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蓝色经济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前言蓝色经济是开发、利用、保护海洋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和,具有海洋的、开放的、生态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海洋经济、临海经济、涉海经济。承载蓝色经济发展的经济区,是以海洋、临港、涉海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占地球面积70%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也是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陆地资源的不断枯竭,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投向海洋。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海洋,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在新一轮国际海洋竞争中抢占先机,加快拓展发展空间,已经成为沿海国家的重要国策。海洋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海洋经济成为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强大力量。以海洋经济为主体的蓝色经济作为经济新型业态,不断引领着科技创新的前沿,促进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蓝色经济区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和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极;有利于加强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时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9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再次视察山东时强调要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0年,国务院批示同意在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开展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也明确要求“发展海洋经济”。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迅速作出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全面启动了有关工作。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以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以蓝色经济为引领,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北部沿海开发上求突破”和“加快重点区域发展,确保实现滨海开发投入的新突破”,为我市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和《中共潍坊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一系列部署。在编写过程中,学习借鉴了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区域发展规划。本规划范围为潍坊市所辖海域及陆域全部,陆域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400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作为规划的重点。《规划》由前言和七章构成,第一章,机遇与挑战,全面分析了我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战略优势、发展基础和面临的挑战;第二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提出了我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第三章,空间布局,确定了海陆一体化发展总体格局;第四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了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内容;第五章,产业发展,确定了重点发展的蓝色高端产业集群;第六章,资源环境,提出了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强化海洋灾害防治等建设任务;第七章,保障措施,从自主创新、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打造环境、推进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点措施。第一章机遇与挑战第一节战略优势我市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体区连接内陆联动区的枢纽,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同时,我市还是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四个城市之一,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点开发区域。在国家和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面临两个国家战略和一个省级战略叠加的重大机遇,拥有争取上级政策资源、深化区域合作的优越平台。具体分析,主要优势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区位优势明显。我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是东部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东邻青烟威经济比较发达地区,西接济南都市圈,南与鲁南经济带相连,北靠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承东启西,联通南北,地理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土地资源丰富。我市北部沿海地区土地后备资源得天独厚,咸淡水分界线以北面积达2657平方公里,其中盐田和荒地903平方公里。另有近1400平方公里浅海和447平方公里滩涂,其中高涂面积200平方公里。随着沿海防潮堤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土地后备资源还将逐步增加。在国家严控土地利用的形势下,丰富的建设用地资源为北部沿海大规模开发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具有吸引要素聚集、发展海洋经济的独特优势。海洋生物、能矿资源富集。近海海洋生物种类繁多,鱼、虾、蟹、贝、藻等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贝类之乡”,海洋渔业产量多年来位居全省前列。海洋矿产资源富集,已发现矿产资源58种,12种储量居全省首位。其中,地下卤水静储量60亿立方米,居全国首位;探明发现5个含油气区,储量达12亿吨。境内有大中型水库25座,其中全省最大的峡山水库库容量达14亿立方米。地热资源、海上风能开发潜力大,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新能源储量丰富。海洋资源种类较多,禀赋较高,开发潜力巨大,适宜发展现代渔业、海洋生物、海洋能源矿产、海洋化工、滨海旅游等产业。海洋人文资源底蕴深厚。潍坊是东夷文化发祥地,古时对山东半岛文化影响深远,至今与东部沿海经济联系密切。海洋捕捞是沿海一带的重要经济活动,海洋文化在我市有较深的根基。三千年前的周朝,北部沿海就有“煮海为盐”之说,盐业生产工艺已相当成熟,规模初具。春秋战国时期,食盐就成为支撑齐国强盛的重要战略资源。清代乾隆年间,昌邑建立“富国盐场”,为当时全国12大盐场之一。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入选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羊口盐场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项目,潍坊纯碱厂是“七五”期间国家进口替代战略的重点项目,以海盐和“两碱”为代表的海洋化工产业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地位。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丰富的海洋人文资源,有利于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促进经济文化融合、提升发展软实力。第二节发展基础多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上级一系列决策部署,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把北部沿海开发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滨海新城建设,积极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我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综合支撑能力较强。我市产业体系比较健全,已形成以汽车、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海洋化工、石油化工、新型建材、生物医药、食品加工、造纸包装等十大产业为主体,产业布局合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是全国重要的粮食、蔬菜、禽肉等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商贸、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信息、现代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58亿元。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76家和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86%。良好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北部沿海开发势头强劲。经过前几轮的开发,我市北部沿海地区已形成了较好的发展基础。特别是200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推动环渤海地区开发建设的机遇,启动了新一轮北部沿海开发。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市委、市政府把北部沿海作为全市科学投入、跨越发展的最大战略空间,举全市之力加快开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北部沿海地区已累计投入1100亿元,配套面积355平方公里。2010年,该区域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7.5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13亿元。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滨海新城建设全面启动,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0年4月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海洋产业加快发展。2010年,全市海洋产业生产总值达到810亿元,同比增长25%,占全市GDP的26.1%。以森达美集团、海化集团、弘润石化、潍柴大机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带动了海洋化工、石油化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现代海洋产业发展。主导产品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全市年产原盐1500万吨,占全国的1/4;纯碱300万吨,占全国的1/6;工业用溴素10万吨,占全国的90%左右。2010年,全市渔业总产值达到178亿元,增长22.1%;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5.8万吨。海洋生物、海洋环保、海洋新能源、滨海旅游等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洋产业体系。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市境内有青银、潍莱、荣乌等多条高速公路和胶济、胶新、大莱龙、益羊、青临五条铁路,公路通车里程达2.3万公里,被列为国家公路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长深高速、潍日高速,德大铁路、黄大铁路、潍日铁路、潍坊城际铁路、朐沂铁路正在规划建设。潍坊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货物吞吐量突破1500万吨。潍坊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海口等多条航线,是全国四大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之一、山东省航空货运枢纽,潍坊机场搬迁列入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电力、水利、通讯等设施完备,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沿海防护堤、疏港公路、潍坊港万吨级码头等一批重大项目投入使用,基础设施的支撑条件进一步改善。第三节面临挑战我市发展蓝色经济,优势条件很多,机遇前所未有,但也面临许多挑战和压力。从国际上看,100多个沿海国家正在抓紧开发利用海洋,以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为主要特征的市场、技术、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从国内看,新一轮蓝色经济发展浪潮兴起,由南向北,沿海各省均着力抢占海洋经济发展制高点,谋求全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省内周边地市都在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机遇,采取各具特色的发展举措,竞争激烈,形势逼人。我市发展蓝色经济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具体体现在:一是海岸线短,海洋经济特征不够明显。海洋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北部沿海一带,而北部沿海地区城市建设、生态建设等发展相对滞后,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难以对广阔腹地形成辐射带动,海陆统筹压力较大。二是海洋经济总量偏小,产业比较单一。全市海洋主要产业产值总量偏小,只占全省的11%,与青岛、烟台、日照相比,差距较大。石油化工、盐化工、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但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交通运输物流、海洋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相对薄弱。三是海洋产业发展层次偏低,骨干企业较少。海洋、涉海、临港产业中高科技企业较少,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较少,蓝色高端产业和产品比例偏低,海洋优势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四是海洋科技人才不足。全市仅有1家省级及以上专业海洋产业科研机构,没有院士和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高层次的海洋科技人才也极为短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五是沿海地区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我市北部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淡水资源相对贫乏,风暴潮威胁较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相对粗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务繁重。第二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蓝色经济区前沿城市的主体作用,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北部沿海为主战场,以陆域经济为依托,坚持全面融入、海陆统筹,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坚持有所作为、奋力突破,集约优势资源要素,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加快提升蓝色经济的规模和水平,建设现代高端产业体系,努力把潍坊打造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科学发展与先行试点的重要区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二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