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初探陈嘉莉(武汉大学2012级公共事业管理2012312430063)摘要:近年来,几乎每年在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大学生猝死的事件,不少人认为熬夜、少运动、不良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是导致猝死的原因。一系列事件再次将大学生健康问题推至风口浪尖。本文从大学生体质下降、慢性病年轻化、熬夜猝死事件等现象入手研究,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主要的不良生活行为分析,探求其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并针对一些不良生活行为提出建议,探索大学生培养良好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关键词:大学生不良生活行为亚健康慢性病身心健康现代医学的发展解决了许多疾病问题,为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然而21世纪的科学研究表明,决定当代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占60%,遗传因素的占15%,社会福利水平的占10%,医疗条件的占8%,气候变化的占7%,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所致的生活方式病将成为世界头号杀手。[1]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可以使死亡率降低一半,即每年可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近年来多起学生猝死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对大学生健康问题的关注。大学生作为人类各个群体中最具生命活力的群体之一,他们都有哪些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呢?这些不良生活行为会导致什么疾病或者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如何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呢?这里笔者试图通过对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进行研究分析,回答以上问题。一、研究概念(一)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社会文化、经济、风俗、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的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可以将生活方式理解为不同阶层人群在其生活圈、文化圈内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这些方式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二)不良生活方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生活方式违背了常理、伦理与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甚至与相关法律法规相左即是不良生活方式。二、大学生不良生活行为的现状2010年,一份调查曾对广东6所高校的2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仅有245名(占11.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不良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其他近90%的大学生承认自己的生活方式存在问题,生活状态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排在前四位不良生活方式的分别为:缺乏体育锻炼,突击式学习,睡眠不足7小时,不吃早饭。根据访谈得到的信息是:大学生认为自己体质好、锻炼与否无所谓,平时不愿意下功夫学习、考试时又不愿意考分太低,这些就是缺乏锻炼、采用突击式方法学习的基本原因。表1为不同年级的男女大学生不良生活方式的比例分布。[2]表1不同年级的男女大学生不良生活习惯的比例分布/%不良生活方式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合计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缺乏体育锻炼62.836.957.741.363.038.164.435.361.438.3睡眠不足31.735.737.632.932.933.940.225.135.332.9吸烟021.712.70.79.106.60.88.4酗酒1.11.226.80.34.201.814赌博1.12.523.102.231.21.32.3不按时吃早饭26.726.225.530.125.329.929.536.526.330.1体重过胖或过瘦27.227.026.229.522.124.120.51824.225.2突击式学习32.229.537.941.338.829.449.249.138.739.3随地吐痰1.13.30.34.70.34.22.37.80.84.6乱扔垃圾0.63.33.05.61.43.51.55.41.84.2没有发生9.414.810.48.79.314.18.310.89.612.4分析以上数据,不难发现女生有不良生活习惯的比例显著地低于男生,男生存在不良生活习惯的情况更为严重。但是,男女大学生在突击式学习、睡眠不足7小时、赌博、不按时吃早饭等其他不良生活习惯的分布上没有显著性差异。1、睡眠不足、突击式学习——作息时间无规律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作息时间执行不到位,晚睡晚起,有时通宵不睡觉,跑到外面去过夜,有的打电游,有的去唱歌,有的去夜市,然后第二天上午逃课睡觉。长期如此,引起恶性循环,学业和健康均得不到保障,不仅影响平时的课业学习,还容易引起失眠,甚至引发神经衰弱症。而睡懒觉使大脑皮层抑制时间过长,天长日久,可引起一定程度人为的大脑功能障碍,导致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还会使免疫功能下降,扰乱肌体的生物节律。2、不按时吃早饭、体重过胖或过瘦——日常饮食欠科学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睡得晚,早晨起的迟,来不及吃早饭便去上课,在课间饿的时候随便买些饼干、方便面之类的零食充饥;有的大学生索性取消了早饭,养成了常年不吃早饭的不良习惯。不吃早餐的人则通常饮食无规律,容易感到疲倦,头晕无力,天长日久就会造成营养不良、贫血、抵抗力降低,并会产生胰、胆结石。此外,大学生暴饮暴食的现象也很常见。饱食容易引起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应激能力减弱。经常饱食,尤其是过饱的晚餐,因热量摄入太多,会使体内脂肪过剩,血脂增高,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引起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在大脑中数以万倍增长,这是一种促使动脉硬化的蛋白质。脑动脉硬化的结果会导致大脑缺氧和缺乏营养,影响脑细胞的新陈代谢。经常饱食,还会诱发胆结石、胆囊炎、糖尿病等疾病,使人未老先衰,寿命缩短。有些女大学生追求外表美,过度节食达到瘦身苗条,或是不吃或少吃节约伙食费后去购置漂亮衣服娇装打扮,这些都违反了正常的饮食规律。大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久而久之,导致很多同学患胃病,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3、缺乏体育锻炼——保健意识差“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增添活力。但是随着近年来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等的兴起,参与文体活动学生总数明显下降。5、吸烟、酗酒“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明明写在香烟的包装盒子上,偏偏有不少大学生去吃,长期吸烟对健康心理造成不利,导致注意力和稳定性下降,降低人的智力水平,学习效率也呈下降趋势,造成思维中断和记忆障碍。大学生喝酒一般是开会,庆贺生日等场合集体饮酒,有些渐渐地养成了酗酒的不良嗜好,酒喝下去,酒浓度越高,受影响的脑细胞也就越多,造成心率加快,皮肤升温,神志不清,控制力减弱,动作不协调,思维紊乱,说话言不达意、疲劳、恶心、头痛、呕吐、产生若干代谢障碍。三、大学生不良生活行为对健康的影响(一)不良生活行为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以心脏健康为例分析2012年,武汉大学医院内科的俞倩医师对武汉大学238名在校大学生心电图ST—T异常者的生活行为方式状况进行综合调查研究。[3]试验结果最后显示ST—T的改变为缺血性者有20例,占8.4%;其余218例均为心脏功能性改变,占91.6%。以下表2、表3为试验统计的数据:表2引起心脏功能性ST-T改变的单个不良生活行为分类由表2可见,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心脏功能性改变所占的比例最高,为51.3%,其次为睡眠不足和网络成瘾,分别为42.1%和37.8%。然后依次为体育锻炼不足,占33.6%;酗酒,占26.9%;节食,占18.5%;吸烟,占16.8%。在单个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中,吸烟和酗酒行为在男生中所占的比例要显著高于在女生中,而体育锻炼不足和节食行为在女生中所占的比例要显著高于在男生中。表3引起心脏功能性ST-T改变的不良生活行为个数的分布与聚集从表3可明显看出,同时存在着2~4种不良生活方式而引发心脏功能性ST—T改变的学生为最多,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2.5%、43.1%和24.8%,合计所占比例为90.4%;而无不良生活行为方式、仅有单个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具有4种以上不良生活方式的学生极少,总共只占9.6%。从以上两个表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心脏功能性ST—T改变的大学生中,对于单个的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所占比例最高的前三位依次是心理压力过大(占51.3%)、睡眠不足(占42.1%)和网络成瘾行为(占37.8%)。而大部分学生(占90.4%)同时存在着2~4种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心电图上ST—T的改变,通常与心肌缺血有关,但其影响因素非常多。生理因素有饱餐、进食冷饮、疼痛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病理因素包括心肌炎、心肌病、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和药物作用、其他心脏病等。下面简要地谈谈上述尤为突出的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对心脏健康的影响:1、心理压力压力的刺激作用于大脑,影响受大脑支配的自主神经系统,久而久之使其功能发生改变和交感神经功能亢进,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血管收缩等一系列高动力循环的改变,进而引起心脏供血不足。这些应激还能通过内分泌系统的中介作用,特别是垂体一肾上腺系统而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2、沉迷网络与睡眠不足当前使用网络已成为多数大学生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过度沉迷网络是引起青少年睡眠不足、神经衰弱和身体不适的重要原因之一,继而导致心肌供氧、供血障碍。3、缺乏锻炼缺乏体育锻炼使心、肺、肝、肾等内脏器官功能降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并可诱发或加重肥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一系列疾病。大部分女生可能是由于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觉锻炼的意识不强,进而使其课余自行安排体育活动的行为要少于男生,导致了心脏本身功能的降低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均不利于心肌供血。4、吸烟、酗酒在男学生中更为普遍,可能是由于男生出于模仿、好奇、社交应酬和调节的心理较女生要更加显著。目前已公认,香烟中所含的尼古丁、烟碱和焦油等有害物质,以及过量的酒精及其在人体中的多种代谢产物,均能引起心脏血管的损伤,继而导致心肌梗塞或心脏缺血,增加心血管疾病及罹患冠心病的风险,引起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5、节食行为女生出于要比男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外表和害怕长胖的心理而引发的节食行为,也使其心肌因为缺乏营养,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供血。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一些以往是中、老年人的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睡眠不足等,现在正已逐渐年轻化;而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如压力、网络成瘾、缺乏体育锻炼等,尚未在年轻的大学生中引起全面的关注。从这份调查可以发现,这些发生了心脏功能性ST—T改变的大学生,绝大多数已有多种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以2~4个为最多,达90%以上。一项基于美国民众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研究显示:个体同时具有的不利于心血管系统健康的不良生活行为方式个数越多,其未来引发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就越大。单个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通过其特定的病理生理机制作用于心脏,可能在人体代偿机制的作用下,尚不足引起心脏的血液供应障碍,而多种不良生活行为方式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多机制共同作用于心脏,久而久之最终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引发心电图上的ST—T改变。综上,在大学生这一年轻人群中,虽然其ST—T的改变目前绝大多数尚属功能性的,但如不加以重视和进行适当的生活行为方式调整,很可能在将来引发心血管疾病。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地方,不良生活行为对心脏健康的影响如此大,那就不难推想出这些坏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其他方面的影响更是数不胜数的。(二)熬夜让生命骤停——聚焦全国多起大学生猝死事件自2014年6月13日世界杯开赛之后,湖南益阳又出现了一起大学生因熬夜看球导致心脏病突发离世。前文刚提到睡眠不足会影响心脏健康,而熬夜看球肯定对健康也有影响,睡眠不足会引起内分泌失调,诱发心脏病、脑溢血等。同时,看球情绪过于激动,也易诱发心肌梗塞。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大学生猝死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根据近两年的高校事故报告,猝死已经成为继自杀之后,大学生的第二大非正常死亡原因。有关大学生熬夜和体质状况的讨论也在此背景下愈趋激烈。到底是什么夺去了这些年轻的生命,让他们的人生在最富生机和活力的时刻戛然而止?事实上,大学生不规律的作息状况和持续下降的身体素质早已成为人们诟病的话题。随着就业和学业压力的加剧,大学生活早已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轻松。考级、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