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作为资源性地区经济转型问题研究--大兴安岭--陈星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党校系统“推进龙江创新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题目:大兴安岭地区作为资源性地区经济转型问题研究作者:陈星吉职务、职称:讲师联系电话:(手机)15094618805单位: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党校大兴安岭地区作为资源性地区经济转型问题研究陈星吉内容摘要大兴安岭地区作为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如何在新时期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契机,加快大兴安岭林区经济转型,是我区必须面对并高度重视的问题。深入研究大兴安岭作为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现状,全面分析大兴安岭作为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机遇与挑战,从大兴安岭林区客观实际出发、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思路,才能有效推进大兴安岭地区的经济转型。关键词资源大兴安岭经济转型资源型地区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全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资源型地区基本上都进入成熟和衰退期,出现了主体资源枯竭、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形势十分严峻。众多资源枯竭城市摆脱资源束缚,实现经济转型已经刻不容缓。2008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大兴安岭位列其中。如何在新时期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契机,加快大兴安岭林区经济转型,是我们必须面对并高度重视的问题。深入研究大兴安岭作为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问题,力求获得有实际借鉴价值的结论。一、大兴安岭地区经济转型的现实问题大兴安岭全区总面积为8.35万平方公里,地跨黑龙江、内蒙古两省区,行政上属黑龙江省管辖。大兴安岭地区下辖三县四区十一个林业局和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兴安岭地委、行署和林业集团公司总部设在加格达奇。大兴安岭地区经过4O多年的开发和建设,已成为各种设施配套、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生产、生活条件较为良好的林区。目前大兴安岭地区总经营面积835万公顷,其中木材生产基地有林地面积648.5万公顷。大兴安岭地区历史上曾有着丰富的木材资源。自1964年中央决定开发大兴安岭,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和建设,大兴安岭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木材,但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资源代价。大兴安岭生态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还将给我们国家粮食、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大兴安岭的生态环境已经到了非保护不可的程度,大兴安岭的经济也到了不转型就无法生存发展的境地。(一)大兴安岭地区经济转型中的优势大兴安岭地区主要依赖林木资源。尽管面临林木资源衰竭的境地,大兴安岭仍然在多个方面拥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从资源上看,大兴安岭是黑龙江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生态保护良好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林下植物资源种类和储量位居全省第二位,水资源总量名列全省第三位。从地域方面看,大兴安岭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边陲,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现有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一个临时过货通道,特别是随着漠河机场的通航,洛古河界江大桥的开工建设,大兴安岭地区将成为我国又一条欧亚大“动脉”,必将为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有机食品事业打开新的“绿色通道”。漠河如今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北极地带上的旅游胜地,是大兴安岭原生态环境的缩影,是中国最令人向往的20个金牌旅游胜地之一,有最北的村落、黑龙江源头、北极光等,尤其是漠河机场的开通,每年有许多中外游客来此观光。从生态方面看,大兴安岭是我国东北、华北的天然生态屏障,在维护国家区域生态和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兴安岭是资源型地区,境内无任何污染性的工业,致使整个区域保持了完好的自然形态,是目前中国一块全境无污染的净土之一。(二)大兴安岭地区经济转型中的存在的困境大兴安岭地区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代价,可采资源已由开发初期的4.6亿立方米减少到2007年的0.21亿立方米,仅为开发初期的4.78%。由于可采资源的锐减和森林火灾等因素,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兴安岭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陷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被动局面。具体来说,大兴安岭主要遭受了以下困境。一是产业结构失调,产品竞争力不强。大兴安岭地区经济发展对森林资源具有高度的依赖性,产业横向协调差、纵向水平低,产业转型基础薄弱。二是体制改革滞后。体制改革一直是困扰大兴安岭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的难题。体制障碍具体表现为政企不分,企业缺乏活力。三是人力资源匮乏,受产业发展的影响,全区人口总量逐年下降,特别是最近几年,专业人才呈加速外迁趋势,仅2005年全区外迁人口就达1.3万人。经济发展缓慢,生活环境、工作条件、福利待遇等均难以对高层次人才产生吸引力。四是自然条件约束性大,由于大兴安岭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状况十分脆弱,破坏容易恢复难。即使强制性恢复,也需要比其他林区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投入。在当前造林主体多元化,谁造林、谁投资、谁受益的新形势下,没有人愿意出巨资营造根本没有经济收益的人工商品林,客观上营造商品林政策难以落实。五是缺乏具有巨大拉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大兴安岭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项目前期工作中“等、靠、要”思想还比较严重,项目等安排,工作靠督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不足,达不到相应的深度和要求,不能有效按期推进项目进程,全区上下共同抓重大项目的合力还没有形成。二、大兴安岭林区经济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为大兴安岭林区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因全面停止主伐生产面临着转型的“阵痛”。(一)大兴安岭林区经济转型的发展的机遇首先,《规划》的实施标志着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中只有“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付诸实施,体现了国家对大小兴安岭林区的高度重视。二是《规划》的实施也必将带来林区经济结构、组织机构和就业结构的重大变革。《规划》的实施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使大兴安岭林区的生产任务迅速由木材采运向营林生产转变,工作重点迅速由接续产业培育向新兴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向迅速由资源利用向多种资源保护性开发、集团化经营、终端和高端产业链延伸转变,生产布局由“按距轮伐”的分散式发展向“高度集约”的产业集群、城镇集聚和人口集中转变。这些都需要我们从林业生产计划调整、职工转岗分流、转型项目建设、林场撤并和民工工程实施等各环节、各领域做出适应性和针对性的调整和变革。三是《规划》的实施,必将带来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为加快推进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出台了十大政策、84个政策要点。从2011年开始,第二期天保工程现已正式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正在深入实施,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再延续五年,接续替代产业专项资金项目正在申报,《规划》提出在大兴安岭地区建设国家级低碳示范区政策正在争取,这些政策的叠加与组合优势全国少有,这为林区在经济转型方面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二)大兴安岭林区经济转型的发展的挑战首先,全面停止主伐生产,使经济发展短期内受到一定冲击。大兴安岭林区的木材产量将由历史最高峰的650万立方米调减到第一期天保工程的214.4万立方米再次调减到56.5万立方米,降幅达到74%,拉动林业企业总产值下降11.9个百分点,拉动地区生产总值下滑6.3个百分点。这必将对“十二五”时期林区经济能否保持“十一五”以来的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二是全面停止主伐生产,使政府、企业和职工“三项收入”锐减。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伐后,势必对育林基金提取、富余人员安置、林产工业原料供应造成较大冲击。三是全面停止主伐生产,使“三次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主伐后,将使大兴安岭林区过去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三次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四是全面停止主伐生产,经济转型面临巨大资金压力。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发展,大兴安岭林区已经形成了以按距轮伐设置场镇布局,按木材生产任务投资设备更新、运材道路维修、铁路车皮供给,形成了与木材生产相适应、相配套的完备的森工生产和辅助生产体系。经济的转型,需要重新建设以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为主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项目、清洁能源设施和输变电线路项目、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对俄经贸通道项目等,而这些基础设施处于空白或起步状态,无异于“二次创业”。特殊的政企合一管理体制,将使弱小的财政不堪重负,经济转型尚需积累必要的条件。三、大兴安岭地区经济转型途径的思考自1964年开发建设以来,四十多年的时间,大兴安岭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材1.2亿立方米,上缴税金49亿,生产出的木材,可绕赤道二圈半。当前,大兴安岭地区正处在可采森林资源枯竭期、经济转型关键期、发展方式转变紧要期。大兴安岭人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兴安岭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克服自身的劣势,加快推进经济转型。(一)要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紧密结合起来首先要合理开发现有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好森林所带来的各种资源。要初、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要推进林下种植;发展特色旅游业,完善旅游服务设施;要开发利用好丰富的矿产资源。二是保护好自然资源。大兴安岭的发展必须以保护森林为首要目标,要在这个前提下来开发和建设。要继续深入实施天保工程。要构建标本兼治的森林生态保护机制,注意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三是扩大自然资源的知名度。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大的林区,其自然资源的特点很多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打造大兴安岭地区的知名度,在交通运输,信息化通讯,市场营销网络和人居环境等方面加大发展力度,拓宽发展空间,经过持久宽松的地域优势,人性化的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必将形成大兴安岭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色。(二)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大兴安岭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需要外力推动,更需要借助内部挖潜。第一,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必须明确。大兴安岭地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必须从基础抓起,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接续产业项目。第二,逐步摒弃粗放式发展方式。目前大兴安岭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二产业缺乏高加工度产业的带动作用,这种粗放低度化的产业结构对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第三,要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大兴安岭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关键。与工业生产活动相比较,服务业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损害较小,在今后一个非常长的时期以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要大力发展。(三)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中国最大的林区,大兴安岭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有利于保护好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可以有力地推动本地区的经济转型。首先,明确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大兴安岭地区建设低碳经济重点应从产业建设、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碳汇林业发展、低碳生活构建、低碳功能培育和提升五大方面强力推进。目前,在大兴安岭地区正在建设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引进低碳技术,努力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产业发展高端化、产品研发科技化,是破解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资源保护与开发矛盾的突破口,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二是充分发挥大兴安岭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纳碳贮碳库、少有的低碳生态环境区、最大的天然林区之一,也是国内仅存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具有发展低碳经济最优的天然生态环境。重点应围绕“低碳产业、林业碳汇、低碳能源、低碳生活方式”四大基本战略,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三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低碳经济建设。为了推进战略的实施,认真做好制定了低碳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把《规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推进。建成以低碳经济为指导,以农林工贸为特色的区域低碳产业群,彻底扭转原有经济增长模式。(四)增强政府调控效能当务之急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兴安岭地区现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已成为林业生态建设的障碍。要将林业企业承担的公检法等政府职能、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移交给地方政府。将物资、能源、商粮等服务行业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