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2009年美国白蛾防控方案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山东省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第七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确保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指示,在总结2008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山东省2009年美国白蛾防控实施方案》。一、美国白蛾发生、防控情况(一)美国白蛾发生情况美国白蛾是我国重大的外来有害生物,是国际、国内检疫性有害生物。1979年在我国辽宁丹东首次发现,1982年传入山东荣成、1984年传入陕西武功、1990年传入河北秦皇岛、1993年传入天津、1994年传入上海、2003年传入北京。美国白蛾在山东发生发展过程大体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82年至1985年,荣成市有7个疫情乡镇,36个疫情单位,1935株树木受害。第二阶段:1986年至1992年,先后在威海、烟台、潍坊等地的88个乡镇,1083个单位发生疫情。受害树木10万株,网幕26万多个。第三阶段:1993年至2003年,新增东营、青岛;威海、烟台、潍坊等老疫区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没有出现大的灾情。第四阶段:2004年至今,美国白蛾由东向西扩散蔓延,危害呈逐渐加重趋势。2008年在济南、青岛、淄博、东营、2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滨州、德州、日照、聊城、临沂、莱芜15市的107个县市区(附表5),976个乡(镇)发生美国白蛾疫情。发生面积181万亩,其中中度以上发生面积41万亩。与2007年相比,新增了济宁、临沂、莱芜3个市;新增了43个县(市、区);新增了485个乡(镇);总计增加发生面积103万亩。2008年美国白蛾发生危害特点是:突发性强,点多面广,个别地方发生严重,出现连片树木叶片被吃光吃残的现象,严重影响到我省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二)2008年美国白蛾防控情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先后召开了三次美国白蛾防控工作专题会议,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了防控目标责任书,各地也层层签订美国白蛾防控责任书。针对美国白蛾蔓延速度快、危害重、社会影响大的实际,各地普遍加大了防控工作力度。全省共投入资金1.6亿元,人工475万个,喷药器械47547台,农药1349吨,剪除网幕4935万个,捕捉成虫4180斤,人工捉幼虫、挖蛹58000斤,绑草把70万亩。全年完成防治面积181万亩,防治作业面积758万亩次,其中,生物防治443万亩次,人工物理防治315万亩次,释放周氏啮小蜂152亿头。青岛国际帆船中心及周边地区和主要风景区做到了监控严密,及时发现,及时防治,确保了奥运会和残奥会的顺利举办。烟台、威海、东营采取以周氏啮小蜂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将虫株率控制在0.1%以下,基本上达到了有虫不成灾。泰安、临沂、济宁、莱芜加强监测普查,做到了及时发现,及时除治,疫情基本得到控3制。济南、滨州、德州、淄博、潍坊、聊城、青岛等地虽然发生较重,经过采取人工物理、生物等综合手段全力防治,减轻了危害程度。(三)存在问题一是监测手段落后。仪器设备陈旧,主要采用传统的地面调查方式,费工费时,准确率不高,影响监测、预报工作开展。二是防控体系基础设施滞后。监测、检疫检验、除害处理设施以及应急防控所必需的交通工具及药剂药械等物资储备严重匮乏,不能满足防控工作的实际需要。三是天地繁育基地规模小,繁育数量有限,加之基地数量少,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四是经费不足,一些地方不能及时开展监测预报、疫情普查、适时防控,致使防控处于灾后救灾的被动局面,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灾害。二、2009年发生趋势预测根据美国白蛾发生发展规律,结合目前林分状况和各级测报点数据,经认真分析研究,预测2009年美国白蛾在我省仍呈大发生趋势,疫情将进一步扩散蔓延,危害严重。济南、德州、聊城、淄博、滨州、潍坊危害程度可能进一步加重;泰安、莱芜、济宁、临沂疫情可能进一步扩散,部分区域发生较重;枣庄、菏泽有发生疫情的可能。预计2009年美国白发生面积在400万亩左右。三、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遵循“突出重点,分4区治理,属地负责管理,专群结合,联防联治”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负责、搞好基层培训、广泛动员群众的工作机制,坚持预防和除治并重,强化普查监测、检疫,实施以无公害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尽最大努力压缩疫区范围,降低虫口密度,减轻灾害损失,实现有虫不成灾的目标。四、防控目标任务(一)防控目标及对策。按照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特点,将美国白蛾防控划分5个区域,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对策,重点是加强监测普查,关键是查治第一代,严格控制第二代、第三代。1.重点防控区,包括公路、铁路、河道、行政区域交界处(省、市、县、乡交界)、场圃、风景名胜区等。防控对策是:加强普查监测,以无公害药剂防治为主,结合人工物理、生物等措施进行防治。防控目标是:监测覆盖率100%,测报准确率85%以上;产地检疫率100%,调运检疫率95%以上;防治率100%,无公害防治率80%以上;10月中旬有虫株率控制在5%以下,叶片保存率80%以上。2、城乡驻地防控区,包括村庄四旁、城镇等。防控对策是:加强普查监测,以人工剪除网幕、杀虫灯诱杀、捕捉成虫和蛹、释放周氏啮小蜂、树干基部打孔注内吸剂为主,必要时采用生物、植物源制剂防治。防控目标是:监测覆盖率100%,测报准确率85%以上;产地检疫率100%,调运检疫5率95%以上;防治率100%,无公害防治率100%;10月中旬有虫株率控制在7%以下,叶片保存率60%以上。3、特殊防控区,包括桑、蚕、鱼、虾养殖区等。防控对策是:人工剪除网幕、杀虫灯诱杀、捕捉成虫和蛹、绑草把、树干基部打孔注内吸剂等防治,严禁喷药、喷烟防治。防控目标是:监测覆盖率100%,测报准确率85%以上;防治率100%,无公害防治率100%;10月中旬有虫株率控制在10%以下,叶片保存率60%以上。4、综合防控区,包括片林、林网等。防控对策是:加强普查监测,采用人工剪除网幕、杀虫灯诱杀、捕捉成虫和蛹、绑草把、涂毒环、喷洒无公害药剂、释放周氏啮小蜂等综合措施防治。防控目标是:监测覆盖率100%,测报准确率85%以上;产地检疫率100%,调运检疫率95%以上;防治率100%,无公害防治率90%;10月中旬有虫株率控制在10%以下,叶片保存率60%以上。5、预防监测区,包括枣庄、菏泽和未发生的34个县市区(见附表5)。防控对策是:加强监测普查和检疫检查,及时发现,及时除治。防控目标是:监测覆盖率100%;产地检疫率100%,调运检疫率95%以上;防治率100%;10月中旬叶片保存率80%以上。(二)防控任务。1.全省层层开展培训,普及普查、监测及防控技术,做6到会认、会查、会治,共计划培训91306人。其中省级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人员474人。2.在原有的基础上,为30处测报点配备监测车、测报仪器、诱捕器、信息传送等设备。3.2009年扩建东营、威海、聊城、临沂、潍坊5处繁蜂场,新建莱城区、菏泽、枣庄、省直药乡林场4处繁蜂场,进一步扩大繁育规模,繁育周氏啮小蜂达到300亿头。4.防控的器械、药剂购置。5.疫情乡镇要根据实际需要组建防控专业队。6.全年防治任务400万亩,防治作业面积2400万亩次。其中,人工物理防治1650万亩次;生物防治750万亩次。五、技术手段(一)加强检疫封锁,防止疫情传入传出。各地要积极开展产地检疫,把疫情扑灭在货物或苗木调运前。对疫区内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未经过林业部门检疫批准,不得擅自运出疫区。要充分发挥道路联合检查站、木材检查站和检疫检查站的作用,加强对从疫区调出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和包装材料的检疫检查,发现携带美国白蛾的必须依法扣留,及时进行除害处理。各级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必须加强对货物集散地、集贸市场的检疫检查和复检,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二)全面普查,重点监测。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专业普查监测队伍,制定普查监测实施方案。每个乡镇要7建立1处监测点,每村至少有1名监测员,实行全面普查,重点监测。每个村至少要挂一盏诱虫灯、性诱捕器,监测成虫发生期。要充分发挥村级监测员的作用,从4月初到10月底,对本村范围内的林木、果园、农田等进行全面调查,特别是对交通沿线、庭院、货场、饭店、旅馆、厕所、屠宰场等周围易发生美国白蛾的林木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除治。1.普查监测时间。(1)成虫:第三代,4月中旬-4月下旬;第一代,7月上旬-7月下旬;第二代,8月中旬-9月上旬。(2)卵:第一代,4月下旬-5月中旬;第二代,7月中旬-7月下旬;第三代,8月下旬-9月上旬。(3)幼虫:第一代,5月中旬-6月中旬;第二代,7月中旬-8月中旬;第三代,9月中旬-10月中旬。(4)蛹:第一代,6月中旬-7月上旬;第二代,8月上旬-8月下旬;第三代,10月中旬-第二年3月中旬。2.普查监测地点。发生区要进行全面普查监测。未发生区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对靠近发生区的林木,与发生区有货物运输往来的车站、码头、机场、旅游点及货物存放集散地周围的树木;乡村农户房前屋后,城区机关单位院落的树木;公路、铁路及沿途的树木等要进行重点普查监测。3.调查树种。美国白蛾主要喜食树种有:杨、桑、榆、臭椿、山楂、杏、法国梧桐、泡桐、白蜡树、核桃、樱花、枫杨、苹果、8樱桃等。一般喜食树种有:柳、桃、胡桃楸、梨、刺槐、柿、紫荆、丁香、葡萄等。4.调查方法。(1)初龄幼虫网幕期调查,以自然村、居民区、厂矿、机关、部队驻地为调查点,公路以道班、铁路以站段、街道以社区为调查单位。每点要抽查100-300株树木(片林300株以上),观察树上是否有网幕,计算有网株率和平均每株网幕数。第一代幼虫网幕集中在树冠中下部外缘;第二、三代幼虫网幕多集中在树冠中上部外缘。(2)成虫期用黑光灯、性诱剂进行调查,确定发生期。(3)蛹期调查,一是在老树皮、乱石堆中、墙缝等越冬场所,采集越冬蛹100-300个;二是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前,在树干下部围草诱集或从野外采集200-300个老熟幼虫饲养化蛹,调查蛹寄生率和死亡率。(4)卵期调查,野外采集10块卵块,调查每块卵粒数,观察孵化日期、孵化数量,计算孵化率。(三)建立报告制度。在美国白蛾发生期实行周报告制度和通报制度。新发现美国白蛾疫情时,立即向所在地林业主管部门报告。所在地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后应在48小时内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各级要及时通报辖区内美国白蛾的发生和防控情况。(四)运用综合手段进行防控。要抓住“三个时机”(第一、二、三代幼虫危害期)“四个环节”(成虫羽化期、卵期、幼虫网幕期和下树化蛹期),采取剪除网幕、绑草把、涂毒环、释放周氏啮小蜂、灯光诱杀、人工捕捉成虫、人工摘除9卵块和捕杀蛹、飞防和地面喷雾防治等方法进行综合防治。重点抓好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的防治工作。防治年历详见附表6。1.剪除网幕。在幼虫3龄前网幕期,组织专业队、发动群众利用高枝剪剪除网幕。剪除的网幕要就地挖沟集中存放,用纱网罩盖,纱网周边用土压实,20天后进行无害化处理。2.杀虫灯诱杀。在村庄四旁、林带及片林内,相隔400米左右,将杀虫灯悬挂树上2~3米处,挂灯处要求无高大障碍物,每天从下午7时至次日6时开灯诱杀,集中处理。3.绑草把。在树干0.8~1.5米处,绑草把,诱集老熟幼虫化蛹。待化蛹结束后解除草把,将蛹检出,就地集中存放,用纱网罩住,30天后再作无害化处理。4.涂毒环。涂药环。菊酯类药剂加废机油加柴油,按照1∶5∶5比例混匀后,在树干1~1.5m高处,用毛刷涂抹10~15cm宽的药环,毒杀上下树的幼虫。5.释放周氏啮小蜂。选择气温20℃以上的无风天气,上午10时至下午5时,按美国白蛾幼虫和周氏啮小蜂1∶3的比例,进行放蜂,每代放1~2次。释放方法:一是直接释放小蜂;二是把寄生的柞蚕蛹放入草把中、挂在树枝、沾粘在树干上。6.应用多角体病毒防治。使用制剂浓度为1.5×107~3.0×107PIB/ml药液喷雾。7.树干基部打孔注内吸剂防治。用打孔机在树干基部以45度角打孔,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