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习题答案详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一、填空题1、地形图测绘是在控制测量之后,以图根控制点为测站,测定其周围的地物、地貌的特征点的坐标和高程的位置,按照规定的测图比例尺缩绘在图纸上,并根据《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勾绘出位置、形状和大小,形成地形图。2、地形图测绘可以选用白纸或耐高温、耐湿、并可直接晒蓝图的聚酯薄膜作图纸。3、碎部点位应选择在地物、地貌的特征点上。4、地形图的检查包括室内检查、外业检查,其中仪器设站检查为10%左右。5、非整倍数等高距的两相邻碎部点间的等高线可采用内插法勾绘。6、在视距测量公式h=21Klsin2α中,K=100。7、数字测图的数据采集的常用作业模式有数字测记模式、电子平板测绘模式。8、航测成图过程包括包括航空摄影、控制测量与调绘、测图三个基本过程。二、名词解释1、地形图测绘(碎部测量)----碎部测量就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2、地物特征点----就是地物轮廓的转折、交叉和弯曲等变化处的点及独2立地物的中心点。3、地貌特征点----就是控制地形的山脊线、山谷线和倾斜变化线等地性线上的最高、最低点,坡度和方向变化处,以及山头和鞍部等处的点。4、数字测图-----用全站仪在野外进行数字化地形数据采集,并利用计算机和绘图软件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5、航空摄影——从飞机等航空飞行器上采用航空摄影机/仪拍摄地面像片(对地面进行垂直摄影,获取航摄像片或数字影像)。6、航空摄影测量——是利用航摄像片测制地形图一种方法所进行的摄影测量。与白纸测图相比,它不仅可以使绝大部分外业测量工作在室内完成,还具有成图速度快、精度均匀、成本低、不受气候季节限制等优点。国家测绘部门一般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制1:1万~1:10万中比例尺地形图,工程部门对大面积地形能够,也用来测制1:500~1:5000大比例尺地形图。7、卫星遥感技术——不接触物体本身,用传感器收集来自物体的电磁波信息,经数据处理及分析后,识别物体的性质、形状、几何尺寸和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技术。三、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内)1、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测绘方法有(ABCD)A、极坐标法B、距离交会法C、直角坐标法D、方向交会法2、地形图测绘的方法有(ABCD)。A、经纬仪测绘法B、小平板仪与经纬仪联合测绘法C、大平板仪测3绘法D、摄影测量及全站式电子速测仪测图3、下列哪项不属于地形测绘常用的方法有(A)A、直角坐标法B、经纬仪测绘法C、大平板仪法D、经纬仪和小平板仪联合法。4、测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ABC)。A、图纸准备B、绘制坐标方格网C、展绘控制点D、熟悉图式5、经纬仪测图一个测站上的测绘步骤是(ABCD)A、安置仪器B、立尺、观测C、记录与计算D、展绘碎部点6、视距测量中,视线水平时,视距测量公式h=(A)A.i—V,B.V—i,C.KL+i—V,D.KL—i+V7、在视距公式viKlh2sin21中,i是指(C)A、上、下丝读数差B、十字丝中丝在尺上读数C、仪器高D、上丝读数8、航测成图由于地形的不同和测图要求的不同,目前采用以下哪几种主要的成图方法。(ABC)A、综合法B、微分法C、全能法D、差分法四、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打错误的打×)(×)1、控制点展会后图上两相邻控制点间的距离与已知距离的差不应超过图上±0.3mm,否则控制点应重新展绘。(√)2、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展会在图上后,应按图示要求绘出控制点符号并注记点号和高程,高程注记到毫米。(√)3、地形图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立尺员能否正确合理地选择地形点。4(√)4、勾绘等高线时,要对照实地情况,先画计曲线,后画首曲线,并注意等高线通过山脊线、山谷线的走向。(√)5、地形图等高距应根据比例尺的大小和地面起伏情况选定。(√)6、地形图整饰的顺序是先图内后图外,先地物后地貌,先注记后符号。(√)7、平板仪测图是以相似形理论为依据,以图解法为手段,将地面点的位置和高程测绘到平面图纸上而成地形图的技术过程。(√)8、地物主要的特征点应独立测定,一些次要的特征点可采用量距、交会、推平行线等几何作图方法绘出。(√)9、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如悬崖、峭壁、土堆、冲沟、雨裂等,应按图示符号表示。(√)10、若地物、等高线的接边误差不超过规定的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等高线高程中误差的22倍时,则可取其平均位置进行改正。(√)11、数字化测图技术在野外采集工作的实质也是采用极坐标法的原理,用解析法测定地形点的三维坐标(XYZ)。(√)12、特征码用来表示测点(碎部点)的属性的编号代码。(√)13、地籍图的测绘也应遵循“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在先进行完地籍控制测量后,再依据地籍控制点测绘地籍图。五、简答题1、视距测量中,对一个碎部点进行观测的步骤。答:旋转照准部,照准待测碎部点上的标尺,先读出水平度盘读数。然后读出上、中、下三丝读数,最后读竖直度盘读数,并记录以上观测数值。2、试述用经纬仪测绘法在一个测站上测绘地形图的工作步骤。5答:(1)安置仪器和图板观测员安置经纬仪于测站点(控制点)A上,包括对中和整平。量取仪器高i,测量竖盘指标差δ。记录员在“碎部测量记录手簿”中记录,包括表头的其他内容。绘图员在测站的同名点上安置半圆仪。(2)定向照准另一控制点B作为后视方向,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绘图员在后视方向的同名方向上画一短直线,短直线过半圆仪的半径,作为半圆仪读数的起始方向线。(3)立尺司尺员依次将标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立尺前,司尺员应弄清实测范围和实地概略情况,选定立尺点,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立尺路线。(4)观测观测员照准标尺,读取水平角β、视距间隔l、中丝读数s和竖盘读数L。(5)记录记录员将读数依次记人手簿。有些手簿视距间隔栏为视距Kl,由观测者直接读出视距值。对于有特殊作用的碎部点,如房角、山头、鞍部等,应在备注中加以说明。(6)计算记录员依据视距间隔l、中丝读数s、竖盘读数L和竖盘指标差δ、仪器高i、测站高程H站,按视距测量公式计算平距和高程。6(7)展绘碎部点绘图员转动半圆仪,将半圆仪上等于β角值(其碎部点为114°00′)的刻划线对准起始方向线,此时半圆仪零刻划方向便是该碎部点的方向。根据图上距离d,用半圆仪零刻划边所带的直尺定出碎部点的位置,用铅笔在图上点示,并在点的右侧注记高程,高程注记到厘米。同时,应将有关地形点连接起来,并检查测点是否有错。(8)测站检查为了保证测图正确、顺利地进行,必须在工作开始进行测站检查。检查方法是在新测站上,测试已测过的地形点,检查重复点精度在限差内即可。否则应检查测站点是否展错。此外,在工作中间和结束前,观测员可利用时间间隙照准后视点进行归零检查,归零差不应大于4′。在每测站工作结束时进行检查,确认地物、地貌无错测或漏测时,方可迁站。3、平板仪的安置包括哪几项?其中那一项最为重要?答:对中、整平和定向,其中定向最为重要。4、测绘地形图时,如何选择地形特征点?答:地形点应选在地物或地貌的特征点上。地物特征点就是地物轮廓的转折、交叉和弯曲等变化处的点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地貌特征点就是控制地形的山脊线、山谷线和倾斜变化线等地性线上的最高、最低点,坡度和方向变化处,以及山头和鞍部等处的点。5、全站式电子速测仪测图的主要优点是什么?答:(1)、自动化程度高自动记录存储、传输、处理和绘图,使得高效、精确、美观和规范,7且能生成数字地图和电子地图。(2)、精度高数字化测图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对地物和地貌点的野外数据采集的精度,全站仪的解析法数据采集精度则远远高于图解法平板测图的精度,而其他因素(微机数据处理、自动绘图等)对地形图影响很小。测量成果的精度均匀一致(3)、使用方便可以方便地绘制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或不同用途的专题地图,实现了一测多用,增强了数据的共享性,同时便于地形图的检查、修测和更新。6、地籍图与地形图的区别有哪些?答:地籍图——是反映所有者(实际上是土地使用者)分户占有的土地范围境界(使用权界)和面积大小为主要内容的平面图专用地图。每幅图中对分户占有的土地都编有地号、占有者的姓名、土地面积等要素。经房地产主管机关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而地形图没有,只能作为参考依据。。主要反映土地权属或归属(丘的权属,指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和集体所有(乡政府、村委会)及土地利用方面状况,是土地基础资料,与房地产图区别是对房屋状况及权属状况表示的详细程度上。重点反映用地情况,可修补测为房地产图(是房产图(含分幅图、分丘图、分户图:供核发房屋所有权证用)和地籍图的总称,用于房地产管理)。地籍图的内容包括地籍要素和必要的地形要素。地形图——按一定比例尺及统一规定的符号、注记表示地物和地貌8(合称地形)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垂直)投影图。区别:内容全面反映有地物、地貌,的平面、高程信息,是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基础资料)信息量大、精度高。房屋信息量少,缺少属性和产别等,用地方面,不表示权属状况,但可用现势性好的地形图经修测和编绘成合格的房地产图。六、计算题1、根据下表的记录数据,计算水平距离及高程。注:测站A,仪器高i=1.45m,测站高程HA=74.50m,竖盘为顺时针注字。解:点号视距读数l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竖直角α高差h水平距离d高程H10.961.3096°35′-6°35′-10.7894.7463.7221.451.6082°46′7°14′17.96142.7092.46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