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5册教学计划班级情况分析:三(2)班原有学生40人,本学期插班4人,共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多,女生少。根据一周的教学观察,了解到大多数学生热爱学习,书写规范。并能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一部分男生上课能积极举手发言,思维较活跃。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应当是不错的。但也同时了解到:有少部分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基础较差,学习上很累。也许是年段之间过渡的原因,学生的作业速度较慢,订正作业的习惯也养成。其次,早读也不够自觉、也不够响亮。以上现象,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耐心教育,逐步完善。教材分析: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都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组成。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安排有“资料袋”,第1——5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整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8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河山、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识字方面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语文园地中也安排了一些要求认的字。语文园地由5部分组成,其中4个为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5个栏目分别是“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的穿插。教材的编排强化了导语的导学功能,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教材还增加了“综合性学习”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其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更能在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教材还在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教学目标:㈠.政治思想方面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立志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㈡.语文知识方面1.识字和写字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240个生字,会认85个生字。②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③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2.阅读①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⑥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⑦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⑨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3.习作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④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⑤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4.口语交际①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②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讲笑话、办画展,评一评,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③会接待客人,动脑筋解决问题等。5.综合性学习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③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如“举办童话故事会、编童话集”、“动手制作新年礼物、写上祝福语“等,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④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做个社会学生。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24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8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2、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3、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7万字。4、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学习写日记。5、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说几句话、一段话,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能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能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措施:1、在识字、写字方面,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和方法,允许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的差异。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注意识字教学的巩固,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2、在阅读教学方面,加强词、句的训练,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精读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给学生充分思考、质疑问难的时间。略读课文,只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抓住重点、难点来学习。选读课文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选用。3、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焦急能力,把教学活动放到具体的交集情境中进行。训练时考虑到参与面,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4、在习作教学方面,重视习作兴趣的培养,使学生乐于表达。同时,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教学进度:周次时间课题课时19、1——9、71、《我们的民族小学》2、《金色的草地》2229、8——9、143、《爬天都峰》4、《槐乡的孩子》2239、15——9、21《语文园地一》第一单元测试4249、22——9、285、《灰雀》6、《小摄影师》7、《奇怪的大石头》2225--69、29——10、5(国庆放假)8、《我不能失信》《语文园地二》第二单元测试232710、6——10、129、《古诗两首》10、《风筝》11、《秋天的雨》222810、13——10、1912、《听听,秋的声音》《语文园地三》第三单元测试231910、20——10、2613、《花钟》14、《蜜蜂》15、《玩出了名堂》2221010、27——11、216、《找骆驼》《语文园地四》第四单元测试2311111、3——11、9复习期中测试61211、10——11、1617、《孔子拜师》18、《盘古开天地》19、《赵州桥》2221311、17——11、2320、《一副名扬中外的画》《语文园地五》23第五单元测试11411、24——11、3021、《古诗两首》22《富饶的西沙群岛》23《美丽的小兴安岭》2221512、1——12、724、《香港,璀璨的明珠》《语文园地六》第六单元测试2311612、8——12、1425、《矛和盾的集合》26、《科利亚的木匣》27、《陶罐和铁罐》2221712、15——12、2128、《狮子和鹿》《语文园地七》第七单元测试2311812、22——12、2829、《掌声》30、《一次成功的实验》31、《给予树》2221912、29——1、432、《好汉查理》《语文园地八》第八单元测试23220——复习迎考大侣小学邵炳昌2008.9.周次时间课题课时19、1——9、71、《我们的民族小学》2、《金色的草地》2229、8——9、143、《爬天都峰》4、《槐乡的孩子》2239、15——9、21《语文园地一》第一单元测试4249、22——9、285、《灰雀》6、《小摄影师》7、《奇怪的大石头》2225--69、29——10、5(国庆放假)8、《我不能失信》《语文园地二》第二单元测试232710、6——10、129、《古诗两首》10、《风筝》11、《秋天的雨》222810、13——10、1912、《听听,秋的声音》《语文园地三》第三单元测试231910、20——10、2613、《花钟》14、《蜜蜂》15、《玩出了名堂》2221010、27——11、216、《找骆驼》《语文园地四》第四单元测试2311111、3——11、9复习期中测试61211、10——11、1617、《孔子拜师》18、《盘古开天地》19、《赵州桥》2221311、17——11、2320、《一副名扬中外的画》《语文园地五》第五单元测试2311411、24——11、3021、《古诗两首》22《富饶的西沙群岛》23《美丽的小兴安岭》2221512、1——12、724、《香港,璀璨的明珠》《语文园地六》第六单元测试2311612、8——12、1425、《矛和盾的集合》26、《科利亚的木匣》2227、《陶罐和铁罐》21712、15——12、2128、《狮子和鹿》《语文园地七》第七单元测试2311812、22——12、2829、《掌声》30、《一次成功的实验》31、《给予树》2221912、29——1、432、《好汉查理》《语文园地八》第八单元测试23220——复习迎考大侣小学邵炳昌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