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候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用心爱心专心1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一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念的要求本课将重点安排在对读图技能的训练,以及人地协调观念的树立等方面。读图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无论是了解大气的组成还是大气的垂直分布,还是大气的受热过程都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感性知识入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各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各层大气气温分布特点以及大气运动状况、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人类的关系等。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的特点;能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道理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的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三、教学重点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及保温作用的原理四、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可借助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用心爱心专心2教师首先提问:[导入]探究1:读P36图2-2-1回答问题;(学生回答较多的是飞机飞到了云的上面。教师设问为什么下面由云雨而上面没有呢?)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导入]探究1:读P36图2-2-1回答问题;(学生回答较多的是飞机飞到了云的上面。教师设问为什么下面由云雨而上面没有呢?)(板书课题,以及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含义:2、组成:3、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组成主要作用干洁空气N2O2CO2O3水汽和固体杂质4、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垂直分层(教师点拨,学生阅读课文和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完成表格。)依据分层温度变化大气运动对人类的影响学生回答探究1;点评略。探究2:人造卫星为什么能安全的运行在高空大气层?用心爱心专心3探究3:在“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中,气温随高度的变化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一种竖起的“W”的形状。(由探究3引导学生理解大气的温度变化取决于大气的受热状况。引出下文)(二)、大气的受热过程根据课本图2-2-4,分析说出探究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哪些?南极地区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对当地有何影响?探究5:大气的受热过程探究6:解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如何实现的。探究7:在图“2-2-4大气的保温作用”上,标出长波辐射,解释保温作用的道理。探究8根据活动题2-2-5温室保温示意图,试解释温室保温的原理集体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2、初春的早晨,为什么农民在田埂上放烟雾驱赶昨夜的寒气?(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那么,大气受热后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气的运动。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热力环流的成因和不同条件下风的变化。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九、板书设计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含义:2、组成:3、大气圈的结构——大气垂直分层4、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用心爱心专心4(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受热过程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探究讲解18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7,能够完成教学内容。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一课时)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能说出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的特点;能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二、预习内容(1)低层大气的组成包括:、、。(2)大气成分作用氧氮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和杂用心爱心专心5质(3)大气垂直分布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空气显著,天气现象复杂②平流层:大气主要靠增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大气以为主。③高层大气: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__________,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__________.(5)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_________.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知道大气不同圈层温度变化的原因;运动状况不同的原因;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重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二、学习过程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读P36图2-2-1回答问题:探究1:(学生回答较多的是飞机飞到了云的上面。教师设问为什么下面有云雨而上面没有呢?探究2:人造卫星为什么能安全的运行在高空大气层?而神五、神六回收舱进入大气层以后却成了大火球?阅读气温垂直变化图2-2-2,说出原因。用心爱心专心6探究3:在“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中,气温随高度的变化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一种竖起的“W”的形状。(由探究3引导学生理解大气的温度变化取决于大气的受热状况。引出下文)。当气温垂直分布出现不同变化时,大气的运动状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又会形成怎样的天气状况,对人类有什么影响?2、大气的受热过程根据课本图2-2-4,分析说出探究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哪些?南极地区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对当地有何影响?探究5:大气的受热过程探究6:解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如何实现的。探究7:在图“2-2-4大气的保温作用”上,标出长波辐射,解释保温作用的道理。探究8根据活动题2-2-5温室保温示意图,试解释温室保温的原理三、反思总结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2、各层大气的密度、温度、运动及天气特点3、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逆辐射的作用四、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是以氮氧为主的混合物,氮氧占99%B.大气中的氧是人类和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C.大气中的氮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还有保温作用D.固体尘埃和氧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用心爱心专心72.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3.下列说法真确的是()A.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气和固体杂质组成B.水气和固体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充分条件C.CO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但对地面不具有保温作用D.臭氧含量很少,但它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二、为什么霜冻多发生在冬半年晴朗的夜间和早晨?参考答案一、1—3DAD二、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含量少,天空云量少,大气透明度好,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能量损失大,气温下降快!所以容易造成明显的降温霜冻天气.课后练习与提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纬度地区高度最高B、几乎全部的大气质量都集中在此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大气平稳,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下列干洁空气的各种成分中,构成生物体基本成分的是()A、氧气B、氮C、二氧化碳D、臭氧3.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A、氮B、臭氧C、二氧化碳D、氧4.低层大气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A、氧和臭氧B、氧和二氧化碳C、氮和一氧化碳D、氮和氧二、双项选择题5.有关大气中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汽和固体杂质含量极少B、四分之三都集中在对流层用心爱心专心8C、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原料D、固体杂质可作为水汽的凝结核6.大气对流层的特点有()A、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CB、由于上部冷下部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C、由于上部热下部冷,空气对流运动显著D、水汽和杂质最集中的一层,天气复杂多变三1、绘制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晴天和阴天气温日变化曲线,对比两种天气条件下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异。参考答案一、1---4CBCD二、5—6CDAD三、要点: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云量少,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最高气温,晴天高于阴天;最低气温,晴天低于阴天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课时)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介绍完大气的组成、分层及大气的热力状况这些静态的特性与人类的关系后,教材又介绍了由大气而产生的一系列的环流系统及天气系统,这些动态的特性与人类同样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节内容所处的位置非常好的解决了从静态到动态的突然性,解释清楚了很多问题:静止的大气为何会运动?运动的大气有哪些类型?不同的条件下大气运动方向等等,起到了很好的承转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及大气运动的分类。②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及产生的地理意义。③使学生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产生的原因及风向的由来。2、能力目标:用心爱心专心9①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能力。③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地理事物的观测判断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教学难点: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四、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可借助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探究教学,启发式教学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热空气会上升,那么,冷空气呢?(下沉)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就属于大气运动,显然大气的运动并不只有空气简单的上升和下沉,那么大气到底是怎样运动的呢?(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热力环流这是第一个重点,设计以下步骤进行探究。仔细观察第38页1—4图,探究1:假如地表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情况下A、B、C三地空气密度和等压面随高度的变化均是一致的。探究2:假如地表性质均一,A地受热,B、C两地冷却,A、B、C三地空气怎样运动?(A地空气上升,B、C两地空气下沉)。在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