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师范学院教师教案(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授课学时:36学时授课班级:2015级应用心理学班任课教师:编制时间:2015年12月18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专题四学会学习授课时间:12月20日第16周星期日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课时分配:2课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学习,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掌握维护学习心理健康的方法和自我调适的策略。通过正确认识、评价,积极调节个人的学习状态,促进心理健康,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具体如下:第一:了解学习的定义、分类、作用和一般过程;第二:熟悉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及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反思影响个人学习的问题;端正学习动机。把握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适方法。第三:综合应用科学的学习理论指导,采用必要的学习技巧快乐而高效的学习。第四:增强学习自我效能感,鼓励自我学习。二、教学要求:对主讲教师来说,必须通晓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积累,教学风格稳健而又不失幽默、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而又注重师生互动。对学生而言,全程听讲,认真记录,积极参与才可以系统学习心理健康的理论技术;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更能够体验应用心理学课程的专业魅力。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推动自我学习的理论(一)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从社会学习的观点出发,在1982年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用以解释在特殊情景下动机产生的原因。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评估的结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动机。(二)成就动机理论“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的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者趋势”该概念来源于20世纪30年代莫里的有关研究,20实际四五十年代,由麦克利兰和阿特金斯等人发展成为成就动机理论。第二节大学生的学习问题(一)学习成绩问题(二)学习动力问题(三)盲从问题(四)学习方法问题第三节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更高,职业定向性强。2.实践性强,动手能力要求高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占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三)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第四节提高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一)建立恰当的学习动机1.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2.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3.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1.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2.善于把握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1)预习,掌握听课主动权(2)听课,专注、用心。(3)复习和总结,及时复习并定时总结,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发现事物的意义。(4)端正的态度对待作业和测试3.善于学习课外知识4.善于在生活中学习(三)合理安排大学生活1.明确认识学习是第一位的2.合理安排时间,使效能最大化3.劳逸结合,规律生活4.积极锻炼增强体质(四)把握合理的学习评价标准1.学习成绩不代表一切2.学会和自己比赛3.完善知识结构,注重能力培养(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会学习四、教学重、难点教材知识重点:(一)弄清楚学习定义、并能够辨析(二)反思自己学习动机,增强学习自我效能感(三)思考自己学习过程,探究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四)熟悉大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锻炼学习认知监控能力,及时察觉自己学习上不良习惯,及时纠正,高效学习。(五)了解自我学习理论课程难点:(一)学习问题和自我学习管理(二)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三)自我学习理论和学习规律的应用五、授课方法(一)课程导入:“郑板桥揖驴”引导学生对学习的思考,引出课堂教学内容——学习。接着让同学们带着轻松的氛围来思考什么是学习,人的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分,辨明出学习的定义(创设轻松自在的谈话节目情境,教师融入学生之间,师生平等、亲密,学生没有心理压力,乐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为下面的真实心理交流作铺垫)(二)新课教学:第一步:结合以上的问题讨论,设计问题情境结合经典心理学学习实验视频(此处播放多媒体视频:桑代克的猫、斯金纳的小白鼠走迷宫、班杜拉观察学习实验、巴普洛夫的狗),让学生领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乐趣,并引导学生对自我学习理论的交流、讨论得出新知。教师总结辨析:从广义上讲,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训练而获得的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在这个定义中,体现了四个论点:第一,学习是动物和人共有的心理现象,虽然人的学习是相当复杂的,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区别,但不能否认动物也是有学习的;第二,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第三,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是外显行为的变化(有时并不显著),也有内隐行为或内部过程的变化,即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这种变化不是短暂的而是长久的;第四,不能把个体的一切变化都归为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活动产生的变化才是学习(如由于疲劳、生长、机体损伤以及其他生理变化所产生的变化都不是学习)接下来阐释本节新课内容:班杜拉学习自我效能能和学习动机理论第二步:案例分析教学:“小张是一名来自山区的经济困难学子,学业成绩一直很优秀,通过高考的努力成功考入某重点大学,但是上大学后,他忽然感到心中茫然,学习没有动力,生活也没有目标了,有时候想到辍学在家的妹妹和年迈的父母我也恨自己不争气,可是我的确找不到奋斗的目标与学习的动力,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马马虎虎,漫无目的,上课打不起精神,整日流连于网吧和宿舍之间,期末考试两门专业课挂科,为之,小张很消沉,说出“我不是因为喜欢上网而荒废学业,而是因为实在没劲才天天上网聊天打游戏,我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状态呢”这样的心声”针对以上案例,全班同学分组讨论(10人一组),结合小张同学在学习中的问题和自己学习现状,讨论当前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为小张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解决性的建议。结果由每组组长汇总发言。通过案例讨论和总结,帮助同学们分清大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为下面分析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做铺垫。教师总结:大学的学习问题一般包括:学习成绩问题、学习动力问题、盲从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第三步:承上案例,结合目前学习特点,联系自己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习对比分析,讨论大学学习特点和规律教师总结:进入大学是每个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变革阶段,其学习有自身特点:(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更高,职业定向性强。2.实践性强,动手能力要求高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占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二)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第四步:采用实验法深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和策略及对学习材料进行认知加工:在实验设计上有对比性、数学方法性的设计,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显示学生的实验数据,模拟强化出实验情况,由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结构。操作过程:分别呈现三组材料,让学生记忆学习,通过自己学习总结规律(艾宾浩斯遗忘规律、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等)。第一组thelittleboysitsdown第二组hewantstostudyenglish第三组pleasetellmeallaboutthat教师总结: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第三组内容最容易记住。同样,我们发现,文史类课本中的内容易忘,相反,小说,影片等情景类往往记得很清楚;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和表现同样内容的图画,后者往往更容易记住。结合这个小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打开话题,鼓励小组成员间多合作学习。(三)、实施反馈:1、课堂反馈,迁移知识。让学生分析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从而巩固所学知识,结合所学内容在生活中进行知识迁移。2、课后反馈,巩固效果,延续创新。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互改作业,课后研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六、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理论基础。2.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4.讨论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多处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多多参与,亲自动手、亲自操作、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七、课后作业(一)新课预习:你觉得什么是能力;分析自己有哪些能力。书面材料式的写出来,汇总后下节课上课分组报告。(二)温习巩固:推荐电影《风雨哈佛路》八、小结本章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熟悉、把握健康心理的标准,反思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动机,以发现并矫正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更好更有效率的快乐学习。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并以积极、乐观、自信、创新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本课程不同于普通心理学,它以研究和解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和关注的心理问题为主要任务,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有针对性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的理论探讨,并认真组织备课,关键在于所学内容的应用和操作。在具体教学中,可采用影视教学法、心理个案教学法、专题讨论法、互动式活动、心理测试与指导法等教学方法,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在提高大学生学习心理知识兴趣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