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数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思考【摘要】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新课程设置的新领域,理解和把握这个领域,对于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数学教学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会发现一些看似热闹、自主的实践与综合活动课仍然处于一个尴尬、低效的境地,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为此本文将试图分析现阶段“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度解读人教版教材中关于“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及作用,并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准确定位目标是前提,提前设计活动是基础,有效开展活动是关键。【关键词】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现状教材分析教学策略一、“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现状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实践与综合应用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而产生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阵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新课程设置的新领域,在课堂实施层面积累的和可以借鉴的经验相对比较少,同时有效地开展也并不那么容易,所以这块内容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和调查,课堂的开展主要存在着这样的一些问题:(1)不愿开展一些教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习惯的束缚,还是偏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落实,而且实践与综合应用又没法直接在试卷上得以体现,认为对提高数学成绩无用或者效果不大,还不如实实在在地弄些练习让学生做。一些教师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素材,或者疲于活动材料的准备,从而对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望而生畏。(2)开展不准由于一些老师平时不愿意多花时间去潜心研究,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及特点把握不准,在教学上就会出现一些偏差:有的教师把它上成了“复习整理课”,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以获取系统的数学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有的教师把它上成了“计算训练课“,将该由学生去完成的实践、调查、操作等活动由自己包办代替,直接告诉学生一些数据,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解答。有的老师则把它上成了“手工制作课”,做着一些简单、无数学思维含量的活动。例如:在一次关于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上了一节”制作年历“的公开课。从推算老师的生日入手,花了好几分钟的时间才引出年历,然后又费了好几分钟欣赏交流各种收集的年历。之后教师在学生没怎么思考的情况下就急匆匆地指出了制作年历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后面的半节课差不多都是学生在认真细致地画着、涂着,尽量使自己做的年历卡漂亮美观。铃声响起的时候一些学生还没完成制作,教师只好匆忙地展示了三本学生做的年历,更遗憾的是其中还出现了一本制作错误的年历。这样的一堂实践与综合应用课下来:虽然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学生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但是学生有进行数学思考了吗?很显然这样的课堂缺少了最重要的“数学味”,更像是在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手工课”,制作了一本漂亮美观的年历而以。二、“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内容分布及地位“实践与综合应用”设置为一个独立的内容领域,把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这是对传统数学课程结构的重要变革,也是《课标》具体目标体系的一大特色。在人教版教材中具体编排如下:册数专题名称涉及的知识点第一册数学乐园数的认识、组成,实物统计图我们的校园数与计算,直观统计图第二册小小商店人民币摆一摆,想一想数位第三册我长高了测量、统计看一看;摆一摆图形的认识、观察物体第四册剪一剪平移,旋转有多重质量单位、统计第五册填一填,说一说时间的认识及计算掷一掷组合、可能性及其大小第六册制作年历年、月、日设计校园位置,方向,面积第七册1亿有多大数的认识,空间观念你寄过贺卡吗统计第八册营养午餐排列组合、统计小管家统计,估算,年、月、日第九册量一量,找规律测量,统计,方程密铺密铺、面积第十册粉刷围墙表面积、统计打电话运筹思想、对策论方法第十一册确定起跑线圆的概念和周长,统计,估算合理存款百分数,储蓄第十二册自行车里的数学圆,排列组合,比例节约用水计量,统计仔细梳理并研读了整套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个领域并不是增加一些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且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促进其经验的积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第一学段主要以“实践活动”为主,偏重于巩固积累数学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二年级上册“我长高了”。通过让学生测量身高、臂展、跨一步的长度、教室门的宽度及窗户的宽度,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积累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初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二学段则更多地关注“综合应用”,偏重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运用知识、方法和策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意识,培养应用能力。例如五年级下册“粉刷围墙”。让学生设计一个粉刷校园某块围墙的方案,通过明确工作、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提出方案四个层次的活动,不仅可以巩固有关表面积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虽然教材在每册中都编排了两课时的实践活动或综合应用的内容,但这绝不是指每个学期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就这两个课时和这两个内容。事实上,教师应该以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的角色去把握和组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如我在一位大学同学的博客上就看到这样的一个设计:她在寒假给学生设计了“自制存折”的活动,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将自己的压岁钱做成一本存折,记录“存钱”的时间,金额,钱的来源,(比如谁给你的压岁钱,又如爸爸妈妈为何事给你的奖励等等)。那么以后每次的存取钱(选择自己喜欢的符号)的时候都要做好记录,同时还要计算出每存储一次后的余额。等到了高年级学了利息后,继续利用这本存折来计算利息。这样一个的活动设计很巧妙,既能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的应用,体验存钱的快乐,同时又能很好帮助学生管理自己的压岁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三、“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策略初探(一)准确定位目标是前提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实施“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必经阶段,不仅影响着教学预设的质量,而且还左右着教学过程的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不是单纯追求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和综合应用中获得活动的经验和思想方法,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准确定位活动的目标呢?(1)着眼于教材。教师要能从整体上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教材。应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每个专题的编排意图、主要特点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那么在目标设计的时候就能找准活动的落脚点。例如::三年级上册教材就在学生学完可能性后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掷一掷”,为了让学生能在游戏的形式中探讨和巩固可能性大小。其中包含了“可能性及其大小”等概率知识,同时在活动中也会涉及到有关“组合”的知识和运用统计表与统计图呈现数据等统计知识。(2)立足于个体。新课程主张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最近发展区”;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分层教学目标:基础目标力求面向全体,高层教学目标则照顾有余力的学生,要避免出现优生唱独角戏,差生当看客的场面。(二)提前设计活动是基础在“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开展中,每个专题教材都只安排了一个课时,而我们活动往往都要经历布置任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汇报交流—互动评议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都要很多的前期工作。如四年级下册《小管家》,在课堂教学的前一周,教师就应该要指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完成“一周开支记录表”,为课堂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那么提前设计好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践与综合应用”通常会跟前一单元的内容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所以当我们刚开始进行这一单元教学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做好安排,提前统筹规划,不能等到要上的时候,才去准备,那么此时往往已经有点来不及了。(三)有效开展活动是关键教师在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时往往重视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造成“课上热热闹闹,课后了无痕迹”这样的一些现象,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开展呢?(1)活动要有明确的要求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中,小学生注意力往往容易被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忘记了真正的任务。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干预”,用清楚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按教学目的精心地组织儿童进行实践,使他们的动作思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否则课堂可能就会出现学生茫无目的地实践操作,成为一种典型的“放羊式”课堂,很明显,这样的教学效率是十分低下的。例如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密铺”这节课时,在学生验证平行四边形、梯形、正三角形、圆、正五边形等图形是否能密铺时,就出示了这样的活动要求:①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种进行其中的一种图形铺一铺;②想一想铺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③将铺的结果同组之间进行交流。这样的要求设计,使学生的操作有明确方向,再结合组内的分享交流,不仅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体会到图形密铺的特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获得最大的活动效果。(2)活动要有“数学味”数学课应当赋予“数学味”,而不能由于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失去了课堂该有的“味”。如前面提到的“制作年历”这节课,“这样的数学活动课到底是手工课,还是数学课”?学生把一大部分的时间花在画表格和美化年历上,而数学问题的思考却很少,这样的课堂就失去该有的根。(3)活动要有挑战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在遇到问题时,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能使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他们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剪一剪”时,通过前面让学生折一次剪出了一棵完整的圣诞树,对折两次剪出了2棵连续的圣诞树的体验后,此时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对折的次数和图形的个数之间有什么样的秘密呢?请你联系刚才剪2棵连续并排排列的圣诞树的过程,来猜测一下对折3次会剪出多少棵连续的圣诞树呢?在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下,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思考和充分的交流,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对对折次数与图形的个数间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不仅如此,在知识习得的同时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4)活动形式要多样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开展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如小游戏、小设计、小制作、小调查、小课题研究等,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小调查、小课题研究等往往花费较长的时间,可以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以学生的“长作业”形式进行开展,可延续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如前面提到的“制作存折”,就是一个“长作业”形式的活动;而二年级上册“小小商店”,需要的时间就比较短,可以让学生在一节课内扮演“收银员”、“售货员”“顾客”等角色来体验活动,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和单位间的换算。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活动,都应该使数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突出数学实践活动的应用性。“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的开展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让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且行且思,使“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真正成为学生获得数学经验、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欢快乐园。参考文献:[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陈永林郑明理,瑞安市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浙江:瑞安市教育局教科研室,2008。[3]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大学出版社,2003。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