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设计与选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学课程设计与选择内容摘要:目前大学课程安排存在部分问题,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个性得不到施展与发展,无法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在大学课程设计与选择过程中,要注重课程结构的灵活性及课程内容的多样性。灵活性在于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问题,多样性在于课程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兴趣与需要,符合教育的需要。从而使学校的教育由单纯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向综合能力型和全面素质型人才的转变。关键词:大学课程;结构设计;内容选择;培养方向对于习惯了之前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的大学生来说,大学的课程多的令他们眼花缭乱,课程分类也比较复杂。大学的课程按大类来说一般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一般指学校或院系规定学生必须修习某课程,学校对必修课一般有统一的要求和安排。一般来说,基础性的知识都作为必修课程。选修是指根据学生个人兴趣或专业需要自由选择修习某课程。这些知识不是基础性的,与兴趣和研究方向有关,这部分知识可以选择。必修课又分为全校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有全校性任选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和跨院系选修课。一个时期以来,“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似乎早已经成了大学内部的流行语,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大学里没逃过课是一种“羞耻”。许多院校也是想尽了办法扼杀逃课之风。这一切的现象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学生求学的态度,更深层次的是大学课程设计与选择缺乏合理性,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学校的课程安排产生厌恶。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育由单纯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向综合型和全面素质型人才转变,课程结构设计趋于合理化、现实化。因此,大学课程安排应该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设置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结构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施展个性、拓展知识。学生通过对各种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综合素质,向综合能力型和全面素质型人才转变。美国大学本科课程设置也在发生变化,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平衡性,课程设置主要表现为四种模式:自由选修型、分布必修型、名著课程型和核心课程型。几种课程设置模式呈现的共同特点为:重视通识教育、注重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强调课程设置的国际化。体系更加注重平衡性,给予学生自行选择课程、自主设计课程结构的机会。培养“专才”与“通才”相结合的人。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开放性、人文性和现实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对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生活保持高度的敏感的意识。我国大学本科的课程设计与选择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包括课程结构设计的灵活性和课程内容选择的多样性。课程结构设计的灵活性表现在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上,适当地降低必修课的比例,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在掌握主修课程之外,还能够对其它主要学科领域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建立在见闻广博的基础之上。选修课比重至少达到一半或60%,且不宜比重过大。如果选修的比重较大的话,会使课程设置缺乏严密的系统性、科学性,造成课程的衔接不畅,影响知识结构的形成。还会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放松学习,避难就易凑学分,影响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否则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关于选修课的设置,一是设置与主修专业和基础必修课有关,学生在限定范围内选择一定数量的课程,即“限定选修”;二是与主修专业或基础必修课关系不大,学生可凭兴趣任意选择,即“自由选修”。其中,自由选修的比重相应加大。这样,就可以把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的必要约束与个人的自由选择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生自行选择课程、自主设计课程机构的机会,达到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独立负责的精神的目标。课程内容选择的多样性表现在同一类别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课程,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需要或爱好的课程,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选择空间。课程的内容上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在范围上必须有一定的广度,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教育内容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内容更具开放性,能够及时接纳科技发展前沿知识,使学生对各种新学科或科学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精神生活的影响保持高度的敏感。课程内容涉及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如:和平与安全、人权和国家主权、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国家制度和重大决策等。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关心人类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有责任心的青年。大学课程设计要实现合理化,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个性发展的需要,必须注重课程设计与选择的灵活化、多样化。课程结构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要、学科体系的完善,不断改进与探索。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