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社会调查调查目的调查当代大学生关于择业就业的目标、因素、需求等观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探讨现代大学生就业趋势、误区,树立我们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通过对大学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适应就业形势,满足社会需要,以促进毕业生及时、充分、顺利就业。调查对象与形式通过网络问卷进行调查,大学生网友作为调查对象。调查过程及结果统计职业价值观也称职业意向,是个人希望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也就是个人对某一项职业的希望、愿望和向往。职业价值观是个人职业价值观的直接反映,职业价值观是个人对某一职业的价值判断。为了了解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我们选择了21项指标,利用吴谅谅等人“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应用心理学,2001年第7卷第3期,18-23)中使用的项目,每一个职业价值观项目被分成“非常重要、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非常不重要”五个等级。每个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在选择职业时是如何考虑各个项目的重要性。使用统计软件SPSS11.0对调查问卷的原始数据进行因素分析:1.“您奋斗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动机是什么?”统计选项小计比例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88%回报家庭与社会1616%适应社会3838%找个好工作生活的更好66%证明自己的价值1818%出人头地1414%其他0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002.职业价值观的因素分析3.职业价值观各项目的分值排列调查结果分析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具有以下特点:1.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是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毕业生择业的首要标准,这说明毕业生在择业时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而是更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与特长的施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长远的人生发展目标。调查结果(选择自我实现需要的1903人,占48.2%)反映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毕业生的一个主导需要,但此处的自我实现正如罗尼在分析中国和日本职业价值观时所指出的那样:这种自我实现是一种集体化的自我实现,因它是以得到集体和社会的承认为基础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认为:在社会完全平等竞争的情况下,自身价值的实现过程也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与调查结果一致:大学生在强调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强调了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更注重是否有利于自我的发展,而把对职业的社会声望因素和经济收入的考虑放在次要一点的位置。2.择业地点上优先考虑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毕业生的主导需要。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才能、自我发展是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大学生在择业取向上也倾向于选择那些更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大城市。生存需要是毕业生的第二主导需要(选择生存需要的1204人,占30.5%)。生存需要是基础,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目标,而且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而且它们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大学生的行为中发挥作用的。毕业生在择业取向上优先选择那些经济收入高、工作条件好的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在注重发挥个人才能的同时他们又希望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有24.9%的人选择“经济收入”作为择业的首要标准。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特区成为大学生择业的首选目标,主要是因为它们能同时满足大学生的两个需要。3.大学生追求美好的生活、理想职业和个人前程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或追求有“钱途”的职业,或思想保守追求稳定的职业,注重的是高收入、工作舒适稳定、名声高、地位高,从现实看,并不能尽如人意,因为人选择职业,职业也选择人。考虑就业要切合实际,符合社会需求,要把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从社会就业现状来看国内高校大力扩招,大学生数量猛增,给用人单位有了更多的选择,用人单位除了文凭外,更加注重能力和经验,许多公司都不愿意花钱培养人才,更愿意招能立刻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员工。其实,对于大学生来说,要用长远的目光,来规划你的未来,一份好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这个企业能否为你提供一个完善的发展空间。比如你进入岗位后,可以有系统培训的机会,有晋升的空间;其次,就是有一个好的工作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些却往往都被别人忽略了。如果能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更好,如果不能,也不会太强求。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认为,一个人只要有能力,就应该为社会做贡献,回馈自己的价值,人生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对于工作,他们还希望能拥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合理的工作时间,以提高工作效率;拥有培训机会,工作之余能不时为自己“充电”。还有些想创业又苦于没有资金基础的大学生,希望社会能给予他们资金方面的帮助,而有的则不想太依赖社会的资助,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调查建议1.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力度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从低年级开始职业生涯指导,采取培训、就业指导课的形式,主要加强人际沟通、表达能力等的培训,正确分析就业形势,加强实践。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更是大学生求职择业的需要。因此,必须继续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强化服务职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指导,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主动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要鼓励他们勇敢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2.大学生应面对现实,主动树立与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择业观当今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迫使毕业生选择职业除了重视自身的发展,还要考虑保健因素,不再追求虚名,更加讲究实利。根据调查结果反映毕业生普遍具有强烈的成就感。具有高成就感的人的特点是:事业心强,比较实际,敢冒一定风险;这种人把个人成就看得比金钱更重要,从成就中得到的鼓励超过物质鼓励的作用,把报酬看作是衡量成就大小的工具,具有高成就感的人对企业和国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普遍的、强烈的成就感要求,反应在职业价值观上,则表现出对职业较高的期望,如追求很高的工资、奖金,对社会地位以及受到尊重的要求较高。这些要求也是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是无可非议的,但现阶段,特别是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问题还将持续存在的情况下,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存在的较大差距使大学生不可避免地遭遇挫折和压力,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需转变观念,使大学生合理定位。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也应尽快实现从“高级专门人才”向普通的务实的具有专业知识的劳动者的转变,对自我的精英意识、特殊身份意识应即时消除。调查意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我们看到自己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的位置,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同时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使同学们能够潜心思考自身以后的发展问题,不断地去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实践使同学们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使同学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场地和对象,大多数情况下,同学们要自行组织活动,要独立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束缚和限制,同学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兴趣高涨,思维也空前的活跃起来,常常会有创造性的想法,在实践中敢于开拓、创新。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只看重职业本身的价值,还应看到职业对社会的创造和贡献。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个人只有在工作中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事业首先是具有社会性的。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必须看到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并主动承担这种责任,这样的职业价值观才是高尚的,在这种高尚的价值观的驱动下,就能克服困难,就容易取得巨大的成功,才能为社会做出杰出的贡献,才能为世人所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