M:名义货币需求量;P:般物价水平;Y: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W: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rm:预期的货币名义收益率;rb: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re:非固定收益的债券(股票)收益率;1/p·dp/dt:预期物价变动率即实物资产的名义收益率;U:货币的效用以及影响此效用的因素。2019/8/1128二、货币供给理论•(一)货币供给的概念•不同的历史阶段,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不同的。在国家垄断货币发行之前,货币供应的主体是分散的,当货币发行权集中于国家以后,特别是中央银行的出现,货币发行(供给)即由国家授权给中央银行统一组织发行。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提供何种货币,取决于货币制度。在货币本位制度下,他们向社会提供的是金属铸币(包括主币和辅币)、自由兑现或有限制兑现的银行券。在当代信用货币的制度下,货币供给的主体向社会提供的信用货币,包括现金(纸币)和存款货币。在当代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可以定义为:货币供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商业银行向经济社会提供的信用货币量。2019/8/1129(二)货币供给的形成•货币供给的形成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二是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货币供给量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现金货币。我国的现金即人民币(钞票+硬币)的具体发行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设置的发行基金保管库(简称发行库)来办理的。存款货币量是货币供给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银行体系既不增加现金投入,也不组织现金回笼,那么无论现金如何流通,它只会发生持有人结构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