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粗心的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比如考试的时候经常在简单题目上犯“小错”,我把这些家长口中的孩子称为“粗心的孩子”。相信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多避免“小错”的发生。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呢?下面乐易学网校将举例说明。有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名叫小东,他身上有很多优点:乖巧、认真、学习努力,师长们都很喜欢这个小男孩,但小东有个小小的缺点——几乎每次考试都会犯小错,因此从未考过满分,他丢分的原因不是不会做,仅仅是粗心。每次试卷发下来,他都会很伤心地哭鼻子。小东家长都是急脾气,每次考试后都免不了训斥他一顿,教育他下回一定要注意。结果是每次考试后都会有相同的一幕发生。家长应该怎样帮小东这类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呢?很多小学生家长会为孩子学习上的粗心而烦恼不已,急脾气的家长往往会对孩子大发雷霆,事实上任家长苦口婆心地一次次教导,孩子却屡教不改。家长们应该明白,孩子的“粗心”并不是简单的一时疏忽,还有可能隐藏着不为家长所知的复杂原因,只有找到这些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从而彻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小东考试经常犯错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是过于自信,对自认为很简单的题目比较轻视,看题不仔细造成解错题意,或运算马虎导致结果错误;或者是小东太看重考试,心情紧张,容易引起头脑空白,无论简单题还是难题,解答时都有可能出现偏差,等考试结束时才发现自己的错误;再或者是小东的感统协调能力不太好,直接表现为眼睛看到的、心里想着的和手里写下的可能会不一致,这是典型的感官统合能力有欠缺;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是小东学习知识不扎实,加上心绪浮躁,掌握的知识不牢固,考试时出现了短暂的思维模糊,直接影响了答题的准确性。找到孩子粗心的主要原因,家长才可以帮助孩子。我给各位家长如下一些建议。第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学习时,注意对知识点的牢固掌握,写作业时注意力集中,心情不要浮躁,作业力求答一道对一道,养成答后检查的习惯,及时改正发现的错漏,如果忽视检查,最后家长发现作业有错的,可以给以一定的惩罚。还要养成仔细观察和认真推敲的习惯,如分辨词形相近的英文单词、区分意义相近的数学概念、区别汉字中的近体字等等,只有认真成习惯,考试才不会掉进出题人的陷井,才不至于总在事后后悔。第二,帮助孩子正确看待考试考试其实就是一次作业,只要平时都学会了,作业都能做对,那么考试就不会有问题,如果太在乎考试的结果,怕考试时出错,反而更容易出错。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考试结果的过高期待,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轻松上阵才能考出好成绩。如果孩子在考试中还是出了点小错,家长也要安抚孩子,其实孩子自己心里更难受。第三,帮助孩子做脑、眼、手的统合练习家长也可以在家帮孩子做这样的练习,比如看图说话、听写、练习等等,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需要耐心和细心的事情,如写毛笔字,缝纽扣、串珠子等,都可锻炼孩子脑、眼、手的协调能力。有些课外辅导机构也有这样的训练,如果孩子确实在这方面有欠缺,不妨带去接受这样的训练,对克服出错的毛病会有好处。第四,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谨慎有序的习惯家长不妨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锻炼他们的责任心和秩序感。平时做事不敷衍了事,做作业和考试时才不会粗心大意,才不会掉以轻心。很难想象一个万事不放心上、做事丢三落四、拖拖拉拉的孩子能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一、写不好作文原因作文一直是儿子的一个弱项,不是没话说,就是立意不高。总之是拿不到高分。家长回答:作文首先立意要高,要积极向上,还要多读多看,要肚里有货,才能写出好文章。我对儿子说:虽然现实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事。但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要热爱生活,热爱读书,要想“作文”先要“做人”,只有思想提高了,胸襟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才能写出认识深刻、旨趣高雅的好文章来。二、错题集的运用错题集儿子一直没有好好运用起来,他总是认为:错题集就是一味重复的做错题,没有用处。家长回答:错题集并不是一味重复的做错题,而是要找出差距,在加分上做,即在做好试卷分析的基础上,看看还有多少加分的空间,要注意的是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做试卷分析,这样所谓的错题所代表并不全是错误了,而是可以增加分数的宝贝题了。三、关于陈题的问题孩子一遇到陈题就会做错,怎么回事?家长回答:所谓陈题就是以前做过的题目,要小心陷阱。这类题目一般是暗藏玄机。在细微处变化,孩子们一看是做过的题目,往往不再认真审题,提笔就做,结果就会失足掉入陷阱。丢掉不该丢掉的分数。这是考试时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单纯、最不应受到伤害又最容易被伤害的群体。弱小而又敏感的他们对大人的评价已经可以形成一种心理反应。你的肯定会让他/她心花怒放,你的一句无心的责备,也会在他/她幼小的心里形成难以磨灭的阴影。为了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一份快乐的记忆,请不要对他们说以下的话:1、“傻瓜、没用的东西。”2、“你简直是个废物。”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6、“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7、“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8、“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9、“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10、“你又做了错事,简直是坏透了。”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列入“笨孩子”之列,但他母亲一直在鼓励他,说他会成功,终于,爱迪生成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我们许多家长缺少发现,缺少培养的方法,而使“天才”与自己的孩子擦肩而过孩子“犟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服教导,不尊重大人。许多家长还会因此天天大骂训斥孩子。其实,孩子“犟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实行有效的教育。有时因为大人的批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孩子才“犟嘴”的。这是孩子为澄清事实而进行的“自我辩”。这时候,家长应该耐心听取孩子的辩解,并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予以表达。试想,这种尊重事实、不向权威屈服的品质,不正是我们大人所赞誉和追求的吗?怎么当它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时,我们反而受不了了呢?有时,孩子是为了掩盖过失而“犟嘴”的。在我们已经清楚地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往往很难容忍孩子的这种“犟嘴”。有许多家长在这时往往会以拳头代替教育。因为在家长看来,这种“犟嘴”就是撒谎。如果我们能冷静地分析一下,也能从这种“犟嘴”中找出其中的“缘由”。幼儿心理学认为,当儿童开始掩饰自己过失时,说明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道德标准,并且学会拿它来和自己的行为相对比,作出初步的道德评价。又由于幼儿期的道德观念并不十分稳定:因此,在一定的环境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事后,在大人的暗示之下.孩子的初步道德评价能力起作用了。他们往往知道自己错了,可又怕承认错误,因为他们怕被权威”--大人认为是“坏孩子”,于是就通过“犟嘴”来掩饰过失,力图保住“好孩子”的形象。遇到这种情况,做家长的绝不可犯急躁情绪,应该耐心细致的引导孩子,使之认识到:犯了错误不要紧,重要提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已经犯了错误,为了掩盖它再犯另外的错误(撒谎)是错上加错。同时,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个犯了错误的“好孩子”。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是孩子“犟嘴”的根源,也是孩子今后改正错误的动力。有时,孩子“犟嘴”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这是一种“自以为是”的“犟嘴”。比如,家里来了小朋友,孩子却不让小客人玩自己的玩具,大人说他,他还认为自己的玩具就有权不给别人玩。这样情况说明孩子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能力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这不是通过一两次谈话就能解决的,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如看图书、讲故事等来帮助孩子提高道德认识。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总之,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的“犟嘴”,因为以训斥打骂来对待孩子的“犟嘴”,会使孩子不愿与大人交流,自我封闭,甚至变得孤僻不合群。2008年3月初,北京某重点大学大一学生周超在寒假结束返回校园时,最大的感受就是“翻身得解放!”新生的青涩褪去,也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的节奏。他开始体验和高中完全不同的生活。从大一第二学期,他不光加入了足球队、篮球队,对魔兽、征途、CS等网络游戏也样样着迷。每天平均有四五个小时在打游戏,有时候整天憋在宿舍里玩游戏或聊天,饿了吃片面包或者叫个外卖。“反正天高皇帝远,父母老师都看不见。再说我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任务,考上了重点大学,也该好好犒劳自己一下了。”周超有些报复似地说。近日,被评为“最牛愤青教授”的浙江大学教授郑强在一次演讲时说到,中国学生上大学后沉溺网络,盲目恋爱,是因为小时候没机会玩造成的。这番热辣言论自然引起无数争论。中国孩子的童年真的如此压抑?孩子到底该不该玩?4月14日~18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一项在线调查(1155人参加)显示,45.8%的人感觉高中以前偶尔能玩得比较开心,多数情况下提心吊胆玩不好,19.9%的人感觉没时间玩,52.2%的人由于小时候不能玩,上大学或者长大后出现了“反弹”,开始大玩特玩。“我不想学!我想出去玩”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的孩子,说起弹玻璃球、捉迷藏、扔沙包、跳房子、挑冰糕棍儿这些游戏,人人都有一肚子的经验和美好回忆。可是,今天的孩子还有几个能享受到这些老游戏的快乐呢?今年已经6岁的博雅听记者说起这些游戏,羡慕地直摇头。“妈妈今天让我学钢琴,明天安排我学英语,后天又带我去画画,反正一会儿也不能让我闲着。我其实什么都不想学,我想出去玩!”博雅哼哼唧唧,撅着嘴跟妈妈做着这样的反抗。博雅的妈妈冯女士也很无奈,现在很多重点小学招生都要求有获奖证书、考级证书,你不学能行吗?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7年5月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4~12岁的城市儿童都过着忙碌的“上班”生活。在4~10岁的儿童中,51.6%的人上了课外学习班或是特长班,其中近三成上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课外班。在10~12岁的儿童中,“上班”的比例达到61.9%。四川教育学院王彤副教授认为,家长应改变心态,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让他快乐,把孩子当做容器,一味填鸭未必能给他带来快乐。本次调查中,31.1%的人感觉自己童年没有玩够是由于父母不允许,27.2%的人认为是学习太紧张,没有时间玩,13.5%的人是因为老师不允许。据各种调查显示,学习压力过大及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成为孩子们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41%的孩子认为压力来自老师,31%的孩子认为压力来自父母。当问到你曾经想玩什么被父母阻止过时,参与调查的公众给出的排名依次是:看电视(33.9%),玩电脑或网络游戏(30.2%),跟小朋友一起玩传统的户外游戏(16.0%),玩什么都受限制(10.3%),参加打球等体育活动(5.7%)等等。“游戏其实不是玩”周超说自己现在如此“堕落”,是因为小时候被压迫的太厉害造成的。他上小学时就迷上了足球,每次他想出去踢球,都得软磨硬泡地哀求妈妈的批准。妈妈大部分时间都不会通融,原因就是怕影响学习。“你不好好学习怎么考高中?考不上高中怎么考大学?不上大学哪有好工作?”周超对妈妈当年这一连串的质问头疼不已。有时候他也会以扔书、不好好吃饭等方式进行抗争,但基本上没什么作用。“我唯一的兴趣,在跟他们一次次的激烈交锋后都被扼杀了,更不要提去玩别的什么了,从小到大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他们的字典里只有‘考大学’这三个字。”周超至今说起来还有点儿愤慨。调查显示,22.1%的人认为孩子该玩的年龄就应该让他们玩,不能过分约束,52.2%的人表示由于小时候被压制不能玩,上大学或者长大后出现了“反弹”,开始大玩特玩的现象。“中国的传统教育使很多家长抱有这样的想法,玩就是浪费生命,早点开始学习是件好事。多学点将来才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