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年级12月模块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2、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B.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反躬践实3.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4.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5.南宋学者金履祥说:“国,天下之国;家,天下之家也。君之者,长之而已,固非其所得私也,况可以专其利以自私哉?”。以下持相似观点的思想家是A.陆九渊B.顾炎武C.王守仁D.黄宗羲6.顾炎武说:“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这段话表明顾炎武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7.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下列哪些文化现象能佐证上述观点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④8.老师介绍下边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学讨论其可能的时代。请问:何人的说法较为正确﹖()2A、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这应当是商代的作品B、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也没有纸张,这应当是汉代的作品C、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应当是宋代的作品D、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这应当是民国初年的作品9.下表反映的是16至17世纪中国与西方的科技成就,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西方科技都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B.中国科技多是经验的总结C.西方科技重视实验和规律的研究D.西方科技属于近代科技范畴10.1890年,梁启超自广东入京会试,返程途径上海,“从坊间购得《派环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这本质上反映出A.南北方文明开化不平衡性的存在B.中国近代印刷业发展的严重迟缓C.现代地理知识在科举中极为缺失D.中国感知世界文明的狭窄和迟钝11.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C.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D.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12.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B.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C.曾国藩——孙中山——蔡元培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13、朱学勤认为,“(中国近代)现代化的过程需要一种新的……政治载体,……什么样的政治载体适合于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呢?实际上这是全民族的一个试错过程……”。请问以下各项属于材料所提的“试错过程”的有()①洋务运动②维新变法③中华民国的成立④义和团运动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4、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3除”,这些人的代表是A.魏源、林则徐B.康有为、孙中山C.陈独秀、胡适D.毛泽东、邓小平15、《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清末长篇谴责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的是晚清时期社会上的种种怪现状,展示了一幅清王朝崩溃前夕的社会画卷,下列内容不属于作品中的“怪现状”的是:A.大清子民“剃发蓄辫”B.清政府成为“洋人之朝廷”C.孔子穿西装D.复古尊孔逆流的兴起16、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种主张()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17、孙中山在评价马克思时说:“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如《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而无条理之学说,逐成有系统之学理;研究社会主义者,咸知此本。”以上材料说明了()A.孙中山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引起反响C.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发生实质性转变D.孙中山在为国共合作进行思想准备18、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19、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20、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仪)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或)许是感到寂寞了……”这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局限性是A.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和方向B.急功近利,试图仅靠文化运动改造社会C.脱离群众,运动仅限于知识分子范围D.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21.“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了五四运动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C.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D.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22、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孙中山向记者表示:“吾人已对美、英、法或其他列强之协助丧失希望,唯一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只要他们愿意协助我们推翻北京,我并不在4乎他们是否民主呢!”孙中山认为()A.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B.苏俄并未表现出应有的诚意C.欧美列强是中国革命的重大障碍D.应该选择民主国家作为合作对象23、2008年,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②④①D.②③④①24、小明爷爷在20世纪五十年代就读于某工业大学,当时他在校学习的课程有电工技术、电机学、电路分析原理、电机测试与控制等,可见学校重在培养实用科技人才。他说那时我国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在大约200个高等教育机构中,只有13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该材料说明当时我国教育A.遵循旧中国的教育模式B.重视文理科院校均衡发展C.培养工业化建设人才D.实施“211工程”计划25、德国科学家基尔霍夫(1824——1887)曾说:“物理学已经无所作为,往后无非在已知规律的小数点后面加上几个数字而已。”能证明这一说法错误的是A.经典力学体系B.电力的广泛应用C.相对论的提出D.两弹一星的问世26、达尔文因病逝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葬在牛顿的墓旁。下面可以最恰当地解释人们这种做法的是()A.他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使牛顿的力学体系成为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力学体系B.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的现象中驱逐出去,而达尔文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C.他和牛顿一样,在科学上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坚忍不拔的探究精神D.进化论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牛顿经典力学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27、美国国防部阿兰•坎彭在《第一场信息战争》中写道:海湾战争是一场“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这说明()A.核武器的破坏作用已消失B.现代信息技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C.电脑网络技术在战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D.现代战争不需要人的参与28.下面图片中的两部文学作品A.都真实浮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B.都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5C.都揭露批判了资本带来的罪恶D.都是社会百科全书式的著作29.“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文中的他是()A.达芬奇B.莫奈C.塞尚D.毕加索30.下面表格是对美国一些科学家所作调查的结果,对此认识恰当的是对神的信仰(年份)个人相信(%)个人不相信(%)怀疑或不可知(%)191427.752.720.9193315681719987.072.220.8A.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相信神的确存在B.科学对许多现象依然无法解释C.科学与宗教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D.科学最终将消灭宗教神学31.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三者对应的分别是A.西班牙、荷兰、意大利B.葡萄牙、英国、美国C.英国、意大利、德意志D.意大利、法国、荷兰3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33.“大工业在其发源地继续发展的同时,全世界大工业也已经开始发展,它在大陆上出现了。它的历史不再是英国的历史,它的历史已成为西欧的历史了,后来又成为全世界的历史。”这句话最能体现现代化具有A.平等性B.扩散性C.延续性D.包容性34.18世纪英国国会颁布了一个法令,规定凡是流浪一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一经告发就要被卖为奴隶,他的主人可以任意驱使他从事任何劳动。这种规定造成的主要结果是A、奴隶制盛行B、资产阶级革命爆发C、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劳动力D、社会治安得到根本好转35.西方学者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下列能够支撑弗兰克本人观点的是A.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欧洲的殖民扩张强行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C.各地资源和财富的涌入促进了欧洲的崛起D.人类各地区的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融合36.某同学搜集到一张上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会见工厂主的照片,你认为当时双方的话题主要涉及:()A.扩大农业街道,为工业原料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