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第四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2013.12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汤.汤/汤.匙作.秀/作.坊弦.乐/玄.妙轴.心/压轴.戏B.丑.事/瞅.见殒.身/陨.灭炭.化/碳.酸鲜.有/鲜.见C.佣.金/雇.佣溜.达/遛.马仆.从/扑.倒抹.布/抹.脖子D.翘.望/翘.首似.乎/似.的伺.候/伺.机抢.险/呼天抢.地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山西女人自古就赫赫有名,武则天、杨贵妃、穆桂英、貂婵,哪一个不惊天动地。正是文化与习俗使得山西人民都生性聪明,稳扎稳打,灵气迫人。B.孔孟之乡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水浒好汉一样侠义为先的山东人,出来混都讲究“义”字当头,精通事故因而深明大义,敢作敢当因而仗义直言。C.江苏人亲切随和,他们给人以阳光般明媚清爽的感觉,有人情味,很少会有锋利的棱角和别人发生摩擦,同时胸怀宽广,志存高远。D.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歌舞升平温润如春,实在是养人的好地方,这样肥沃富庶的玲珑之地也养育了四川人民乖巧伶利、秀外慧中的独特性情。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1)一经加热,溶液中的难溶解的物质就________到瓶底,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化学现象。(2)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________,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3)演出刚结束,她就接到了她的孩子的班主任的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她没来得及就跑到学校去了。A.沉淀场合卸妆B.沉积场合卸装C.沉淀场所卸装D.沉积场所卸妆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经过乡亲父老的艰苦奋斗,只不过几年,我的家乡就已经改头换面....,山青水绿,牛肥粮多了。B.通过民间的交往,两国间逐渐增加了了解,最终签订了城下之盟....,希望子孙后代能保持友好睦邻关系。C.少数为官者,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是追求个人享受,一饭千金....。D.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我这一辈子》公演后,深受业内好评,演员方旭的表演丝丝入扣....,生动传神。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昨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向东经119°、北纬24°为中心的海面发射导弹。B.“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忧虑: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C.目前,总耗资达5500万英镑的“伦敦奥运文化节”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1000万张免费门票让公众有机会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舞蹈、戏剧、艺术、音乐表演。D.尽管日本多次表示要用一种新视角来看待中国的发展,但是旧有的对华思维仍在作祟,总有那么一些人抱着疑虑、戒备甚至敌视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发展壮大。2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诗人的孤寂朱光潜心灵有时可互相渗透,也有时不可互相渗透。在可互相渗透时,彼此不劳唇舌,就可以默然相喻;在不可渗透时,隔着一层肉就如隔着一层壁。惠子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惠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谈到彻底了解时,人们都是隔着星宿住的。比如眼前这一朵花,你我所见的完全相同么?你我所嗅的完全相同么?你我所联想的又完全相同么?你觉得香的我固然也觉得香,你觉得和谐的我固然也觉得和谐,但是香的、和谐的,都有许多浓淡深浅的程度差别,毫厘之差往往谬以千里。一般人较量分寸而不暇剖析毫厘,以为这无关宏旨,但是古代寓言不曾明白地告诉我们,压死骆驼的就是最后一茎干草么?凡是情绪和思致,愈粗浅,愈平凡,就愈容易渗透;愈微妙,愈不寻常,就愈不容易渗透。一般人所谓“知解’都限于粗浅的皮相,而浓淡深浅上的毫厘差别是无法可以从这个心灵渗透到那个心灵里去的。在粗浅的境界我们都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我们都是秦越。曲愈高,和愈寡.......,这是心灵沟通的公例。诗人所以异于常人者在感觉锐敏。常人的心灵好比顽石,受强烈震撼才生颤动;诗人的心灵好比蛛丝,微嘘轻息就可以引起全体的波动。常人所忽视的毫厘差别对于诗人却是奇思幻想的根源。一点沫水便是大自然的返影,一阵螺壳的啸声便是大海潮汐的回响。在眼球一流转或是肌肤一蠕动中,诗人能窥透幸福者和不幸运者的心曲。他与全人类和大自然的脉搏一齐起伏震颤,然而他终于是人间最孤寂者。诗人有意要“孤芳自赏”么?他看见常人不经见的景致不曾把它描绘出来么?他感到常人不经见的情调不曾把它抒写出来么?他心中本有若饥若渴的热望,要天下人都能同他在一块地赞叹感泣。可是,在心灵探险的途程上,诗人不得不独自踯躅了。一般人在心目中,这位独自踯躅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诗人布朗宁在《当代人的观感》一首诗里写过一幅很有趣的画像。一位穿着黑色大衣的人天天牵着一条老狗在不是散步的时候在街上踱来踱去,到处探头探脑。他真是一个怪人!——诗人的当代人这样想。一般人对于诗人的了解就是如此。一般人不也把读诗看作一种时髦的消遣么?伦敦、纽约的街头不也摆满着皮面金装的诗集,让老太婆和摩登小姐买作礼物么?群众所叫好的都是前一代的诗人,或是模仿前一代诗人的诗人。他们的音调都已在耳鼓里震得滥熟,如果有人换一个音调,他就不免“对牛弹琴”了,“诗人”这个名字在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创作者”。凡真正诗人都必定避开已经踏烂的路去另开新境,他不仅要特创一种新风格来表现一种新情趣,还要在群众中创出一种新趣味来欣赏他的作品。但是这事谈何容易?“千秋万岁名”往往是“寂寞身后事”。诗人能在这不可知的后世寻得安慰么?汤姆生在《论雪莱》一文里骂得好:“后世人!后世人跑到罗马去溅大泪珠,去在济慈的墓石上刻好听的殊语,但是海深的眼泪也不能把枯骨润回生!”6.下列关于“曲愈高,和愈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修养越高,他引发的共鸣就越少。B.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格调越高昂,他所得到的赞同就越少。C.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对事物之间的差异刻画越精微,他的知音就越少。D.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表达出的观点越是独特,他获得的认同也就越少。7.根据原文的内容,对“诗人的孤寂”的表现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不想孤芳自赏,他把所见所感写出来就是渴望同别人交流,但是他是失败的。B.诗人就是创造者,真正的诗人不能因循守旧,要在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上不断创新。C.常人对诗人的观察只限于日常行为等外在方面,得出的结论是诗人的行为古怪。D.人们购买诗人的印刷精美的诗集,只是为了赶时髦,扮高雅,并不是真正欣赏诗人。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引用庄子和惠子的对话,意在告诉我们,绝无隔阂的心灵沟通是不可能的。B.最后一茎干草压死骆驼的典故告诉我们,事物的质变总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的。C.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是因为他较常人在感觉上更加敏锐,想象力更加丰富。D.除主观因素之外,导致诗人孤寂的客观原因是常人感觉迟钝,心灵麻木,思维定势。3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当明之季世,百姓多流亡。国初定赋准原额每十亩损为六亩余,其后稍稍增垦,而清丈令下,县官指为欺隐,将以全额上。先生曰:“我无中人之产,顾里人不胜病矣。”因诣县官白其事,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百姓愚昧,不知援例请平。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先生名召华,字君实。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清·刘大櫆《张复斋传》,有删改)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诛:索取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恤:怜悯C.民逋.赋,久不能输逋:怠慢D.华容人蒙.其利至今蒙:受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B.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C.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D.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先生之.免金溪而归11.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①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②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③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④先生出贿付其父⑤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⑥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A.②③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①④⑥12.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张复斋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辗转奔波,还为终养老母弃官归家,称得上是以孝为先。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深受当地百姓爱戴。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快。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隐居,他替华容百姓申诉,解释了当地土地贫瘠的实情,并为百姓请求减免赋税。.4第Ⅱ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2)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3)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齐安郡晚秋①[唐]杜牧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1)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作答)(6分)(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李清照《一剪梅》)(2)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劝学》),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3),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4)人事有代谢,。(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五.(每小题4分,共12分)16、下面是“2012年中小学生上网调查”统计表,请阅读后回答问题。(4分)学生上网普及率小学87.5%初中91.4%高中93.9%学生上网内容玩游戏52.4%QQ聊天40.2%学习和其他7.4%家长对上网的态度反对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