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心理困扰摘要: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的实现,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人际关系的困扰、学习的困扰、就业的困扰、情绪的困扰、家庭的困扰、恋爱的困扰等等这些引发了大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文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困扰问题,讨论了大学生心理困扰的现状、产生原因和对策。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困扰现状原因对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教育、心理、医学及社会工作者的担忧和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它已成了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大学生心理困扰的现状1.焦虑心理。很多大学生在受到挫折和意外事件的伤害后,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出现紧张不安、心烦意乱、惶恐害怕、食欲不振等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另外,毕业生特别是相貌一般或特困生等在择业时也容易产生焦虑心理。2.自卑心理。自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个体的外在表现常常是自觉低人一等,因而在同学交往中自惭形秽,不敢表现自己。3.情感困扰。有些大学生面对失恋,缺乏独立的心理承受能力,极易陷入自卑和迷惘,心灰意冷,甚至绝望、轻生。有的则会因失恋而产生报复心理,或从此嫉俗厌世,怀疑一切,或从此玩世不恭,得过且过。4.人际交往困扰。在一项调查广州市9所大学1600名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中,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占67.71%,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困扰的占26.1%,人际交往能力有较大困扰的占6.19%。5.网络成瘾困扰。据人民网的一篇文章,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13所高校的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很大一部分中断学业的大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成瘾。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导致大学生负面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上的失调导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差距较大,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这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诱因之一。大学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2.学习压力能考上大学的一般都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到了大学,竞争对手不一样如自我要求过高、还想保持中学时期“尖子生”的地位,势必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家里的“独苗”,父母们对孩子成才都有较高的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社会风气,给孩子带来很多有形的和无形的压力。尤其是贫困家庭,父母借钱供孩子上大学,越是懂事的孩子越怕对不起父母,压力也越大。再加上一部分学生对高校的学习生活不适应,对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掌握不好,加之强手如林,昔日的优势风采不复存在,自尊心和好胜心得不到充分满足,容易产生失落感。3.生活上的不习惯现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是绝大多数,在父母的呵护下生活一直都比较顺,往往是对成功和荣誉体验多,对风浪和挫折体验少,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差,自我定位又不准,对挫折没有准备,—旦遇到比较大的事件,容易产生过激行为。他们从小学到中学,在家有父母,在校有老师,到大学要靠自己,依附心理依然存在,独立生活能力尚未形成,要有一个调整和适应的过程。而有些大学生由于对于自己所面对的压力心理准备不足、能力又不够,最终无法适应,从而产生孤独感和恐惧感。4.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读大学后,远离家乡和亲人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是许多大学生进校后面临的第一个坎。许多从没离开过父母的大学生由于不适应集体生活往往走向自闭。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城乡之间、贫富之问,兴趣爱好、人品才能等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人与人的关系面临着新的组合而且很不稳定,同一居室有不同背景,不同方言、不同性格的学生,他们之间的磨合是个新问题。有些学生或因个性强或因性格内向而不合群,往往感到人际关系难以驾驭,常常为自己“不会处事,不会交友,甚至不知道如何做人而感到苦恼”。有的甚至由于不能处理好同宿合同学和同班同学的关系,而觉得生活缺乏乐趣,世界很可怕,在以后与人交往时表现出敌意。5.情感的困惑大学生爱情方面的心理疑难问题较为突出。我国大学生年龄基本在17~23岁之间,从生理阶段来讲,处于青春期的后期,生理发育早已成熟,渴望异性,并希望得到生理上的满足。加之不少学生,远离故乡,倍感孤单,在潜意识中,对异性的渴求尤为强烈。由于缺乏经验和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方面或执著或随意,常为感情纠葛而头痛,有的学生因为谈恋爱与同学关系疏远,与朋友少交往而孤立。有的学生害怕别的同学抢走自己的朋友,常胡思乱想,坐卧不安,产生焦虑情绪,打架斗殴的有之,学习成绩下滑的有之。有的学生因为两人性格不和或其他原因失恋,一方可能陷入感情漩涡不能自拨,而走向极端,产生自杀等心理危机。校园内因为恋爱危机也曾发生过毁容、杀人等违法行为,酿成了悲剧。大学阶段学生年龄、生理及感情的特殊性,往往会产生情绪焦虑的病态心理,这不能不引起高校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的重视。6.社会竞争的压力高年级,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更多关心的是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去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正处于衰退期,中国经济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这样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就业形势更不乐观,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难。“双向选择”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面对即将踏入的激烈竞争的社会,不少大学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恐慌。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对今后的路该怎么走,考虑得越来越多,内心充满着矛盾。盼望毕业,又害怕毕业,对现实生活更多的是担心、害怕而又身不由己。他们“担心”、“害怕”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上风气不正,人际关系复杂。深感社会的不公,觉得前途渺茫,感到无所适从。三、大学生心理困扰的解决对策1.自我提高。第一、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改造自己,完善自我。第二、快乐的学习和生活。要善于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并微笑面对每一天。当学习、生活出现问题时,适当的来一点阿Q精神,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第三、要有职业规划。要尽早明确职业方向,对自己正确定位。还要正视理想与现实、专业与兴趣的冲突。第四、上网有度,积极在现实中结交朋友。第五、正确对待感情问题。。2.学校努力。第一,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利用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大对心理知识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逐渐使课程系列化,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需要。第二,学校应配置一定数量的心理教师,以满足课程开设、咨询服务、调查研究以及部门管理等多种需要;应注重加强心理咨询人才培养,通过外出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气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以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第四、完善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就业心理指导。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该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让每一个学生正视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第五、采取阅读疗法。西南政法大学的罗冰眉在《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阅读疗法》中讨论了阅读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扰中的作用。根据作者的调查,读书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扰的理想方式之一,阅读疗法深受大学生喜爱。开展阅读治疗服务的方法和措施为:创建阅读治疗阅览室,有针对性地集中展示那些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文献;开展阅读疗法讲座,鼓励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走进阅览室,也让没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通过阅读增强抵御心理“病毒”的免疫力;建立网上“咨询空间”。第六,重视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加强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自我心理健康状况,客观、勇敢地面对现实,恰当、全面地接受自我,既看到自己的外在劣势.又看到自己的内在长处。帮助贫困生从实践活动中增强自尊和自信3.家庭努力第一、家长要更新观念。家长要有开放的观念,做到理性、客观、平等。教育子女主动积极参与竞争,并且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第二、具体的措施:1.培养子女的家庭责任感;2.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3.帮助子女进行职业规划;4.鼓励子女参加实践;5.教育子女学会理财。参考《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探讨》尹红霞《试论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管理对策》刘平吴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思考》郑根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张双会刘春魁柳国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周家华王金凤《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阅读疗法》罗冰眉《解除高校大学生心理困扰与构建和谐校园》王香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梅传强《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悉与对策》朱效传吴艳艳《大学生心理发展及素质培养》刘金同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