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1.比较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2.信用货币包括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3.铸币是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4.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货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5.马克思的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6.准货币,一般是由银行存款中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的。是指可以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7.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的现金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8.狭义货币量通常是指货币层次中的现金量与银行活期存款量。9.广义货币量是指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量。第二章货币制度1.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2.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3.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4.自由铸造,即公民有权把法令规定的金属币材送到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属货币;公民也有权把铸币熔化,还原为金属。5.银本位制:以白银为本位币币材,银币为无限法偿货币,具有强制流通的能力;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本位币所含的一定成色、重量的白银的实际价值相等,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现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和输入。6.格雷欣法则:指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即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7.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是:(1)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2)实行固定汇率制。(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助性储备供应。(4)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8.牙买加体系主要内容:(1)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2)汇率安排多样化;(3)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包括①运用国内经济政策。②汇率政策。③通过国际融资平衡国际收支。④通过国际协调来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⑤通过外汇储备的增减来调节。第三章国际交往中的货币与汇率1.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行市,是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或者说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3.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4.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国货币。5.基准汇率:选定一种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外币作为基本外币,制定出它与本币之间的汇率,这个汇率就是基准汇率。6.套算汇率:根据本国基准汇率与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套算出的本币与其他非基本货币之间的汇率,被称为套算汇率。7.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8.浮动汇率则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9.汇率的决定因素: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因素不同。⑴金币本位制下,两种金属铸币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是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基础。外汇市场上货币供求变化也影响汇率水平,但波动的幅度受到黄金输出入点的限制,市场实际汇率围绕铸币平价在黄金输出入点之间上下波动。⑵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下,货币汇率由两种纸币所代表的含金量之比即法定平价决定,汇率波动幅度不再受黄金输出入点的限制,各国政府运用外汇平准基金稳定汇率。⑶信用货币制度下,按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两国纸币之间的汇率由两国纸币各自所代表的价值量之比决定。西方其他经济学家分别从购买力平价、心理因素以及利率平价等多种角度来说明汇率的决定。10.铸币平价:两种金属铸币含金量之比。11.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和中央银行的管理与调控。---------------------------------------------------------------------------------------------------------------------------------第四章信用的演进1.高利贷的特点是利率极高且不稳定.2.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与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3.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4.直接融资优点:第一,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率。第二,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成本较低,投资收益较高。缺点:第一,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的限制比间接融资多。第二,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第三,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比间接融资的风险大得多,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5.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的优点:第一,灵活便利。第二,安全性高。第三,规模经济。局限性:第一,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减少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第二,金融机构要从经营服务中获取收益,从而增加了筹资者的成本,相对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6.现代信用的作用: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利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扩大社会投资规模、增加社会产出;创造和扩大消费,通过消费的增长刺激生产扩大和产出增加,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如果对信用利用不当,则会导致信用风险的积累、爆发,经济泡沫的生成,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7.泡沫经济: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的偏离期基本价值。主要表现为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后大幅度的下跌,先暴涨然后暴跌,暴跌后这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回归到基本价值。8.信用机构类型:信用中介机构、服务机构、管理机构。9.社会征信系统:信用档案系统、调查系统、评估系统、查询系统、失信公示系统。第五章企业信用1.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首先是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信用规模受商品买卖数量的限制。其次是商业信用方向受到限制,商业信用通常是由卖方向买方提供,而不能逆向进行。再次是商业信用的期限限制,信用期限受企业生产周转时间的限制,时间较短。3.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4.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在银行信用中,银行充当了信用媒介。银行信用的资金来源于社会各部门的暂时闲置货币,可以达到巨额的规模;它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既独立于商品买卖活动,又有广泛的授信对象;它提供的存贷款方式具有相对灵活性,期限可长可短,数额可大可小,可以满足存贷款人各种不同的需求。5.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具有密切的联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完善。当商业票据进行票据贴现时,商业信用就转化为银行信用。银行信用能够突破商业信用在融资规模、方向、期限上的局限,是重要的融资形式。同时,在市场经济中,商业信用的发展也日益依赖于银行信用。6.政府信用是指以政府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7.政府信用的形式:发行政府公债;发行国库券;发行专项债券;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8.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9.消费信用的形式: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10.出口信贷的特点:第一,附有采购限制,只能用于购买贷款条约所指定的产品,而且都同具体的出口项目相联系。第二,贷款利率低于国际资本市场利率,利差由贷款国政府补贴。第三,属于中长期信贷,期限一般为5~8.5年,最长不超过10年。第六章利息与利息率1.利息是借贷关系中资金借入方支付给资金贷出方的报酬。2.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的比率。3.收益资本化: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金,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即本金=收益/利率)。4.官方利率是一国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5.公定利率是由银行公会确定的各会员银行必须执行的利率。6.市场利率是按照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即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7.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在西方国家,基准利率通常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在我国主要是中央银行对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8.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9.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率,二是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例。10.利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与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税收;政策因素包括一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等,其中,以货币政策对利率变动的影响最为直接与明显;制度因素主要指利率管制。11.决定和影响我国利率的主要因素有:①利润的平均水平;②资金的供求状况;③物价变动的幅度;④国际经济的环境;⑤政策性因素。12.违约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的收入会随经营状况而改变,因此债务本息的偿付能力不同,这就给债务本息能否及时偿还带来了不确定性。13.利率的一般作用:在宏观方面,利率能够调节社会资本供给、调节投资以及调节社会总供求;在微观方面,利率能够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诱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引导人们选择金融资产。14.限制利率发挥作用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利率作用的发挥受到种种限制。这种限制主要有利率管制、授信限量、经济开放程度、利率弹性等。利率管制有可能因制定的利率水平不恰当或调整不及时,而限制利率作用的发挥;授信限量可能导致信贷资金的供求矛盾进一步激化,扭曲利率体系的结构和层次;经济开放程度低会使整个利率体系失去弹性,作用的发挥就有很大的局限性。12.利率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要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即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即一种利率变动,其他利率随之变化的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即使利率真实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并使资金借贷双方都有利可图;合理的利率结构,即体现经济发展的时期、区域、产业及风险差别。包括利率的期限结构、行业结构以及地区结构等。13.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利率的运行机制。---------------------------------------------------------------------------第七章金融机构概述1.金融机构的功能是:提供支付结算服务;融通资金;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服务便利;改善投融资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转移与管理。2.金融机构经营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的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经营内容是货币的收付、借贷及各种与货币资金运动有关或与之相联系的各种金融业务;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主要是货币资金的借贷或投资关系,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金融机构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金融机构的危机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甚至引发严重政治或社会危机。3.管理性金融机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监督职能的机构。4.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1)金融机构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2)兼并重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进行整合的一个有效手段;(3)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4)金融机构的风险性更大、技术含量更高;(5)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第八章银行类金融机构1.货币经营业:是专门经营货币兑换、保管及收付的组织,是银行早期的萌芽。2.1694年第一家现代银行——英格兰银行3.银行经营的特殊性:银行经营的商品是单一的货币,作为特殊的企业,它具有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