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第一节问题的由来一、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大都比较落后,这种落后的金融体制一方面源于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经济现实,更主要的还在于发展中国家政府所实行的压抑金融发展的政策,即金融抑制。•由于不能有效地动员和分配储蓄,这种金融体制往往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巨大障碍,使得经济增长十分缓慢。而落后的经济增长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体系的发展。因此不少发展中国家陷入了金融落后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打破这一循环的关键,在于放弃这种抑制型的金融政策,转而采取促进金融深化的政策。二、有关理论回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头二十年,人们并没有将金融政策视为促进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西方主流的经济发展理论与金融理论基本上是相互脱离的。有些发展理论侧重于分析各种实物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而忽视货币及金融因素的作用;另外一些理论则将金融置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从而将金融部门的发展视作实际经济发展的副产品;;还有一些理论则将金融部门的发展视作经济发展的障碍,从而主张金融抑制。这些思想在发展中国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1973年后这种情况开始有所改变。这一年几乎同时出版了两本有影响的论述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著作,即爱德华·肖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罗纳德·麦金农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70年代以来这种旨在深化金融的货币改革和金融自由化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展开。第二节金融抑制一、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一般特征1、金融资产形式单一,数量有限。2、金融体系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3、金融机构单一。4、直接融资市场极其落后。5、金融资产的价格严重扭曲。二、金融抑制政策1、通过规定存贷款利率和实施通货膨胀人为地压低实际利率。2、作为压低利率的直接后果,发展中国家常常采用信贷配给的方式来分配稀缺的信贷资金。从而导致资金的分配效率十分低下。3、对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管制。4、人为高估本币的汇率。三、金融抑制的后果1、负收入效应。在存在利率管制和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人们为了逃避通货膨胀而减少以货币形式保有的储蓄,从而导致投资来源枯竭,收入水平长期停滞不前。2、负储蓄效应。较低的实际利率水平,使储蓄者的储蓄倾向下降,从而导致较低的储蓄率。3、负投资效应,由于政府人为压低实际得率以及实行信贷配给,导致投资结构扭曲、投资效率低下。4、负就业效应。由低利率造成的低储蓄本来就不能为生产提供足够的资金,更为糟糕的是,由于利率的人为压低,这些和劳动力相比本来就十分稀缺的资金往往被大量投资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从而使失业壮况更为严重。第三节金融深化一、度量金融深化程度的指标在《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一书中,爱德华·肖首先给出了几种度量金融深化程度的指标:1、金融资产存量。在一个金融深化的经济中,由于消除了金融资产价格方面的扭曲,人们更愿意持有各种流动性金融资产。因此,金融资产存量同国民收入的比率较高。2、金融资产流量。金融深化会使私人储蓄增加,各种形式的资本外逃减少,从而更好地为资本积累融资。货币银行学主讲教师:曾昭诚第三十四讲东南大学远程教育3、金融体系的规模和结构。金融深化将扩大金融体系的实际规模,同时有组织的国内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将获得较大发展。4、金融资产的价格。这是金融深化与否的最重要的表征。二、金融深化的出发点1、货币与实物资本的互补性假说•传统理论一般认为,货币与实物资本作为两种不同的财富持有形式,是相互竞争的替代品。•麦金农金融深化理论的起点,是货币与实物资本(从而投资)的互补性这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假说。•麦金农认为,考虑到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不发达的现实和投资的不可分割性,传统理论实际上是不成立的。针对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麦金提出了两个假设前提:a.所有的经济单位只限于内源融资,其结果是储蓄者和投资者之间没有实际的区别,它们是一体的;b.投资具有不可分割性,由于投资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获得收益,因此投资支出比消费支出更具有一次性总付(lumpy)的性质。•基于上述假定,当外源融资不可得的时候,潜在的投资者就必须为其投资积累足够的货币余额。因此,对实物资本需求越高的经济主体,其货币需求也越大。这样,货币和实物资本就是互补品,而不是如传统理论所预言的那样是替代品。2、麦金农的货币需求函数•基于对货币和实物资本关系的上述理解,麦金农提出了以下的货币需求函数,作为对欠发达国家货币需求的一种描述:M/P=f(Y,I/Y,D-P*)在上式中M/P是实际货币需求——M是名义货币存量(指M2,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活期存款及流通中的通货),P是价格水平;I/Y是代表投资在总支出中的比例——I是实际投资,Y是实际GNP;D-P*指实际存款利率——D是名义存款利率,P*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麦金农认为,实际利率的上升意味着持有货币(M2)的实际收益上升,因而人们以货币的形式进行内部储蓄的意愿也上升,这样,“在投资机会的一个很大范围内,内源融资型投资也将上升”。因此,金融深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保持一个较高的“货币存款的实际收益”,以此来刺激人们对实际货币余额M/P的要求。三、金融深化的内容1、取消不恰当的利率限制。2、逐步放松对汇率的管制。3、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4、大力发展直接金融市场。5、加强宏观调控能力。6、进行财政配套改革。四、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1、高利率的负面影响•麦金农和肖都认为利率抑制和信贷配额主要是由于政府干预的结果;•斯蒂格里茨和维斯曾经指出,利率抑制和信贷配给也可以是银行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追求收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的结果。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高利率可能对银行收益产生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即逆向选择和逆向激励。2、银行行为扭曲条件下金融自由化的风险•斯蒂格里茨和维斯的分析是以银行行为本身并没有受到扭曲为前提的。如果银行本身也存在着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那么金融自由化很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通常享有隐性的政府担保。一旦政府放松利率及其他方面的管制,银行很难拒绝高利率的巨大诱惑。其结果,很可能是利率的急剧上升和信贷质量的急剧下降,并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