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标内容]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教学要求]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基本要求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了解中共八大的召开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况和后果;了解“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破坏。懂得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并形成为增强祖国综合国力而不懈努力的认识。发展要求知道“八字”方针及其作用。说明教学时要注意勾勒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并总结经验和教训。“土地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论十大关系》”、“1956年到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成就”、“周恩来、邓小平为恢复国民经济所作的努力及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二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基本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阐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作用;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体会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说明教学时可联系必修I专题四第二课的有关内容,并通过“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两目内容中的史实来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注意体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的深刻含义。第三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基本要求了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结合对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的主要内容的掌握,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说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学本课内容时要注意与第二课内容的整合。[会考标准]知识条目考试要求及格优秀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①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②中共八大的召开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aaaabbbb▲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②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③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babcab▲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bb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知识与能力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建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轮廓;组织小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以其讨论成果在班级交流;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过程,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能正确反映并符合中国具体实际情况时,就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从而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和思想教育。教学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理论成果;“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经济建设失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第一阶段:经济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第二阶段: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第三阶段:“动乱”的十年(1966--1976年)52576066717375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国营企业的壮大;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国家对经济控制能力的加强;政府倡导的农民互助合作运动,成为向集体化过渡的开端。2、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1953年。内容:“一化三改造”。实质:这是一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的路线。总路线规定的“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发展生产力。总路线规定的“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既变革了生产关系,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发展生产力(建设)和变革生产关系(改造)同时并举。3、实施:一五计划(1)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生产力)(2)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A、概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国家采取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政策:赎买。实质:使资本家私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创造了从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国家通过手工业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这三种由低级到高级的合作形式,引导其逐步走上合作化道路。B、结果:到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存在问题:后期存在急躁冒进等问题。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论十大关系》1956.4毛泽东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2、中共八大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内容: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评价:分析形势正确,故而主要矛盾抓得准,从而主要任务明确而准确。——这次会议表明“经济建设”成为党的主要任务,是符合国情的,因而是正确的会议。3、八大后曲折和失误原因: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人们急于求成思想指导。表现:“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人民公社化与农业生产合作化的不同点在于: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大跃进”的发动,反映了党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大跃进时代的口号“在两年内建成一个像样的共产主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天等于20年”(陈万达)“踏翻地球顶破天。”(群众)“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实质、影响: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4、中央的反思、纠错措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主要是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调整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巩固,指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经济成果……。充实,失误:正确:《《论论十十大大关关系系》》中中共共八八大大11995566““大大跃跃进进””11995588人人民民公公社社化化运运动动11995588国国民民经经济济的的调调整整““八八字字方方针针””11996600三三年年经经济济困困难难11995599--6611十十年年建建设设成成就就阶阶级级斗斗争争扩扩大大化化反反右右及及反反右右倾倾文文革革经经济济浩浩劫劫原原因因表表现现一一弹弹二二钢钢三三油油一一桥桥二二路路党党领领导导,,人人民民的的努努力力指以少量的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提高,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成效:这样,我国国民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就由全面“大跃进”,转向了调整,使失调的国民经济得以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5、十年成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成就特点:两头好,中间差。成就:先后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新修铁路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石油全部自给等。☆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经建既要防左,又要反右;循序渐进反急于求成。三、“动乱”的十年1、“文革”对经济的破坏当时政局混乱,大批领导人被打倒,工人离开工厂闹革命,使国民经济计划因无法执行而被废置,经济工作的指挥、调度和管理系统陷入瘫痪和半瘫痪状态。混乱的局势,涉及到交通运输、物资供应、工厂生产、产品质量等等,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工作和交通运输等一片混乱。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建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文革”时期经济建设成就3、“文革”的影响:政治混乱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教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及时抓住发展机遇。☆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抓住发展机遇。作业:随堂练习教后记:1966------------1971-----------1973----------1975-----------76动乱开始全面夺权经济好转复苏周恩来主持邓小平全面整顿结束经建大混乱经济起色第二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阐述历史、分析问题和从宏观上把握历史进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和重大决策,充分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必要性及其伟大历史意义。通过改革开放十年初期10年间中国经济建设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增强学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变化的形势及时调整政策。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和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和伟大历史意义、经济体制改革教学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历史背景政治方面: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革结束思想方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内容(重大决策)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为1976年天安门事件平反。组织路线:拨乱反正,为冤假错案平反为刘少奇、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