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时润东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摘要: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普及率最高的人群,在我国5.13亿网民中,大学生网民位居榜首。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同时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难以自拔的问题。我国在校大学生网瘾者的数量已超过30万,其中重度网瘾者数量达4万人之多。大学生网络成瘾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思想行为问题乃至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不仅掣肘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也事关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本文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满足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瘾产生的原因,认为大学生网瘾的形成同过度依赖网络来满足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不无关系。同时提出一些相关的心理疗法以及预防策略,进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行为认知理论前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学习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网络具有虚拟性,匿名性的特点,存在着极大的危害。大学生网络成瘾综合症便是其典型的产物。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13所高校的调查显示,80%中断学业(包括退学、休学)的大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成瘾。同时,还有在读学生因为网瘾出现成绩下降、学分不达标的情况,其中一些学生被降级、试读,濒临退学边缘。现今,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日益突出,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势在必行。一、网络成瘾的基本内容(一)网络成瘾的定义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简称IAD),临床上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简称PIU)。是指因对网络的过度使用而对生理、心理及社会带来的危害的一种现象。其主要特征是: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必须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不能上网时出现异常情绪体验,学业失败、工作绩效变差或现实人际关系恶化,向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症状反复发作等。(二)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Young作为最早研究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家,认为在《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上列出的所有诊断标准中,病态赌博的诊断标准最接近网络成瘾的病理特征。因而他对赌博成瘾的10个诊断标准加以修订,形成网络成瘾的测量工具。该问卷有8道题:(1)专心于网络;(2)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3)不断试图减少网络的使用;(4)当减少网络使用时会出现退缩症状;(5)时间管理问题;(6)面临着环境的压力(来自家庭、学校、工作);(7)对周围的人隐瞒自己的上网行为;(8)由于网络使用而导致情绪的改变。如果被试对其中的5个题项给予肯定回答,即可确诊为网络成瘾。这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诊断依据。(三)网络成瘾的表现及症状(1)突显性网络成瘾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控制,上网成为其主要活动,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强烈的渴望。(2)情绪改变如果停止使用可能会产生激怒、焦躁和紧张等情绪体验。(3)耐受性成瘾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以前曾有的满足感。(4)戒断反应在不能上网的状况下,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体验。(5)冲突网络成瘾行为会导致成瘾者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如与家庭、朋友关系淡漠,工作、学习成绩下降等;与成瘾者其他活动的冲突,如影响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和其他爱好等。成瘾者内心对成瘾行为的矛盾心态: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又不愿放弃上网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6)反复(四)网络成瘾的类型对网络成瘾类型的划分,国内外研究者的认识或结论是一致的。Armstrong较早对它作出了划分,认为存在五种类型:1.网络色情成瘾指沉迷于浏览、下载和交换色情图片、电影、文字等内容,在线进行色情交易,或者进入成人话题的聊天室。2.网络交际成瘾上网者利用各种聊天软件以及网站的聊天室进行的人际交流(包括网恋),将全部精力投注于在线关系或是虚拟感情中,用在线朋友取代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家人。3.网络游戏成瘾指网络用户不可抑制地长时间过分沉迷于计算机游戏。此类成瘾者通常见于青少年,他们将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花费在网络游戏中。4.信息超载指花费大量时间强迫性地浏览各种网页以查找和收集信息,包括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无用的、无关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5.网络强迫行为指网络用户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冲动去进行强迫性的在线赌博、网上拍卖、购物或进行股票交易等。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基本情况(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网络打破了广播、电视、报刊作为信息传播的三大传统媒体“你说我听”、“你播我看”、“你写我读”的传播与受众的关系,具有表达的自由性、信息共享的平等性、信息存在的虚拟性、信息交流的无中心性等基本特征,以及倡导平等、张扬个性等深层特征。面对互联网构建的虚拟世界,当代大学生表现出极高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热情,课堂、实验室、图书馆等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已布满了网络的触角。。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月的报告,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5.13亿,学生群体在网民中的所占比例仍远远高于其他群体,接近1/3的网民为学生,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校的大学生。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2万,其中,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5.6%)最高,而这一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中在校大学生的比例又最高。(二)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危害1.对生理的影响网络成瘾的大学生长时间“泡”在网上,缺少必要的锻炼和休息,对其视力、骨骼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2.对心理的影响(1)影响健康人格的塑造。上网者大多以假面具来伪装自己,可能使人失去自我感和现实感,形成软弱、虚幻的人格。出于好奇性而上网者容易导致异装癖、同性恋倾向等不健康人格。(2)产生认知不协调。认知不协调的突出表现是浏览信息数量增多,但接触信息种类却在减少;上网时间增加,感受信息阈值却在递减。(3)导致人际交往心理变异。包括信息选择失度;情感自我迷失;道德意志弱化;行为角色混淆;网络人格异常。3.其他影响网络成瘾会导致个体学习成绩下降、引发社会难题,目前,在校大学生因迷恋网络游戏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旷课、逃学的现象日益普遍。网络成瘾首先会造成时间管理问题,网络成瘾的大学生由于难以抗拒的上网冲动,在网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做那些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这不仅使大学生宝贵的时光流逝,也影响到大学生方方面面的发展。网络成瘾会增加家庭的负担。大学生的上网费用基本上都有父母垫付,很多家庭是倾尽全家收入来供其上大学,而具有网瘾的大学生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这无疑给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网络世界,人的行为都可以从人的需要追根溯源。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7层,第一层为生理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玩、性等,第二层是安全的需要;第三层是爱与归属的需要;第四层是尊严的需要;第五层是求知和理解的需要;第六层是审美的需要;第七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相信人类的需要是呈层级分布的。他认为一至四级的需要属于缺失需要,五至七级的需要属于成长需要。网络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无非就是在这些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之中,不可能超越其外。那么就根据此原理探索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1.我国大学生年龄基本在17-24岁,处于青春中后期,生理发育已成熟,对性充满好奇,渴望与异性交往。高中阶段由于高考压力,忽略了对异性的交往,大学阶段相对自由,加上思想活跃,受西方文化和多种媒体如电影、电视、书刊等的影响较多,潜意识中对异性的渴求尤为强烈。网络的开放性与匿名性可以为在网上吸引异性的注意力、获取异性的好感、直接对异性表达爱意提供极大的便利。因此,谈情说爱往往成为许多大学生上网聊天的主要内容,而一旦发展成网恋,往往就会沉溺其中无法自拔。2.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不少学生缺乏生活锻炼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大学里很多事情都要学会自己做,因而在入学后的一段时间里会遇上许多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挫折。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刚进入大学时,与新同学不熟悉,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不愿意或不好意思与同学交流,找网友宣泄就可能成为比较理想的方式。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对网络的依赖心理,沉湎于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网络社会成了他们精神生活的支柱,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受到影响,健康的性格和人生观的养成受到影响。3.网络可以相对安全地以比较低的交际成本来满足人们的社会交际的需要。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现实交际的同学而言,在虚拟世界里,他们可以重新塑造一个形象,一个隐藏自身缺点、增加更多优点、能够吸引他人的形象,可以抛开现实生活中他们对社会交际的焦虑。4.网络信息资源种类多、数量大、更新快,而且是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的立体化传播形态。大学生处于人类的心理断乳期,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渴望了解书本外的各种知识、信息,了解外部世界。网络的功能齐全、信息丰富、雅俗共赏、自由开放等特性正好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求知需要。5.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正是其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特别渴望自我价值得到肯定。在现实世界里,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还面临着诸多限制,可是在网络虚拟世界,如网游、社区、论坛,人们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不仅可以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价值追求,得到一种虚拟的价值认可和成就感,甚至于还很容易获得某种短暂的高峰体验。强烈的个体价值实现欲望与网络提供的相对容易的价值虚拟实现方式,往往会导致一些大学生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而最终患上网瘾。总之,网络这个相对自由的意识流环境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引发出人们各种潜在的欲望和需要,上网时间越长,自我克制的能力反而越容易丧失。强调个性需要忽略社会责任,强调现时满足忽略道德底线的基本要求,最终导致和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当网络成瘾时,网络世界对个体精神的满足从最初的逃离现实转向在虚拟世界建立了一套与社会现实需要背道而驰的价值观、伦理观。在网上的自我发展和实现的需要得到了虚拟的满足,甚至于能够获得短暂的高峰体验,但个体内心却深深意识到自身与现实越来越格格不入,周围的环境也以否定的态度看待网络世界的价值实现,形成内心焦虑,进而出现沟通交流的障碍,最终表现出非常典型的社会疏离等特征。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治疗方法(一)认知疗法认知疗法是美国学者贝克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该疗法认为心理紊乱是由患者错误或不合理的信念和看法引起的,通过现实的评价,并矫正其歪曲的或功能障碍的想法,可以达到情绪和行为上的改善。认知疗法过程主要包括认知重建、自我辩论、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等。张朝、于宗富个案报道采用以认知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网络成瘾患者,经过认知治疗后,患者领悟到了自己过度上网来自于错误的认知,并且建立起了正确的认知方式,取得了一定效果。高磊,李振涛采用李振涛教授所创立的内观-认知疗法治疗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文章完成法(SCT)、容纳他人量表、SCL-90、EPQ等测查进行评定,结果治疗7天后,患者各项测查减分明显。结论是内观—认知疗法对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障碍问题,有确切、良好疗效。(二)行为疗法行为疗法以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基础,坚持效仿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把人的行为和外在的环境视为考察对象。行为疗法就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外在因素,改变原有的不良行为或行为。具体来说可以采用的几种方法有:1.设定目标法就是借助一些工具来提醒网瘾者,进而控制上网时间。2.强制法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如果在出现某种行为之后得到奖赏,那么这种行为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就会持续和反复出现。成瘾者可视戒除的进展情况给自己以小小的奖励或惩罚,但要注意其内容与上网无关。奖惩措施可以有自己或别人来执行。3.转移注意力疗法通过参加学校丰富的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空闲时间,使自己没有时间上网。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读书、听音乐、打球、游泳等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或通过学校的社团组织对上网的学生进行规范和引导,逐渐减少学生对上网的依赖。四、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疏导有道是“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对于那些迷恋上网但是未形成网瘾的大学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