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石潭记》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并称“韩柳”,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西】向西。【空】在空中。【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凄】使……凄凉。【寒】使……寒冷。2.古今异义【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也指年轻人。3.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把)②卷石底以出(而)③以其境过清(因为)【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成为)【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不可知其源(能)4.常规词语【篁竹】竹林。【珮环】玉制装饰物。【尤】格外。【清冽】清凉。冽,凉。【以为】作为。【卷】弯曲。【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蒙】覆盖,遮掩。【络】缠绕。【缀】连结。【参差】长短高低不齐。【披拂】随风飘动。披,开,分散。拂,摆动。【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依】依靠。【澈】通透,有“照”的意思。【布】散布,铺开。【佁然】呆呆的样子。【俶尔】忽然。【逝】去,离开。【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势】姿态。【差互】参差不齐。【源】源头。【环合】环绕。【寂寥】静寂。【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幽静深远。【境】环境。【过】过于,太。【乃】于是,就。【余】我。【隶】随从。【从】跟从。5、重点句子的翻译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缀,参差不齐。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③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面的竹子树木环绕着,寂静无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④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环境过分凄清,不能长久停留,就题字离开。⑤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翠翕忽。日光往下照射,(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也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二、阅读探究1.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潭中景物第三段写小石潭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突出了小石潭幽静、凄清的特点。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溪源流→潭中气氛(闻声见形)(水→石→树→鱼)(溪身→岸势)(气氛→感受)2.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3.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4.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5.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6.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水清鱼乐。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游鱼、鱼影、日光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却又无处不在写水。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8.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⑴鱼静态的句子:佁然不动。⑵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⑶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9.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⑴动静相应。“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⑵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⑶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10.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7、课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和表现手法谈谈你的理解。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凉的心境。作者运用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11.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12.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侧面衬托水的清。13.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1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5.“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比喻。试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①闻水声,如鸣珮环。②皆若空游无所依。③似与游者相乐。比喻:①闻水声,如鸣佩环。16.用自己的话概括各段大意。第一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石潭概貌。第二段:小石潭的水清鱼乐。第三段:写潭的水源。第四段:潭周围景色及作者的感受。第五段:交代同游者。16、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修辞方法?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第三段主要运用了比喻。17、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怡然..不动,影布石上”是静;“”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水1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凄悲凉。1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在发现小石潭和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凄神寒骨”,一乐一忧似难形容,该如何理解?)柳宗元因被贬失意,忧伤悲凉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的景物让作者感到快乐。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9、久坐潭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答案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11、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作者先乐后忧,两种感情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描写心情的句子:“心乐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因被贬失意,忧伤悲凉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的景物让作者感到快乐。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12、默写填空:①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②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③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④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⑤写鱼静态的句子:佁然不动,影部石上。写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三、迁移拓展19.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20.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①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②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③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32007-2010历年中考试题2007年四川内江市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分C9.3分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斗”“蛇”1分,句意2分)10.2分游鱼清澈的水(每点1分)11.3分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2007年安徽省池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甲](节选自《小石潭记》)[乙](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1)以其境过清(2)乃记之而去(3)窥谷忘反1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译文: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答: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答:15.(3分)(1)因为。(2)离开。(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各占1分)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