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科技创新园城市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工作】大连科技创新园城市设计——实施中(获辽宁省城市规划一等奖)大连科技创新园城市设计(8km2)——科技园区作为城市有机组成部分和空间场所的规划研究和城市设计的创新探索UrbanDesignofDalianCreativeScience&TechnologyPark(DLCSP)(sciencepasrkasanorganicpartoftownandtheUrbanDesignasPlace-making)获辽宁省城市规划一等奖刊载于《理想空间-36》(阿特金斯中国十年专刊)——担任主创设计师兼项目经理2009.04-07【摘要】通过对科技园定位、功能特征、演进模式与规律、土地利用、用户特征、基底条件、地形地貌、地方优秀规划文脉等深入系统分析,并在各层面城市规划梳理基础上,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结合自然、创新地重新规划和设计了园区。提出了将科技园区与城市功能、旅游功能高度耦合的全新定位、结合自然有机布局、园中园和园中区等组织模式,深入探讨了规划与社会经济动力、土地开发及二级开发机制相结合的策略机制与政策保障等一揽子设计。试图创造一个具有灵性、能够积极融入和亲近周围美丽的山、海、自然景色和周边社区环境的高度景观化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区‘一个科技、社会、经济、文化、精神生活等方面多元复合、综合、平衡、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园区,培育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成为文雅的、具有文化氛围和高度活力的国际化城市功能区;一个具有优质空间结构和人性化的高质量公共空间、优秀空间意象和格式塔(Gestalt)、步行者友好的园区,鼓励交流与社会生活;成为宜业、宜游、具有高度场所感、认知度和归属感和人文关怀的社区;一个最大可能激发创造力与交流机会的地区,一个能够吸引国内国际最具创造力人才、产出新思想新技术、引导新产业的园区,成为地区高新技术的制高点之一、最强劲的社会经济发展引擎之一;一个其规划设计能够主动符合开发、管理、商业发展规律、乃至科学引导各类开发主体与各级市场操作、健康发展的园区。【关键词】因地制宜、结合自然、有机布局、景观化、园中园、园中区、公共空间、步行者友好、场所感、旅游、多元复合、综合、平衡、和谐、活力、土地开发、策略机制、政策保障。【作者简介】规划设计总监、主任规划师、高级建筑师,主要负责中国的各种类型、规模的概念性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设计工作和项目管理。他专长于城市设计、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同时熟悉中国和国际的建设、规划系统,从概念设计阶段到具体实施阶段。具有在国外大型跨国设计公司(总部)从事规划和建筑设计实践经历及国内著名大学设计教学、国内大型房地产公司、设计公司的经历,兼备设计及统筹工作经验。曾赴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马尔代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巴哈马、香港、澳门等国家或地区的名城和世界著名事务所进行实地访问,认真亲身考察了城市规划与设计与大师的建筑名作。1.0概况与定位1.1大连科技创新园是大连市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发展合作的重点项目。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主城区边缘盐尹路南北两侧,总用地约为5.88km2。基地呈狭长形,周边西侧较为平坦,南侧为群山、东北侧也是群山,正东侧隔群山与海湾相望;基地内部包含3个山体,整体较为复杂,呈浅丘地形;适合建设为有特色的区域。1.2在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北进西拓”、“两城三星”框架下,将有机会成为大连市城市西拓的极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1.3此前南区已有经审批通过的的控制性详规和部分区域的修建性详规,河道及大桥和北侧房地产项目已建设完成,这些成为我们本次规划的先决条件。为确保园区建设的整体性、和谐性、国际化以及生态化,我们没有囿于现实限制,认真审视项目内涵和环境文脉以及旅顺近代优秀城市规划遗产,负责而大胆、创新而高质量、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地重新完成了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及城市设计导则,获得了大连市政府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一直高度评价。1.4我们工作按照Atkins的完整体系——从城市设计的核心问题(本体)到规划(Plan)到设计(Design)和实施控制(Enable),提供了一站式的整体成果。图1任务分解1.5采用了科学逻辑的工作框架:图2工作框架1.6项目定位集研发、设计、实验、中试、科技服务功能并耦合了商务、生活、文化、商业、科技博览、科普教育、旅游功能的综合性高技术城市社区。图3功能模式的比较与选择1.7项目关键问题(1)定位层面什么是国际水准的科技园;可选择的科技园创新发展和生活模式。(2)结构层面创新结构方案;将原有地形地貌融入城市设计;场所制造和社区建设;用户土地利用调整;创造更高土地价值。(3)设计层面整体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公共空间塑造;城市设计控制。2.0总体规划2.1规划目标(1)创造科技、社会、经济、文化、精神生活等方面多元、综合、平衡、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园区,培育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成为文雅的、具有文化氛围和高度活力的国际化城市功能区;(2)创造一个最大可能激发创造力与交流机会的地区,一个能够吸引国内国际最具创造力人才、产出新思想新技术、引导新产业的园区,成为地区高新技术的制高点之一、最强劲的社会经济发展引擎之一;(3)创造一个具有灵性、能够积极融入和亲近周围美丽的山、海、自然景色和周边社区环境的高度景观化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区,成为大连的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点之一;(4)创造一个具有优质空间结构和人性化的高质量公共空间、优秀空间意象和格式塔(Gestalt)、步行者友好的园区,鼓励交流与社会生活;成为宜业、宜游、具有高度认知度和归属感和人文关怀的社区;(5)创造一个其规划设计能够主动符合开发、管理、商业发展规律、乃至科学引导各类开发主体与各级市场操作、健康发展的园区。2.2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原则。以项目环境特有自然和人文资源、自身的特征为根本,创造与之乡融合的整体格式塔;(2)人性化与城市主义原则。复合开发、创造聚集、凝聚人气;社区感、场所感的塑造;地块(街区)、道路、建筑等的合适尺度、环境的友好;(3)价值最大化原则。开创滨水高价值、旅游、公共生活复合带,扩大高价值土地面积;区位最优最好的地块,布置商业服务业设施,最大发挥土地价值;尽量采用小地块单元开发,最大化土地价值;(4)生态、景观最大化原则。最充分地利用森林、山体、河流和海滨资源;全园区空间及道路景观化处理;(5)创新务实原则。全新的科技园模式——在结构、布局、功能、绿化景观及其与道路融合、山景融合、园中园式布局、城市功能附加、旅游功能耦合以及结合国际最新趋势方面分别进行创新探索,提出了前所未见的园区模式;(6)一站式整体原则。规划设计与开发紧密结合的一站式整体系统设计,避免国内设计界的惯例性弊端——规划设计与开发互相脱节,使之真正能够科学地顺应和指导的开发规律和建设过程;2.3规划策略(1)规划布局策略。全新科技园规划模式——“第4.5代园区”;功能复合,园与城的和谐;旅游与公共生活带的塑造;山海融合、天人合一,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设计与山、水和谐的空间结构;景观化园区——景观主导布局;地块与空间模式化布局;生态化园区;规划设计与开发模式统一;(2)土地开发策略不同主体、不同模式;模数系统策略;组团、细胞开发模式策略;土地利用效率策略;区位、地价、地块规模统一策略;2.3规划结构(1)结构比选。通过主导要素、评价准则矩阵,从功能、模式等角度进行结构探索,比选关键因素导向的多个方案。图4功能结构的比较与选择图5总体概念构思草图图6方案比较草图图7选定方案草图(2)用地规划结构——二区一带二区:北区(ZoneA)、南区(ZoneB),一带:公共生活带。北区(ZoneA):作为城市社区(asacommunity);南区(ZoneB):作为高品质纯粹科学园区(aspurequalityscenceparks);公共生活带:作为融合了商业商务服务文化休闲旅游的公共核心带形走廊(asamixed-useurbanpubliccoreand‘highstreet’);概括为:两区飞架南北,一带横跨西东;两轴贯穿气脉,一水链接天人。图8结构示意图9结构图示图10土地利用规划图图11功能分区图图12道路系统(3)路网模式。根据地形与用地功能,设计了三种路网模式:交通功能为主的城市型道路;景观功能为主的山地、滨水型道路;混合功能的居住与核心区道路。所有道路均以景观作为主要导向,形成全园景观型路网和城市空间。图13路网模式示意(4)绿地与景观系统l提出总体思想、原则:——泛景观化——绿地与景观系统普遍化,最大限度结合道路系统、公共空间、开放空间系统,融于自然和地形、并延伸到整个园区,乃至联系起周边更广大的山与海和太阳沟、铁山等城市组团;——绿地与景观系统公共化——绿地与景观系统化、网络化,可接近化,变周边可望而不可及的山地为可游宜教的公园区;——绿地与景观控制——着重公共区域的绿地与景观系统的规划与控制,并强调各级入口处的景观强化,塑造优美公共环境。——绿地与景观系统自由化——地块内部景观出保证入口处统一要求外,可以最大限度自由设计。l景观与开放空间系统设计山体、水体、生态廊道与城市开放空间组成此体系;——节点包括:绿化空间节点、水体空间节点、人文空间节点——廊道包括:水体开放空间、绿化生态廊道、公共服务空间廊道、街道空间——片区包括:山体公园、滨海空间片区l绿地系统与绿廊网络设计——绿地分为三类:山体、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绿廊网络体系分为:山体、水体通过绿廊串接形成园区绿地系统网络。图14绿化系统图15生态景观绿廊图16景观视线图17滨水节点体系图18景点与游线l景观视线设计——分区主视线廊道:以南北两区山体至高点为瞭望节点,片区的视线主廊道设计;——片区内部视线细节:滨水区视线设计;“山体—园区—水体”间视线通廊设计;l滨水开放空间设计——滨水系统包括:节点、路径、片区三个层次——滨水节点包括:广场、亲水空间、码头——滨水开放空间的路径包括:滨水步行系统、自行车路线系统、核心区电瓶车路线系统——滨水岸线分片区包括:城市休闲岸线、城市亲水娱乐岸线、滨海休闲岸线、植被与滨海涵养岸线l景点与游线系统设计系统分为节点、路径、片区三个层次;并由生态通廊将山体公园与滨水游览连接成系统。——节点包括:山体至高点、游线休憩节点——路径包括:步行路线、山体小径以及景观延续的生态通廊——滨水岸线分片区包括:8个山体公园、核心区休闲片区、休闲娱乐片区、滨海旅游与度假片区l可持续与环境规划提出目标与原则(或策略、理念)建议,包括绿色、可持续规划与建筑。——避免对原有自然环境(山体、坡地、植被、水体等地形地貌)的过度整理或破坏;——更多的开放空间、绿化和水面,尽量少的硬质路面和广场;——结合地形布局建筑,利用自然通风和屋顶花园;——更充分、合理地利用地下空间;——创建太阳能利用系统,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创建风能收集利用系统;——创建地源、(地面及海水)水源能源利用系统;——创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再生路面,电子控制的水龙头,冲水式传感器和气象观测站控制灌溉系统的设计,以维持环境良好;——充分采用绿色建筑的技术措施(如光管照明、天光采光、绿色式外墙、保温隔热、自然通风等);——自动垃圾收集和再循环系统;——遵守清新空气条约和碳还原宪章。l竖向规划提出目标与原则(或策略、理念)建议如下:——原则上整体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包括山体、坡地、植被、水体,必须避免对自然状况的过度破坏;——道路系统、地块划分顺应地形地貌;——地块内基本不做较大的土地平整,建筑布局结合地形,顺应地势,错落有致;——水体设计因势利导,结合地形和现有水面、冲沟、低地等。3.0城市设计3.1目标与宗旨n全区的总体气质与性格:活力、安静、文雅、井井有条、整体和谐统一;n公共空间系统/路径:高质量、连续、序列化、美丽、丰富、变化、协调;n天际线: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融入山色;n界面、轮廓/区域:清晰、明确、强调对城市空间或地块的围合与界定;n地标:控制全局、引导方向、帮助整体空间的认知、意象象征意义;n节点:以精心设计的局部加强人的环境感受。3.2设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