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总结报告一、问题的提出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随后上海市委、市府也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为切实改善学校德育工作,也为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找到抓手,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制订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这两份文件。经过进一步修改后出台了试行稿。并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进一步贯彻落实“两纲”的实施意见》。《意见》中要求将学科教育教学和生命教育相融合,实行“无缝衔接”。教育关注人的发展,“生命教育”在现时代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渠道。“生命教育”在现时代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西方一些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都设有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20世纪末,我国台湾教育界也将死亡教育和生死教育引入、整合,称为生命教育。它的主旨是:阐释生命的可贵及生命应有的尊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生命教育起步也较快,编写有《爱与生命》教育系列教材,日本于1989年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但是,在我国内地目前不仅还没有正式的生命教育,就连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都很少,这不能不说是个严重的缺憾和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时代,然而发达的科技、丰富的物质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却也使现代人陷入了深深的精神迷惘和意义危机。人们失去了生命的追问和灵魂的根基。这并不仅止于成人的世界,就连我们的有些学生也对许多有意义的事物表现出可怕的漠不关心和麻木不仁。更有一些学生对生命缺乏应有的珍惜与热爱,人们更多的把目光转向了教育。现实的教育谋求的是“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忽略了对学生心灵成长与生命意义的教育。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生命不但属于他们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更属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人本化教育的体现。从人本位的教育目的出发,教育的过程应当是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过程。生命教育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一种人文关怀。在我国小学课程方案中尚未设置这一课程的情况下,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渠道。作为充满人文情怀的语文学科,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重任的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因素,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二、研究目标、内容和过程(一)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研究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落实生命教育的内容、方法、过程和目标。通过语文教学和生命教育的融合,让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从而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二)研究内容1、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其分析。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内容。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原则。4、梳理、提炼、归纳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生命内容,提出具体教学策略。搜集与教材中具体课文内容相匹配的生命教育的课外阅读内容,形成课内外一致的、丰富充实的、比较系统的生命教育的辅助教材。(三)研究过程本课题主要采用区域教学研究联动下的行动研究法,在区域范围内开展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边实践,边研究,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感悟,再由理论来指导实践,由点及面,螺旋上循环上升形成行动研究法在本课题中运用的基本框架。1、学习研究,确立课题。由课题组长召集全体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查阅资料,收集有关国内外生命教育的背景资料,学习《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进一步贯彻落实“两纲”的实施意见》,领会纲要文件的精神实质。了解生命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和原则等。针对学校实际和区域内生命教育的现状确立课题、设计课题研究方案。2、全员参与,分工合作。课题一经确立,全组成员投入到研究之中。组长具体负责,统筹安排。让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各年级教师分头对所任年级、所用教材进行逐课逐课地研究、钻研,对蕴含的生命教育的课文一课一课地整理出来,提示出具体生命教育的内容,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要求他们广泛收集课外阅读教材中的生命教育文章(主要着眼于学生身边的材料,如:S版教材的配套课外读物,二期课改新教材课外读物),与每一篇生命教育课文的具体内容相吻合,相匹配。见附件材料。3、实践反思,总结推广为及时把握研究过程中的成效,也为了激励需要,在精心策划和周密布置下,组织了全组成员进行实践反思。这些活动主要有:(1)、课题组成员在自己的语文课堂实践中进行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有意识的、自觉地语文教学和生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又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力求做到渗透无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及时将研究的得与失随时记录,随时反思。撰写了相关的研究论文。见附件材料。(2)、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活动。为了研究活动顺利进行,为了把研究活动推向深入,也为了研究活动在区域层面广泛进行,我们开展多次了课堂教学观摩活动。06年12月、07年6月在平安学校课题组长和她的徒弟卫英、汤玲玲两次为全区语文教师上了《赤壁之战》和《动物的休眠》,《“我也会给你一辆新车”》和《开启》教学研讨课,通过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和感悟,懂得提升生命价值,懂得休眠是动物的另一种生存状态;感受给予的快乐,引导学生关爱残障生命,感受保护人的自尊是关爱、尊重生命的表现。今年11月课题组长和她的徒弟徐蓉又为区语文教师上了《用冰点火》和《小海马》,让学生懂得在危急情况下,想办法用科学知识、现有条件保护自己的生命培养求生和生存意识,了解小海马生活和成长特点。(3)、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教师生命教育的意识逐渐加强,生命教育的效果逐渐显现。在教师们的教育带动下,不少学生写了有关生命问题的题材作文,观察周围的生命状态坚持写观察日记。教师通过语文课外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课外读物和有关生命知识的科普作品,或影视作品。教师可以给学生开出书目,并让学生写出读书报告或读后感。学生还出了《珍爱生命》的小报,班级出《珍爱生命》的黑板报、墙报。组织学生辩论、演讲。经常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主题会”知识竞赛”演讲会”辩论赛”。4、总结成果分享推广(1)、为及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课题组内经常组织教师反思在一起讨论、研究、思辩、总结,把研究所得、碰撞的思想的火花积极撰写成论文,并进行互动交流学习。课题组长曾为育秀部分语文教师作了《润物无声,渗透无痕》的报告,徐蓉老师写了《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小学生生命教育》(2)、在边实践边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提炼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策略,其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内容、途径、原则等。这些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课题组教师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与适宜的实践范例,从而帮助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实践研究。(四)研究内容1、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关键是渗透,即其教育应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融于语言文字的诵读、品味、想象之中,教师有意识,学生有感悟便可,切忌灌输道理,说教训诫,那样只会引起逆反情绪,收到反教育效果。具体的实施方法有许多。(1)、立足语文教材中蕴涵着的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充分地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课程就是资源,只要做有心人,语文课程新教材中就蕴涵着无穷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它为生命教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教育素材。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提供的教育素材更加具体感性、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深入心灵,尤其对于认知能力和理性思维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显然是更加亲切可感的。翻开一本语文课本,会发现几乎没有哪一篇文章不可以成为渗透生命教育的载体。因此,抓住教材中大量直接阐释生命、呼唤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课文进行教育。(2)、依托语文教材拓展生命教育的内容语文与人的生活更为密切,更能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生命,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它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没有一朵浪花不是生命的欢歌。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生活是生命的轨迹,语文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左右,陪伴终生。关注生命的教育必然是富有生活性的教育,离开了生活谈生命教育,只不过是隔靴搔痒。生活是语文教育的家园。同时语文又是对日常平淡的无意识的生活的一种抛弃和对诗意生活的一种发现和创造,语文的存在就是要从纷繁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体验美,就是使学生在真实的生命体验中向往着生命的辉煌。在充分挖掘、利用语文教材中生命教育资源的同时,还要相机拓展有关的生命教育的内容。2、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1)、认识生命。生命是人的一种生存、活着的状态。要让所有的人都意识到生命比一切都更重要。人不同于动物,动物为生存而生存,但人却为意义而生存。教师在教学中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真谛。(2)、敬畏生命。“敬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情感。“敬”有警戒和不怠慢之意,“畏”有害怕、敬服之意。生命是大自然中最美妙、最伟大的东西,所以理应教导学生对它产生敬畏的情感。这种敬畏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值得培养的、高尚的社会情感。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不只属于人类,它,属于所有的生灵,在生命面前,没有高低贵贱可分,都是平等的,都只有一次。人类既然是万灵之长,那么就应该对所有的生命抱一份敬畏之情,对所有的生灵怀一颗同情之心,对所有的生物含一片庇护之意,与动物建立一种朋友似的感情,“以示人类永恒的爱心和对生命无限的珍惜”。教育最高的境界就是要培植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敏感、对生命的珍视,包括对生命的敬畏。(3)、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包括尊重自己的生命和尊重别人的生命。首先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如果你不懂得尊重自己的生命,实际上你就不可能懂得尊重别人的生命。从尊重自己的生命来说,一个是要珍惜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做损害生命的事。我觉得不但要珍惜生命,享受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人生有很多责任,你要对很多东西负责。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最严肃的责任心,它实际上是一个人在世界上其他一切责任心的根源。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有强烈的责任心,那么,你对你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一定会有严肃的考虑,对于你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你就一定会负起责任,当然,如果你觉得不该做,做那些事对你的人生没有意义,甚至有反面的意义,你也就会明确地拒绝。所以我认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这是对自己生命的最大尊重。尊重生命的价值,当然不但要尊重自己的生命,更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在这方面,我要特别强调,人一定要有同情心,要有基本的善良品质。爱惜自己的生命,这可以说是本能,但人不只有这一个本能,人还应该有另一个本能,就是同情别人的生命,同情一切生命。如果只有前一个本能,没有后一个本能,那就和动物差不多。人区别于动物的起点,把同情看作是道德的基础。我们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要培养学生做人的尊严,让他们不断增长对生命的理解、关爱与激情,让他们成为尊重自我、尊重他人的人。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关系处理上,教师还要教导学生懂得尊重差异,尊重一切动物和植物的生命,修己而善群,与世界共融共在。(4)、热爱生命。每一个人既要热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热爱他人的生命。只有热爱自己生命的人,才懂得对他人生命的热爱;只有热爱他人生命的人,才能真正地热爱自己的生命。生命的真正价值体现在这种相互热爱之中。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种珍爱生命的意识要从低年级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