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储气库十年铸剑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港储气库十年铸剑成中国石油石化作为中国石油(8.12,-0.01,-0.12%)储气库建设的“排头兵”,大港油田在过去10年里形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链条,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为中国石油储气库的建设积累了经验。■文/汪亚萍王凌梅在最近召开的“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六届三次理事会”上,政府有关部门领导表示,国家能源局正在开展液化天然气和天然气地下储气库重大项目研究,一批大型储气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无独有偶,今年年初,中国石油副总经理廖永远公开表示,中国石油将在“十二五”期间启动10座大型储气库建设工程。很显然,中国储气库建设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作为中国石油第一批储气库,大港储气库群创造了世界上同规模储气库建设的速度之最。其中,大港油田作为主要作业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这一领域的“排头兵”。攻克难题谈及中国石油的储气库建设,应该追溯到10年前。为了保障京津地区冬夏季的稳定用气,经过多方反复讨论,1997年大港油田大张坨成为我国第一座调峰储气库的建设地。当时国外储气库有近1000个,偌大一个中国却没有一个。这无疑刺激了建设者的自尊心,“不能跟在外国人后面走,要做就做国际最先进的”。作为当时储气库地下设计方的工程师,大港钻采院储气库项目专家付吉如提及建设初期的理念,还记忆犹新:“要达到最先进的建设,就必须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可是我们当时没有任何成形的技术资料。”这并没有难倒“第一个吃螃蟹”的大港人。他们通过技术杂志收集国际储气库建设及运营的事故,分析事故原因,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通过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这些掌握储气库建设先进技术的专家交流,博采众长;通过总结大港油田循环注气技术,触类旁通……就这样,我国大型城市调峰型地下储气库建设的序幕拉开了。然而,这仅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要成功建造一座质量过关、运行安全的储气库,需要接受各种意想不到的考验。30多年枯竭性开采,油田千疮百孔的地层和井筒压力系数低,老井封堵难度异常大,套损、套变、窜槽、漏失、非均质等情况严重。要保护好储层使产层既满足高速率吞吐气要求,又要保证杜绝储气库寿命期内窜层所带来的事故隐患,这对建设者是一个大难题。大港油田专家根据储气库建设时遇到的不同情况,经过无数次试研究,终于研发了带压候凝、超细水泥封堵、负压射孔深穿透等特色技术,发明了永久式封隔器等系列专用产品,还有废弃井深部封堵剂,而且针对裂缝储层研发了低漏失高强度堵剂,对储气库废弃井进行了成功封堵。封堵的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难题接踵而来。气藏开发少则几年,长则几十年,然而储气库50年以上寿命期内却是一年一个注采周期,这样打破原本规律的降压运行趋势,使储气库气藏和井筒每年要承受一次高强度的冲击进而使工程设计难度增加,以致地层压力变化大,瞬间流速范围宽,工作气含有腐蚀性介质。如何保证储气库寿命期内的井筒质量和抗疲劳耐腐蚀,成为大港人思索的命题。需求与实践永远是技术进步的内动力。在不断的实践中,大港油田首次成功使用了井筒水泥返高到地面、第一口水平注采井,形成了配套清洗—酸化—注采联作工艺、氮气加压负压射孔工艺等技术,使单井调峰能力提高2倍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大港油田储气库设计理念非常先进。由于储气库群大多在工业区、养殖区、湿地保护区和泄洪区内,为了确保安全环保、满足应急或事故状态下的瞬间关断和自我保护,大港油田储气库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自动化管理等需求,设计的6口井一排、两排井一个库群的大斜度丛式井不仅可以集中管理,紧急情况下自动关闭迅速,而且减少了污染;泄洪区采油树井口升高以及井下安全阀和防喷器三者配合使用,给井口上了三重保险。这些大大提高了储气库的运营安全。技术领先2000年,大张坨地下储气库建成投产,填补了我国城市调峰地下储气库建设的空白,有效工作气量达6亿立方米,日调峰能力达1000万立方米。面对取得的成绩,大港人再接再厉。为了做好储气库建设,大港油田从制度入手,建立了《大港油田科研激励与约束管理办法》、《新技术与新成果推广应用激励政策管理办法》、《大港油田重大产业化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等一套制度,涉及科研推广、市场开发、产业化研究等方面。这为大港油田的科技创新与推广打开了一扇敞亮的窗户。在制度的保障下,大港油田为了建设好储气库虚心向国外公司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派专业人员到国外考察、培训和学习,一方面聘请国外的专业化公司到油田进行学术交流和指导,通过拿来主义和对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解决瓶颈问题,实现科技创新。作为大港油田储气库设计和建设的主力军,大港钻采院的技术创新很有代表性。2000年以来,大港钻采院设计承建了10座储气库,其中已建成6座,在建4座,形成了系列地下储气库技术创新点,首次在国内实施了气井过油管射孔技术,成功研究配套了177.8毫米套管配114毫米油管及工具的注采气完井工艺等技术,并创造了多个第一:国内第一座城市调峰储气库,国内第一座砂岩储层地下储气库,国内第一座碳酸盐岩储层储气库……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大港油田钻采院的体制密切相关。钻采院是一个钻采横向一体化的研究院,具有技术研究、钻采工程设计、配套产品开发、现场工程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在产、学、研、科、工、贸一体化方面结合得非常紧密。此外,他们还善于打出“组合拳”,注重发挥钻井、完井、油气层保护、酸化压裂、老井封堵等多专业组合的钻采化优势,这些都是科技创新的助推力量。今年4月,在天津市科委组织的科研项目评审会上,中科院院士戴金星评价储气库系列技术说:“大港油田钻采院研究的建设地下储气库配套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了强有力的技术链条做保障,10年来大港油田地下储气库群设计总库容达到69.57亿立方米,有效工作气量达到30.58亿立方米,成功实现了京津地区十年安全平稳调峰供气,完成了亚运会、奥运会等国际型盛会的供气,确保了陕京线、陕京二线的安全运行。奋力勇为如今,大港油田唐家河地下储气库群工程已完成地质概念设计,计划年工作气量10亿立方米,这标志着中国石油第二批储气库建设迈出了实质性进展。中国储气库建设也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作为中国石油储气库建设的中坚力量,大港油田重任在肩,而且底气十足。“我们积累了成熟的技术、研发了专业的产品和工具,培养了专业化研究、设计和现场服务队伍,还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大港油田钻采院院长刘延平这样说。刘延平的底气不仅来自技术,而且来自大港油田难得的储气库人才队伍建设。在储气库设计和建设中,大港油田始终把人才作为技术创新的龙头,加强完善人才引进吸纳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鼓励各类人才多出成果。在储气库建设中,大港油田要求技能专家总人数达到本工种技能操作人员的20%,以保证设计与建设的高效。对列入当年度科技计划的各级科研课题和新技术推广课题、科技成果及推广应用、专利发明和标准制定等最高可奖励8万元;新技术与新成果推广应用按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合同收入产值的3%~10%对项目组进行奖励……这些已经形成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措施以及惜才、爱才、用好人才的氛围,有效调动了科研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支善于创新的综合型科研人才梯队,目前已与辽河油田、吉林油田、四川油田、长庆油田等油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洽谈。大港油田储气库的建设者希望能够在中国石油“两横两纵”的天然气发展战略部署下,发挥中坚力量,尽展科技风流。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