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攻读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最新(6.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101)一、培养目标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是以工程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讯技术、测量技术等,研究系统的建模、分析、控制、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学科。该学科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领域教学、科研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2、掌握该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而且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全面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并在理论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要求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第一外国语非英语的博士生,必须选修第二外国语,且语种必须为英语。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二、研究方向1、复杂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主要开展预测控制、鲁棒控制、随机时滞系统估计与控制、自适应控制、信息融合、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工作,以解决具有参数扰动和未建模动态的不确定系统,以及时变、随机系统的分析、控制、滤波及可靠性等问题。2、非线性系统控制及应用本方向主要开展非线性控制、切换(混杂)系统分析与控制、多智能体系统分析、Hamilton控制系统理论、随机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非完整系统、非光滑控制、饱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寻求和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控制策略。3、计算机先进控制技术与系统主要研究包括工业系统的计算机控制、网络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结合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技术,实现系统的智能化和综合自动化。4、电气自动化装置及其优化控制利用智能控制理论、信息技术、功率电子技术研究电气传动、运动控制系统的能量变换器和高性能控制策略,实现机器人伺服驱动和同步传动等精密伺服系统的高性能控制;研究工业生产电气传动系统的建模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研究电气自动化装置与系统中的优2化控制策略。5、机器人控制与微机电系统开展先进机器人技术、机器人环境信息识别技术、机器人群体协作行为与智能控制方法、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方法、机器人进化理论和机器人网络控制技术等方面研究。微机电系统主要研究MEMS器件及系统的性能设计、加工工艺、控制方法及检测技术。三、学习年限博士生学制为3年,学习期限为3-5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博士生原则不能提前毕业,特别优秀者,最多可提前一年毕业,提前毕业必须要达到以下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校培养时间不能少于2年,必须完成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修完所需学分,完成中期筛选和开题工作,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由本人提出提前答辩申请,导师同意签字,报学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方能上报研究生院。四、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或校外导师,研究生导师任组长。五、应修总学分数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3学分(含前沿讲座)。六、课程设置(具体见附件一:课程设置一览表)1必修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计2学分专业外国语,计2学分前沿讲座,计5学分前沿讲座旨在使博士生熟悉本学科及研究方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提高博士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前沿讲座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文献讲座、新技术与新成果介绍等。(1)前沿讲座的形式听取国内外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做出杰出成绩的专家做前沿系列报告;参加所在课题组组织的学术讨论会;博士生本人做专题综述(讨论班)。报告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文献讲座、新技术与新成果介绍等。可以有讲授、讨论和对话等多种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多样。(2)前沿讲座的次数3博士生参加前沿讲座的次数不得少于15次,其中主讲不得少于5次。主讲者要写出讲稿,讲稿内容要充实,要有个人见解,能够反映所研究领域进展的新态势。(3)前沿讲座的考核要求和方式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学生根据听取的前沿报告内容,结合课题组内部的学术讨论活动和从事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撰写总结报告,由指导教师组依据参加前沿讲座情况和总结报告内容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成绩及格以上计5学分。2专业选修课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3补修课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硕士专业的主干课1~2门,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七、中期筛选在博士生入学后第三学期初,对其进行中期综合考核,具体办法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考核的内容包括博士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开题报告、身体状况,并进行学科综合考试。学科综合考试的目的是考核博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综合考试由考试委员会主持。考试委员会由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考试委员会的组成需经本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审核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考试的方式为笔试或综合面试,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评定成绩。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应当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应当是一篇完整的、系统的学术论文,应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的能力。1、选题和开题报告选题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要具有前沿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开题报告要对与所研究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研究动态进行系统的综合评述;论证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阐明论文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方案设计、实现方法、工作进展和预期研究成果。一般开题报告要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前4要提交一份文献综述报告,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00篇。2、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论文开题后,每隔3-5个月要求博士生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导师、指导小组及有关人员参加,帮助博士生分析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难点,及时给予指导,促进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进展。3、学位论文写作要求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格式应按照《山东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进行。论文要求5-10万字,撰写要求文字流畅,写作规范,字迹清楚、图表清晰。严格遵守《山东大学学术道德规范条例》。博士研究生用于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2年。4、学位论文的预答辩严格执行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预审查、预答辩工作。博士生应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3个月向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有关教师、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全面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5、论文发表要求博士生在申请论文答辩时,至少应在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三篇以上(含三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正式出版至少两篇)或学术专著,其中至少有两篇是发表在SCI或EI收录源刊的期刊杂志上。获与学位论文相关省级以上科技奖励(前两位)、国家发明专利(前两位)者,对发表论文总数量的要求可酌减。以上要求的学术论文、专著必须是以第一作者,作者单位为山东大学。6、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合格后,导师、指导小组、及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和主管院长、主任,按照《山东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工作细则》认真组织做好学位论文答辩的各项工作,保证学位授予质量。5附件一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类别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开课学期总学时数学分开课单位考核方式必修课学位公共课1DP0809001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秋542马列学院考试学位专业课1D08044002专业外语(英)秋322控制学院考试2D08044001前沿讲座2-55控制学院专业选修课1CP0891022第二外国语(日)春722.0外语学院考试2CP0891023第二外国语(法)春722.0外语学院考试3CP0891024第二外国语(德)春722.0外语学院考试4CP0891025第二外国语(俄)春722.0外语学院考试5D08044003泛函分析及其应用*春秋322.0刘树堂考试6C08044008最优控制春秋322.0刘允刚考试7D08044006非线性控制理论*春秋322.0王玉振、刘允刚考试8D08044005最优化方法*春秋322.0李晓磊、柯晶考试9D08044008信息融合与目标跟踪春秋322.0李振华考试10D08044007先进机器人技术春秋322.0控制学院考试11C08044010系统辨识与滤波春秋322.0张焕水张承进考试专业补修课1D08044016线性系统理论*248控制学院考试2D08044013计算机测控网络系统148控制学院考试3D08044012现代检测理论及应用248控制学院考试4D08044015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原理248控制学院考试5系统工程与分析*248控制学院考试6D08044014现代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高级课程248控制学院考试注:课程名标注“*”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附件二主要经典著作书目1、《模式识别导论》,沈清,汤霖编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模式识别(第二版)》,边肇祺,张学工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3、《模式识别导论》,李金崇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64、《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二版)》,蔡自兴,徐光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5、《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王永庆编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6、《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吴泉源,刘江宁编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7、《线性系统理论与设计》,[美]陈启宗8、《人工神经网络》,杨行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9、《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焦李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模糊控制、神经控制和智能控制论》,李士勇,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智能控制理论和方法》,李人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窦振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3、《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史维,机械工业出版社14、《最优控制》,秦寿康、张正方,电子工业出版社15、《计算机视觉》,[美]巴拉德DH、王东泉等译,科学出版社,1987年16、《数字图像处理》,周新伦,国防工业出版社17、《计算机图形学(新版)》,孙家广,清华大学出版社18、《面向对象原理与C++程序设计》,张国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最优化技术基础》,范鸣玉,清华大学出版社附件三主要学术期刊1.Automatica2.IEEETrans.systems,ManandCybernetics3.IEEETrans.EngineeringManagenment4.IEEETrans.IndustrialApplications5.IEEETrans.SignalProcessing6.IEEETrans.NeuralNetworks7.IEEETrans.ParallelandDistributedSystems8.ArtificialIntelligence9.ArtificialIntelligenceinEngineering10.AppliedArtificialIntelligence11.ControlEngineering12.ControlandInstrumentation13.IEEProceedings-D:ControlandApplication14.InternationalJournalofAdaptiveControlandSignalProcessing15.InternationalJournalofControl16.IEEETransactionsonAutomaticControl17.ControlandInstrument718.I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