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气的组成、结构及受热过程16课时考纲介绍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1)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知道大气的热量来源。(3)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保温作用。能力要求:1.以“神舟七号”发射或人类探月工程为背景材料,考查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2.以某些自然现象切入,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学习要点:课型:“六·四·二”模式“教学过程教教学过程活动形式学一学:(我非常聪明)议一议:(我潜力无穷)分层高度主要特点特点成因与人类关系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练一练1.读“地球大气垂直分层图(部分)”,回答(1)~(3)题。自学要求: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之窗。2学过程(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A.①B.②C.③D.④(2)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面辐射B.CO2气体吸收地面辐射C.臭氧吸收紫外线D.人类活动(3)有关图示大气层正确的叙述是()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利于高空飞行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50℃左右议一议: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和全球气温水平分布1.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主要由大气得到热量(地面辐射)和失去热量(大气辐射)的差值决定。地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大气(对流层)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如图所示。(1)太阳辐射最强时为当地地方时12时。(2)地面辐射当地时间12时时,地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大于地面损失的辐射热量,地面热量盈余,地面温度仍在升高。当地大约午后1时左右,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3刻,地面温度为一天中最高值。(3)大气温度当地大约午后2时左右,地面已经通过辐射、对流等方式把热量传给大气,此时气温达到最高值。随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热量持续亏损,地面温度不断降低,气温随之也不断下降。至日出后,地面热量由亏损转为盈余的时刻,地面温度达到最低值,气温也随后达到最低值。因此,气温最低值总是出现在日出前后。2.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半球高低项目北半球南半球最低最高最低最高太阳辐射12月6月6月12月陆地气温1月7月7月1月海洋气温2月8月8月2月讲一讲:1.气温影响因素分析(1)太阳辐射:(2)大气环流:(3)地面状况:(4)人类活动:2.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1)大陆与海洋:(2)阴天与晴天(3)低纬与中纬:练一练2.读“某地某日气温随高度和时间变化统计资料(单位:℃)”,回答(1)~(2)题。时间高度5时8时11时14时17时20时100米14.2617.7620.0621.6019.4116.7350米14.1717.7720.4022.1219.7316.862米13.6318.0520.8722.6320.1016.72(1)该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分别是()A.每天的14时和5时B.近地面大气获得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和最少时C.地面辐射出现最高值和最低值时D.大气逆辐射达到最强和最弱时(2)下列时间段该地近地面空气质量较差的是()A.20时~次日5时B.8时~11时C.11时~14时D.14时~20时讲一讲:大气的受热过程4练一练:应用提升题3六、总结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