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演奏中想象力与心理素质的作用分析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3-1010:22:29点击:1摘要:就大提琴演奏而言,属于一种表达心理感受、心理感应的特殊语言,属于一种特殊方式。同时,大提琴演也是演奏者、欣赏者心路沟通,产生情感共鸣的重要纽带,在体现音乐审美的同时,需要呈现出音乐具有的想象力、表现力。可见,在大提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较高的心理素质。关键词:大提琴;演奏;想象力;心理素质;作用;分析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随之,很多音乐爱好者纷纷开始学习、欣赏大提琴作品,尤其是在专业高校中。在西洋乐器中,大提琴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占据重要位置,其地位仅次于小提琴、钢琴,具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较广的音域。既可以演奏出低沉的声音,也可以演奏出扣人心弦的高音,其音质比较柔和,富有磁性,很容易触碰听众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在演奏过程中,想要使演奏更加准确,作品更加完美的呈现出来,演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具备丰富的现象力,在演奏的时候,能够更加稳健、专注。一、大提琴概述大提琴属于一种低音乐器,其出现和小提琴在意大利的发展息息相关。17世纪初,在意大利,大提琴已成为歌剧中的独奏乐器之一,占据着核心地位。在刚开始的时候,相关的大提琴作品并不多,大提琴乐器只受到少数人的重视。在17世纪末18世纪中期,不同类型的大提琴作品不断涌现,为对应演奏技术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我国而言,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文化朝着多元化方面发展,很多艺术家的思想被解放。为此,大提琴创作逐渐步入正规阶段,作品逐渐朝着理性稳定方面发展。进而,在我国文化大舞台上,大提琴不断活跃,很多艺术类专业高校学生纷纷开始学习、欣赏音乐作品,大提琴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充分展现了音乐具有的魅力。二、大提琴演奏中想象力、心理素质作用1、大提琴演奏中想象力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需要借助声音的力量,来传达感知,比较抽象。而在音乐演奏过程中,想象是演奏者必须具备的心理要素,需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对音乐作品进行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境。同时,音乐主要是充分利用声音的比拟,巧妙地模仿音乐作品的外在形象,而想象便是它们之间的桥梁,使其有机融合。简单来说,演奏者的想象力越丰富,就越能更加清晰地呈现出音乐作品,有利于听众更好地感受演奏者的鲜明情感、意境。为此,很多艺术家都非常重视想象力的运用。以马思聪的《思乡曲》为例,这是一首带着浓浓思念、惆帐、忧伤的乐曲。在创作该乐曲的时候,作者借助丰富的现象力,巧妙应用深沉、凝重的音调来展现浓浓的情思,而用一种徐缓、悲凉的旋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凄凉、无奈,无限的思想之情,也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作为一个大提琴演奏者,在练习的时候,需要充分利用想象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去表达一个远隔重洋游子的心情,巧妙运用大提琴特别的音色,快速把弓、转换把位相融合,能够更好地演绎出这首《思乡曲》,而这也是一名优秀的大提琴演奏者提高自身演奏水平必须具备的能力。2、大提琴演奏中心理素质的作用在不同类型表演活动中,表演技巧、想象力都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就演奏者而言,是否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直接关乎演奏成功与否。对于一个心理素质较好的演奏者来说,即使不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也能把整首乐曲完整地呈现出来,只是有点木讷无味。但如果一个演奏者不具备必要的心理素质,即使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可能也无法顺利完成演奏任务。可见,演奏者心理素质的高低和舞台上的表演息息相关。为此,在日常练习中,演奏者要对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引起重视。演奏者可以多进行自信心方面的训练,不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使自己的演奏技巧更加熟练,能够灵活应用,逐渐增强自信心,战胜自己表演过程中的胆怯。要学会用心演奏,使演奏自然流露,并不是在舞台上炫耀自己,刻意表达某种情感,去展现音乐的魅力,诠释乐曲,使听众产生共鸣,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还要多注意专注度方面的训练,演奏过程中,要把思想全部放在对乐曲理解、诠释上,从不同角度去体会乐曲中表达的情感,更好地诠释作品,在无形中逐渐培养自己的心理素养,也能具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力。三、结语总而言之,在大提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具备丰富的想象力,较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演奏者更好地去理解、诠释乐曲,还能在无形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不断拓展新的演奏思路。以此,使演奏出的作品更富有感染力,更能使听众产生共鸣,使琴声更加悠扬,充分展现音乐的魅力。(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参考文献[1]孙昕阳.对提高大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的思考和建议[J].艺术科技,2015,04:154.[2]俞星.浅谈想象力和心理素质在大提琴演奏中的作用[J].通俗歌曲,2015,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