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拖县龙潭镇小学赖学玲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不是教师讲学生听,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考虑汉语的文字特点”,“尤其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阅读教学就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五、教学环节要简化。一、文本解读要准确。三、课前预习要到位。二、教学目标要明确。四、“语文味”要浓厚。六、教学过程要实在。一、文本解读要准确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教师要以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的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感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一、文本解读要准确第三步,作为一名编者,“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从编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文本,明确编者是如何将课标落实到每一篇具体的课文中的,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从一组课文,整册教材乃至整个小学语文学习阶段中的地位和作用去思考,正确把握教材。第四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弄清楚“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的问题后,立足学情,依据课标,文本特点及课后练习提示,综合考虑,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二、教学目标要明确我们要明确各年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年段不同,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也不同。低年级——(1、2年级)中年级——(3、4年级)高年级——(5、6年级)二、教学目标要明确1、低年级的教学目标①以识字、写字、学词为重点。低年级的老师一定要给学生打好识字,学词的基础,要培养识字的兴趣,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要使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词汇,而且不只会抄、会默,还能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灵活运用。②重视朗读训练。训练学生朗读。首先,把课文读正确,其次才是读流利,读出一点语气来。读正确,每个字音都要读正确,包括轻声、儿化、变调要读正确,多音字要读正确,要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字句。还要读出长句子当中的词语之间的停顿。我们培养孩子读正确,才能慢慢地建立起语感来。二、教学目标要明确1、低年级的教学目标③指导学生理解少量的重点词句。逐步培养学生能从文中找出重点词句,教给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④积累语言。低年级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从词语到句子,甚至成篇的短文,课文要尽可能让学生背。多读一些好的童诗,童谣,好的古诗。二、教学目标要明确2、中年级的教学目标①继续进行词、句训练。不仅要让学生理解重点的、关键的词句的意思,还要体会它的表达,就是要做到“言意兼顾”。②加强朗读,重视默读。中年级要按部就班地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通过默读能有一点自己的感受,从一边读一边想,到慢慢学会一边读,一边画、批、注,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二、教学目标要明确2、中年级的教学目标③重视段的教学。在中年级,要利用合适的课文,培养孩子把握一段的内容,进而把握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由理清一段的叙述顺序到理清一篇的叙述顺序。一个是把握文章的大意,一个是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这两种能力都是很重要的。④略读课文粗知大意。⑤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样重要。二、教学目标要明确3、高年级的教学目标①继续进行词句训练,重在体会词句的含义。②进行篇章训练,不仅要比较准确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而且要理清文章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注意读写结合,从读学写。二、教学目标要明确3、高年级的教学目标③学习不同文体(诗歌、散文、说明文、叙事写人)文章的阅读。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写人的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情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④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三、课前预习要到位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学习课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只要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实现教学的目标,事半功倍。三、课前预习要到位(一)预习要求有梯度,为学生立标1、低年段预习要求(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两遍。(2)第三遍,边读边划出本课要掌握的生字词。(3)自学生字,做到以下几点:①读拼音识字。②按笔顺书空再描红。③为生字扩词。④想想怎么记生字,准备第二天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4)再熟读课文两遍,要求正确、流利。(5)参照课后思考题再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进入二年级后,可在此基础上对自学生字这一方面增加几点新要求:①根据字体结构、读音对生字进行分类;②将经常出现的偏旁加部首,形成字族;③对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想想它们的近反义词。三、课前预习要到位(一)预习要求有梯度,为学生立标2、中年段预习要求(1)字:有选择地关注字音,进一步辨析形近字,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解词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2)读通课文,归纳自然段段意,尝试分段,初步归纳段意。(3)针对内容的理解,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入四年级后,在此基础上提高预习要求:①能带着四个问题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即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文章是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文章语言文字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描写、修辞手法,有哪些好词好句?学习这篇文章,从中学到什么,有什么启发?②能运用各种符号进行批注。三、课前预习要到位(一)预习要求有梯度,为学生立标3、高年段预习要求(1)读通课文,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2)理清文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搜集并整理相关背景资料。(4)质疑并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5)思考课后问题或交流读了本文后的收获。三、课前预习要到位(二)预习指导有策略,为学生导航有了各年段具体要求还不够,教师必须在其间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学生导航。1、上预读课指导学生预习,引导学生尽快掌握新的预习方法。在提出预习要求后,教师就年段要求的不同,通过预读课对学生进行某一重点要求的具体指导。低年段重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通过上预读课,教给学生自学生字的“抓手”,即抓生字的音、形、义。音:①读准字音;②按读音分类形:①用自己的方法记生字;②按字体结构分类;③换偏旁,形成字族。义:想想生字的近义词、反义词。另外,对有困难的学生要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预习的方法。三、课前预习要到位(二)预习指导有策略,为学生导航中年段重点指导学生利用“四问题阅读法”进行预习。给学生列出这四个问题,提示学生从四个方面整体关注、了解文本,逐步使学生能用四个问题自读,促进学生思考的整体性。在预习过程中,能将这四个问题记录到语文笔记上。高年级重在培养学生感悟文本(做批注),以及思考文章的表达方法。首先针对一篇课文,组织学生总结阅读经验,归纳出阅读过程中的四个思考的问题:①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即审题、辨体。②文章是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即理文脉。③文章的语言文字有什么特点?即品味语言。④学习这篇文章对我有什么意义?即总结、反思和后续学习。三、课前预习要到位(二)预习指导有策略,为学生导航2、分阶段逐步推进对于每一年段的预习要求,要让学生一下子掌握并落实到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针对总体的预习要求仍应分阶段逐步推进。如针对三年级的具体预习要求,可以分两个阶段逐步推进。第一阶段:学生在低年段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通过上预读课指导学生明晰形近字的三个类别: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如“读”和“续”;字形相近,笔形不同,如“巳”和“己”;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如“咪”和“眯”,使学生在预习中能逐步从这三个角度自主进行形近字的罗列和辨析,能记录在语文笔记中。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指导学生掌握归纳自然段意的方法,使学生在预习中能自主运用,同时指导重点在于使学生明白什么才是有价值的问题,以及问题要明白,语言要准确。三、课前预习要到位(二)预习指导有策略,为学生导航3、预习评价预习情况的检查与反馈,是培养预习品质的关键,因此,可以通过同桌互读课文,检查预习笔记和随堂反馈这几方面来检查并督促预习的落实。低年级重在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中年级重在检查学生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情况;高年级重在检查学生课后问题的思考情况。“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充分的课前预习,定能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四、“语文味”要浓厚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即“写什么”,“怎么写”。“语文味”具体表现在能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汉语言是生命跳动的语言,是图景灵秀的语言,是人性灵动的语言,是充盈智慧的语言。所以,对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每一段文字,都要阅读者用心灵去经历,用真情去解读,用智慧去品味,用生命去体验。四、“语文味”要浓厚1、潜心阅读,读出“语文味”学语文的本质是学语言,学生走不进文本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是读,是缺少了读中的品味与体验。学生能走进文本的最大秘诀是什么?也是读,是有了读中的理解、品味与体验。张田若先生曾说:“学习语文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也指出:“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得来,都离不开读。读,它本身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略读和浏览。”这就是说语文课既要“读”又要“阅”,既要书声琅琅,又须“静思默想”。因为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浸染于语境之中,才能调动起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才会使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其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才能越来越深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四、“语文味”要浓厚1、潜心阅读,读出“语文味”因此教学过程中,首先强化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文,进入课文。即一开始就让学生静下心来,充分地读书,一直读到正确、流利、初知大意。其次,在精读阶段,教师可针对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设计一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把握重点段落、句子抓住关键词句读进去,想开来,教师且当个“红娘”,在学生内容理解不到位,情感体会不到位的地方“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从而理解领悟全篇内容,达到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的效果。读出情: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读出方法。读出味:品出语言的丰富、优美、生动、形象、特点、魅力、感觉等。悟出效: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习得法: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的方法。激活思:激活思维,发展思维。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包含以下要素:形象思维(想象、联想)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评价能力等。四、“语文味”要浓厚2、品词析句,诠释“语文味”“语文味”是从对具体词句的分析与鉴赏中散发出来的,文章中的好词好句(音韵的和谐、词语的准确、句式的丰富、修辞的生动),只有细咀慢嚼才能品出芳香的“语文味”。小学语文课文中的语言大多丰富、精湛、耐人寻味,值得反复体察,推敲、品味的语言比比皆是,如能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听其声,辨其味、触其心跳,必能使学生领略到汉语言文字本身的独特魅力,也必能充分享受到品之乐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带着学生领悟词句的精妙,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抓住重点词句,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地进行细细品析,在细咀慢嚼中触摸作者丰富的内心,领悟出作者表达的方法和艺术。四、“语文味”要浓厚3、扎扎实实,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