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化、银行债权与盈余管理监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金融市场化、银行债权与盈余管理监督姓名:赵咪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王桦20080401金融市场化、银行债权与盈余管理监督作者:赵咪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相似文献(3条)1.学位论文邹惠基于银行信贷的公司盈余管理研究2008基于银行信贷的盈余管理在我国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这既与我国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对银行信贷依赖度过高、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社会监督体制不健全等外部环境因素有关,更与银行体制改革有密切关系。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监管环境日趋严格,银行体制也从原来的国有转变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上市银行,内外部因素的变革下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信贷风险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而与此相适应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也逐步完善,使得商业银行对贷款人的财务审查要求也越来越高,财务状况不能达到要求的企业越来越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的充分支持,在此背景下,企业基于银行信贷的盈余管理动机得以强化,这是我国基于银行信贷的盈余管理现象越来越普遍的根本原因。然而信贷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对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危害是显著的,它降低了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既然银行获得的企业财务信息是被“加工”过的,势必在客观真实性与全面性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那么银行基于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的信贷评估也势必存在缺陷,其作为银行信贷决策的依据的可靠性大打折扣,银行信贷面临的风险也就随之提高。事实上,银行债权利益受到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既会影响银行信贷决策的正确性,同时还会加大银行发现问题信贷企业的难度,经常银行会由于发现问题过晚而导致风险损失难以挽回。因此对基于银行信贷的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具有十分的紧迫性和极大理论与现实意义。而当前我国学术界盈余管理研究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基于资本市场动机的盈余管理,对于基于银行信贷的盈余管理的研究则基本是空白,为此本文将基于银行信贷的盈余管理作为研究的着眼点。本文以中外二十多年的盈余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作为理论基础,结合笔者在银行实务工作中多年积累的经验,主要采用规范性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基于银行信贷的盈余管理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和探讨。全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引言,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全文的结构;第二章文献回顾,对中西方学者的主要研究发现的综述以及评价,作为本文的研究起点;第三章理论分析,详细分析基于银行信贷管的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内容,以及银行识别与防范信贷客户盈余管理行为的方法与措施建议;第四章基于银行信贷的公司盈余管理案例分析,详细分析了两个银行信贷典型案例,揭示不同类型企业盈余管理的选择;第五章结论,总结了本文主要结论及局限性。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有:首先,我国公司在处在我国当前转轨的大环境下基于银行信贷而采取盈余管理行为有其必然性,外部约束的无力使得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收益明显远远高过成本;其次,当前银行对于公司的财务状况的要求已经逐步成为一道信贷融资门槛,这是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诱因,这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第三,我国公司基于银行信贷的盈余管理内容与基于其他目的的盈余管理内容有显著的差异:一是不同公司盈余管理的内容差异很大,不具有明显的统一性;二是其盈余管理的内容包括了对三大报表核心数字的调节与修饰,而非仅仅针对利润数字的管理,因此其盈余管理内容的复杂性远高于基于其他动机的情形;第四,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公司基于银行信贷的盈余管理内容有显著差异,这是由其特定发展阶段的经济特性及对银行依赖程度所决定的;第五,我国公司基于银行信贷的盈余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经营性现金流量的调节、对收入的调节、对利润的调节、对资产负债项目的调节,而具体的手段则非常多样,隐蔽性则视公司财务人员的能力而有不同;第六,银行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防范和识别信贷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一是应该完善对信贷客户信息披露的管理,二是应提高对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能力,三是要充分利用社会监督的力量。2.期刊论文陆嫣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空间的影响——基于《套期保值》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商场现代化2008,(33)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和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出发,在结合学者们关于商业银行盈余管理手段的基础上,论述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套期保值两号准则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空间的影响,认为:上述两号准则的实施,使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空间缩小.3.学位论文陈丹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2007近年来,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十分严重。在这些失真的会计信息中,一部分属于违背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准则的会计造假,而另一部分则是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盈余管理所致。由于盈余管理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隐蔽性较强,资本市场各类参与者并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或是尚缺乏基本的识别能力。作为一直受到严格监管的商业银行上市公司,也不时被卷入盈余管理的论战漩涡。因此,检验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现象的存在、研究商业银行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和主要方法以及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问题,对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丰富投资者对上市商业银行投资价值的分析视角,都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的研究,有助于盈余管理理论研究的创新,有助于商业银行各利益相关者(包括现实的和潜在的)的认知和行为实践的创新。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为了向市场传递符合自身需要的、既定的、有意识和有目的的盈余信息,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建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选择过程。研究普遍认为,盈余管理有悖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违背了中立性原则,造成对外报表有所偏重,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但是,盈余管理的普遍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客观的分析企业盈余管理存在的利弊是对待研究的正确态度。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的公众企业,其在国家经济金融生活和政治社会稳定中的地位一直受到关注,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未进行股改上市前,也许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安全性和流动性问题是国家和民众关心的焦点问题,而股改上市的推进,使得上市商业银行在确保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必须以自身的盈利性和盈利的成长性面对市场、面对众多的多层面的利益相关者,盈余管理的动机不可避免的存在。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问题和与之相关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问题是适应当前理论和实践研究需要的。本文根据盈余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选择了商业银行这一特殊的市场群体,对其盈余管理现象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目标是:①研究盈余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关系;②对盈余管理形成系统的认识;③检验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现象的存在;④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特点和方法手段;⑤探讨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方法体系;⑥提出评价商业银行盈余质量评价的思路和方法。盈余管理问题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哲学、经济学、财务学、统计学、运筹学、金融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支持着本文的研究。本文在研究中注意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方法的协调使用。规范研究,主要用于分析盈余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分析我国上市银行盈余管理的特点等方面;实证研究,主要用于检验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现象的存在以及上市银行盈余质量的评价,同时,适当的引进例证,作为论文研究的支持。比较研究的方法在本文中也有大量使用,尤其在盈余管理现象存在的检验中和盈余质量的评价中。研究视角的转换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多侧面的研究可以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对于商业银行盈余管理问题的判断。本文在对现有国内外盈余管理问题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借鉴的基础上,从企业内部出发,将盈余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一个由行为控制到信息控制的过程,是链接实体经济与信息经济的纽带;基于这一认识,重新系统的阐述盈余管理,重点研究盈余管理的特点、存在的条件和主要手段等,并区分了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在搭建理论框架之后,本文转入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选取在实证研究中少有触及的一类企业——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研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点和由此产生的盈余管理的特点,除检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现象之存在外,还对其盈余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探讨;由于研究确认了盈余管理的现实存在,那么对于盈余质量的评价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和技能,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总分银行制的特点,本文进而从两个层面研究了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问题,一是从商业银行内部出发,由于能够占有较为充分的信息,可以探索按照平衡计分卡原理来构建绩效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的探讨也适用于可能比较详尽占有商业银行信息的监管部门;一是从外部出发,主要依据商业银行披露的年报信息来进行商业银行盈余质量的评价。本文共分六个部分,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导论。简要说明本文选题意义和背景,对国内外有关盈余管理的定义、动因和手段等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内容和思路以及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盈余管理与财务管理。盈余管理问题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为了阐述盈余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关系,首先从理论观点的形成入手,在不同学科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盈余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的理论观点,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接着,在本文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特点和手段等提出了新的认识。第三部分,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存在及特点。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点入手,采用盈余图谱等研究方法,从总体上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现象的存在,进而讨论了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特点,对商业银行的盈余平滑问题做出了阐释。第四部分,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从商业银行稳健的会计政策入手,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总结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同时,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这一历史性阶段,专门讨论了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和公开发行中的盈余管理问题,将其作为讨论盈余管理行为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五部分,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盈余质量评价对于无论是外部信息使用者还是内部管理者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外部监管者对于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随着认识的深化在逐步完善,商业银行对自身以财务盈余为核心内容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探索也一直没有间断过。笔者对商业银行自我评价绩效的体系进行了探讨,引入平衡计分卡考核模式,可兹外部信息使用者借鉴:同时,也根据外部信息使用者实际信息来源基本限于年报披露的特点,根据年报信息和其他宏观经济金融信息提出了如何进行商业银行盈余质量的比较和评价。第六部分,结论。由于本文没有将不当盈余管理行为的规范和治理纳入讨论的范围,因此利用了简短的结论,概要的提出了规范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用以贯彻笔者始终坚持的事物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也作为全文的结束。本文的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新的盈余管理基础理论研究视角。笔者从企业内部的视角诠释盈余管理,使得盈余管理的研究角度进一步拓宽,从而能够更加客观的认识盈余管理问题,同时,由于将盈余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将信息管理的问题纳入财务管理的研究范畴,促使财务管理在研究实体的经营管理行为的同时关注和研究经营决策和行为的信息效应和市场价值:2、尝试检验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现象的存在。基于银行业的行业特性尚未被市场普遍认识,笔者以商业银行的经营数据为依据,并使之与普通上市公司的盈余检验数据作比较,多角度检验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现象的存在。3、比较系统的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经营行为,以盈余平滑作为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要特征,对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将国有商业银行公开发行中的财务设计作为其盈余管理的重要方面纳入讨论。4、提出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由于占有不同的信息,商业银行自身和外部信息使用者会有不同的针对商业银行以财务盈余为核心内容的绩效评价的需求。鉴于此,笔者从内部和外部两个侧面提出了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办法,一是引入了平衡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