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小学教育学)附参考答案一、不定向选择题(30分)1、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主要有()A、双轨制学制B、全日制学制C、单轨制学制D、分支制学制。2、属于课外活动呈现出的特点有()A、组织上的自愿性B、内容上的广泛性C、形式上的多样性D、活动上的自主性3、操行评定主要通过()等几种途径来实现。A、学生自评B、集体互评C、班主任评定D、任课教师评定4、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A、跟踪法B、调查法C、追因法、D、问卷法5、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A、华生B、吴伟士C、高尔登D、霍尔6、()是构成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要素。A、教具B、教师C、学生D、学具7、直观教具可分为()几类A、语言直观B、听觉直观C、实物直观D、模象直观8、一堂好课的标准有()A、组织有效B、体验积极C、目标明确D、方法得当9、课外活动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几类。A、群众性活动B、班级活动C、小组活动D、个人活动10、属于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的有()A、特殊性B、普及性C、基础性D、强制性11、我国的小学产生于A、夏朝B、殷商C、西周D、东周12、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对教育学的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A、赫尔巴特B、凯洛夫C、保罗•朗格郎D、培根1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是在()中。A、《礼记•中庸》B、《学记》C、《朱子全书•论学》D、《论语》14、根据测验题目的性质把测验分为()几类。A、论文式测验B、客观性测验C、问题情景测验D、标准化测验15、属于小学德育的特点的()A、基础性B、生活性C、开放性D、活动性16、属于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的是()A、现场教学B、个别教学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17、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中,考查的方式主要有()A、考试B、口头提问C、检查书面作业D、书面测验18、制约学校课程的有()几大因素。A、技术B、社会C、知识D、儿童。19、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必须把论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A、格塞B、赫尔巴特C、培根D、凯洛夫20、属于教师劳动特点的有()A、复杂性B、创造性C、示范性D、系统性转21、班级管理中的评价具有()A、鉴定B、示范C、导向D、激励22、“学不躐等”反映了()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23、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的统一过程。A、“学”B、“思”C、“虑”D、“行”24、古罗马的昆体良在《论演说家的教育》中,提出了()的学习过程理论A、“模仿、理论、练习”B、“明了、联想、系统、方法”C、“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5、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A、情境交融B、以情染情C、以境触情D、以境陶情26、按照研究目的的不同,学术论文可分为()几种基本类型。A、理论探讨性B、论证性论文B、综合论述性论文D、预测性论文。27、属于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的有()A、教育终身化B、教育民主化C、教育多元化D、教育技术现代化28、我国于1862年在北京的()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A、奏定学堂B、南洋公学C、乡学D、京师同文馆29、战国后期出现的()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系统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位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A、《论语》B、《春秋》C、《学记》D、《春秋》30、根据研究假设的形成方式,可分为()几类。A、归纳性假设B、演绎性假设C、研究性假设D、预测性假设二、填空题(15分)1、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相结合。2、宋代以后,()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3、学生的合法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和()。4、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著作()之中。5、操行评定主要通过学生自评、集体互评、()等三种途径实现。6、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阐述课程具体目标。7、1904年颁布了(),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8、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形式。9、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时期。10、课外活动制定计划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可行性、()和明确性。11、德育的方法中的说服教育法,包括语言说服和()两种。12、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包括()、研究的组织与实施、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三大环节。13、()作为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蓝图。14、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依据学生在()的认识发展过程,提出了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15、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三种。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25分)1、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4、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5、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四、简答题(20分)1、怎样理解和执行课程标准?2、简述当代教育学发展的特点。3、一个好的研究假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4、学生学习的特殊性有哪些?5、简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五、论述题(30分)1、结合自身实践,阐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有哪些?2、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应该如何进行指导?2008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小学教育学)参考答案一、不定向选择题(30分)1、ACD2、ABCD3、ABC4、AC5、CD6、BC7、CD8、ABCD9、ACD10、BCD11、B12、D13、A14、ABCD15、ABCD16、C17、BCD18、BCD19、B20、ABCD21、ACD22、D23、ABD24、A25、BCD26、ABCD27、ABCD28、D29、C30、ABC二、填空题(15分)1、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2、程朱理学3、人身权4、《什么知识最有价值》5、班主任评定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癸卯学制8、家庭教育9、文艺复兴10、协调性11、事实说服12、研究的构思与设计13、课程14、做中学15、综合式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25分)1、错误。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2、错误。这种观点所带来的后果是,素质教育成为使学生不堪重负的、包含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美好”东西在内的“筐”。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这决定了一方面学生必须学习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还应该学习选修课程,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形成独特的个性。3、错误。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学生真正的愉快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带来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4、正确。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5、错误。在新课程条件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与纸质印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实际上,实际上,课程资源非常广泛,既包括校内的课程资源,也包括校外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也包括条件性课程资源。四、简答题(20分)1、(1)认真研究和把握课程标准(2)全面系统地理解课程标准(3)严格执行课程标准(4)以课程标准作为自己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2、(1)教育科学体系逐步形成(2)教育理论异彩纷呈(3)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的结合日益紧密3、⑴研究假设的提出应有一定理论依据,或者以一定的事实、经验为前提,而不是毫无根据的臆测和猜想。⑵研究假设一般应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间的关系作出推测判断。⑶研究假设应该表述清楚,简单明了。⑷研究假设必须是可以检验的。4、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由此也决定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第一,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第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这是学生与从事学习活动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区别之一。第三、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由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所规定了的活动。5、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个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五、论述题(30分)1、㈠品德素养(或道德素养):⑴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⑵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⑶高尚的职业道德:①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②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和放飞学生)③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善于与同事合作;善于与家长和社会合作)④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加强修炼;言行一致)㈡知识素养(1)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因为:第一、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科学技术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第二、当代小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第三、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问题意识增强;第四、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2)精深的学科知识(3)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㈢能力素质:教师除了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深刻的思辩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应变力等一般能力之外,还应具有以下特殊能力(1)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首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其次,教师要具备分析和预测学生发展的能力;再次,教师要具备指导学生发展的能力。(2)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3)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体态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对教师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一是准确、简洁、条理;二是流畅、明快、亲切;三是活泼、幽默、传神。对体态语的表达要做到明了、准确、适当,使口头语言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对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是:观点明确,表达准确、完整,条理清楚,结构严谨。(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5)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第一,应具有计划能力;第二,应具有组织实施能力;第三、应具有协调能力;第四、应具有常规管理能力;第五、应具有思想工作能力。(6)较高的教育机智(7)教育科研能力。㈣身心素养(1)健康的身体(2)健康的心理:表现为,第一、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第二、要有坚强的意志,做事情持之以恒;第三、情绪情感丰富,但又能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第四、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2、(一)优等生:优点:理想远大,品质优良,聪明好学,成绩优秀,自尊自信,好胜心强,意志坚定,习惯良好。不足:一是容易生产优越感,二是容易滋长自满情绪,三是因好胜心太强而导致嫉妒心太强等。教育: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带动全班。(二)中等生:分三类:一是思想基础较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