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解析--------------------------------------------------------------------------------日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日前经省政府同意下发。这是我省在新一轮战略机遇期来临之际,依托半岛8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已形成的产业基础,用区域经济的理念对本区发展进行的整体谋划,对于实现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突出做大做强7大战略优势产业“开放、融合、发达”,是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印发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的通知》突显的半岛区域特色,而抓住结构调整这一主线,搞好资源优化配置,积极打造环黄海经济圈重要的、面向日韩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进而形成带动全省、服务黄河流域的龙头区域,全面发展以半岛为核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则是半岛城市群的最终发展目标。“一句话,制造业基地要创出牌子、打出名气。”负责此项规划调研论证的省发改委地区经济处副处长郭京堂对记者说。从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来看,现代制造业是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而要打造现代化制造业基地的品牌,必须集中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发展一批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的特色和名牌产品,在若干行业和区域形成一批全国性的制造中心,使生产能力、创新能力和市场份额、出口规模居全国前列。做大做强战略优势产业,着力构建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国家级产业基地,是打造山东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品牌的首要任务。我省提出,要在全面发展、提高区内制造业的基础上,发挥已形成的产业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项目,突出做大做强食品、电子信息与家电、机械、石油与化工、基础原材料、造纸、纺织服装等7大战略优势产业。其中,作为机械工业重点的造船和汽车到2010年要形成轿车45万辆、重型车25万辆、轻型卡车70万辆的生产能力,造船能力则要达到600万载重吨,成为全国的第二大造船基地;作为基础原材料之一的钢铁工业到2010年要形成2000万吨的钢及钢材产量;黄河三角洲和日照林浆一体化项目是造纸工业的发展重点,五年之后,半岛8市木浆产量争取达到300万吨,纸及纸板产量要达到500万吨。形成10大相互依存共生共赢的产业集群如果说制造业基地的创牌、扬名是半岛城市群发展的风帆,那么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的转变,则是半岛8市经济崛起的根基。当前国际投资贸易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跨国公司的投资正日益呈现由低成本区位转向产业集群区位的新动向。而要顺应这一新趋势,就必须围绕我省的7大战略优势产业和产业核心企业,大力发展专业化、本地化的中小企业,实行上下游关联性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服务企业以及技术开发、社会中介等相关机构集中联动、配套发展。“只有如此,才能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放大区域带动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培植起山东半岛的产业集群,从而带动整个制造业向大规模、高层次的方向发展。”郭京堂对记者说。按照我省的发展规划,半岛8市要形成10大相互依存、共生共赢的产业集群,它们是;以微电子、光电子和新型元器件为基础、计算机、通信产品及软件产品为主导、信息应用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家用电器产业集群,以汽车用发动机、空调器、车桥、轮胎和主要零部件等相关产业为主的汽车产业集群,以船厂用钢板、系列柴油机、锅炉、锚链、五金、仪表、化工、建材、计算机、应用软件等配套产业形成的以造船工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围绕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和项目形成大型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以纯碱、溴系列产品和海洋生物化工为主要内容的海洋化工产业集群,钢铁冶炼、加工产业集群,新材料制造产业集群,造纸产业集群,以及以优势纺织企业和名牌服装企业为龙头、按照上下游配套发展思路形成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省发改委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培育产业集群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在半岛城市群形成整体优势,集中培植创新能力强、名牌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的大型企业集团,并通过横向联合、“挂强联名”、并购重组等形式,努力形成一批综合素质高、抗风险能力强的“航空母舰”,最终实现一批企业、一个名牌带起一批产品的效果。着力形成又一经济增长极在中国经济的发展版图中,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国内公认的第一极和第二极。我省提出,人均GDP达到25800元、每平方公里GDP达到1381万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要着力形成又一经济增长极。半岛城市群的继续腾飞依赖于经济的国际化,而国际化的直接对象则是隔海相望的日本和韩国。省政府提出,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以日韩为重点,推动半岛8市经济从更广泛的领域、更高的层次融入全球经济,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化的分工与协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提高半岛城市群的发展质量和水平。“而要加强半岛城市群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必须在资源配置、产业分工、市场营销、企业行为、经济环境实现完全的国际化,五个方面缺一不可。”郭京堂说。招商引资是半岛8市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关键环节。我省对半岛8市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把握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抓住国际资本看好我国市场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大型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市场换技术,吸引跨国公司来半岛城市群设立生产制造基地、地区总部和技术研发中心,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大对世界500强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面向日韩只是一个起点或跳板,日韩贸易巩固之后,才能再继续发展东南亚、北美、欧盟等传统主销市场,并在更大的范围内开拓独联体、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增加国际市场份额。省发改委负责人分析说,第三极的突出,很大程度上在于强化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外向带动作用。按照省发改委的设想,青岛保税区要向自由贸易区转型,青岛、烟台、威海三个出口加工区要步向更高层次,济南、潍坊两个出口加工区则应努力增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而另一更宏伟的规划是,依托半岛8市12个对外开放一类海港口岸和3个一类空港口岸,划出一定区域进行自由贸易,逐步形成青烟威三市建成统一的自由贸易区,以全面提高山东省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山东半岛城市群概况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济南、青岛两个副省级城市和烟台、威海、潍坊、淄博、日照、东营6个设区的市,辖66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7.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6.6%;人口389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3%。半岛城市群聚集了我省主要的优势资源,是带动山东经济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区域,也是我省发展水平最高、潜力最大、活力最强的经济区域。截至2004年底,半岛8市铁路通车里程852公里,公路通车里程3.64万公里。半岛城市群已开通国内外航线300多条,港口年实际吞吐量2.2亿吨。8市已发现矿产资源128种,是全国最大的黄金生产基地和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群内拥有76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占全省的75%。全省20个国家驰名商标和出口100强企业集中在半岛城市群。在省政府下发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里,打造面向东北亚、面向亚太地区的国际化都市群,被称为与建设制造业基地比肩而立的两大品牌之一,也是铸造“区域灵魂”的重中之重。有龙头才有战略竞争力国际化都市群的蓝图是这样规划的:胶东半岛地区以片状布局为主,形成以青岛为龙头,分别以青、烟、威三市为核心的多层嵌套、圈点带片相结合的“群峰型”都市圈和城市经济区。胶济沿线地区,则以胶济线为轴,向两翼展开布局,形成与胶东半岛城市体系相互衔接的城市群布局形态,最终形成片、带、圈相结合的城市群空间布局。“打造一个国际化的都市群,如果没有一个核心城市作龙头,那它在全球化进程及国内区域分工上就没有战略竞争力。”省发改委地区经济处副处长郭京堂说。对于半岛8市来说,青岛理所当然是核心。在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里,给了青岛这样一个定位:以形成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和确立环黄海经济圈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地位为目标,充分发挥北方最优良港口的优势,突出海洋经济、旅游经济、港口经济和信息产业特色,形成区域性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北方航运中心,成为带动全区、辐射全省、服务沿黄地区的龙头城市。同时,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构建胶州湾西海岸经济区,把即墨、胶州、胶南三个县级市纳入统一的大青岛规划体系,围绕滨海公路一线展开,形成带状组团城市。龙头称号需要城市的实力来证明。这既包括经济总量,也包括人口、交通、基础设施等其他相关硬件。省政府提出,到2010年,青岛市人口规模要达到350万人,向超大型、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努力形成城市密集、大中小城市功能互补、城乡经济融合一体的经济区域。对于未来的资源和产业配置,规划明确指出,要突出搞好沿海旅游资源的整合与联合开发,实现资源统配、品牌和市场共享,共同打造“黄金海岸”。同时,要围绕汽车、船舶、电子信息、化工等产业,积极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高度化的互动,构建区域技术集成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跨行政区域的产业融合。而无论是基础设施、资源配置的一体化,还是产业配置、市场体系的一体化,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经济政策的一体化。依靠港口带动经济腾飞对于山东半岛城市群来说,除了济南、淄博其他6市都为沿海城市。这里海岸线长、港口条件好,因此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港口经济,以港立市、以港兴区,依靠港口带动实现半岛经济的迅速腾飞。省政府下发的规划里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区港口吞吐能力争取达到5亿吨,超过浙江、广东,进入全国第二位;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要达到1299万标准箱,超过广东,接近上海。而要以港兴区,依然要完善以青岛为龙头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增强腹地竞争能力。规划提出,青岛港要抓住上海进入世界航运中心行列的机遇,切实用足用好北方港口条件最优、发展潜力最大这个战略性优势,搞好与上海港的分工与配套,努力确立起东北亚和我国北方地区港口经济强区地位。除青岛港外,到2010年,烟台、日照等重点港口也要跻身于亿吨大港行列,东营港则应担负起带动黄河三角洲开发的龙头责任。打造数字半岛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步伐,是规划里提出的建设数字半岛的重要内容。不仅要建设数字半岛,半岛城市群还要建设数字城市、数字社区。省政府明确提出,半岛地区要在全省率先建成数字区域,突出搞好济南、青岛、烟台等大中城市的数字化建设,力争用10-15年的时间,实现区内主要经济社会数据等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社会治安、人事档案、户籍、财税、金融等的联网管理。同时,以数字半岛为基础,逐步建立以日韩为重点、环黄海地区的区域性、国际性经济协作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产品的生产与开发,是加速半岛8市信息化进程的基础。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发展完善电信、有线电视和计算机三大网络,积极推动三网融合,实现电话、电视、电脑“三电”一体,话务线、电视线、数据线“三线”合一。“信息化进程一步步加快,半岛城市群战略性发展高地的功能也就一步步显现。”省发改委负责人说。区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大力实施“龙头带动”、“三个突破”和“双30”发展战略,全省区域经济呈现出东中西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山东半岛城市群已成为全国最密集的城市和产业集聚区之一,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4.1%,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8%;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82.9亿美元,占全省的92.5%。县域经济呈现强者更强、“弱者”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30个欠发达县进一步激发内部活力,加快追赶速度,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省有20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总量居全国第二位。14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烟台等八市定位职能来源:胶东在线综合烟台将发展两大产业集聚带:烟台—威海汽车制造产业带、烟台—日照—青岛—威海海洋产业带烟台定位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区域中心,环渤海咽喉地带的海陆交通枢纽,也是中韩经贸交通的前沿门户。由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承担,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