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会考复习资料(人教版)一、生物的特征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有遗传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相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没有这些结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楚。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4、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具体说是细胞核先分裂成两个,随着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通过复制,数目加倍,然后平均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分裂前后遗传物质的稳定。5、细胞生长:新形成的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增大,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生长了。6、生物体的生长: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因而使生物体也由小长大。7、细胞的癌变:人体内正常的细胞不会无限分裂,但是人体如果长期受某些因素,如紫外线等物理因素、黄曲霉素等化学因素或病毒等生物因素的作用,可能有的细胞会变成无限分裂的细胞,也就是这些细胞发生了癌变。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2.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的地下根长;这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海豹皮下厚的脂肪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旗形树是对风的适应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写的自然现象,科学的解释是气温(温度)对植物的生活有影响。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他们是相互作用的。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温度,进而影响降雨量;柳杉等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从而能够净化空气;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3、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4、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包括A、提出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B、作出的假设是: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或光对鼠妇生活没有影响。)C、D、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E、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F、表达、交流(略)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的问题:①、实验研究的变量是光。②、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③、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除光外,还有:温度、潮湿程度、食物等。④、为确保实验结果是由光照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两种环境中除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如:两侧的中央放相同数量的鼠妇,静置两分钟)。⑤、在研究一种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变量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⑥、为了减少实验的误差应计算实验的平均值.四、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植物→生产者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2、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营养物质等)3、食物链: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形成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如:草→鼠→鹰.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4、食物网: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网状结构就是食物网。5、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积累。※※14、用箭头完成图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画在图中):狐狸鹰蛇鼠蛙兔食虫的鸟蜘蛛食草昆虫草3A、用箭头表示上图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画在图中):图中共有食物链14条最长的两条是: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的鸟蛇鹰;草食草昆虫蜘蛛蛙蛇鹰。B、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稳定的原因: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能力。C、若草的数量减少,其他生物数量将减少。6、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是不断的变化的,但是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又是相对稳定的叫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依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7、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五、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2、要均衡的吃“平衡膳食宝塔”中涉及的五类食物,一日三餐,应按时进餐。早、中、晚三餐的能量,分别占每日摄入的总能量的30﹪、40﹪、30﹪。“平衡膳食宝塔”中涉及的五类食物分别是:第一层,谷类;第二层,果蔬类;第三层,鱼肉蛋类;第四层,豆乳类;第五层,油脂类。3、常见的不健康饮食:不吃早餐、挑食偏食、吃盐过量、爱吃高热量食物。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9)、如饮酒应限量;(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六、认识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三层次:A、生物种类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苔藓、蕨类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鱼类、鸟类、哺乳类的种类位居世界前列。3、基因控制生物的各种特征,不同生物的基因由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基因组成也不尽相同,因此每一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基因的多样性。4、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4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5、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的实例:①、美国引进我国野生大豆与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②、“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6、生物多样性小结:每一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是有差别的,它们个体构成一个基因库。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与其它生物种类相联系。某种生物数量的减少或绝灭,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稳定。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7、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我国生物多样性具有特有的古老物种居多、经济物种丰富及生态系统多样化的特点。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和原因:①乱砍滥伐;②偷猎;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的入侵。2.濒危物种:朱鹮、藏羚羊、野驴、扬子鳄、中华鲟、丹顶鹤、绿孔雀、褐马鸡。银杉和珙桐被称为植物“活化石”,扬子鳄被称为中生代动物“活化石”,中华鲟被称为鱼类“活化石”。我国两千年前森林覆盖率达50℅,而今天为17℅左右。3、自然保护区: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了,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的黄石公园。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建立于1956年以保护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为主的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4、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意义):①、保护功能: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类生态系统。②、科研功能: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实验室”为生物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基地。③、宣传教育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5、自然保护区和其所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名称:四川卧龙保护区——大熊猫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褐马鸡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②、迁地保护(圈养):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种质库:建立濒危物种的种子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颁布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答:①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②圈养(迁地保护);③建立种质库;④制定法律和协议。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自身有重要意义。对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其直接作用就是能给人类提供多种生活用品,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而间接作用则是可调节气候、影响环境,促进生态系统保持平衡。7、我国特有的动植物:白鳍豚、大熊猫、白头叶猴、麋鹿、藏羚羊、褐马鸡、朱鹮、扬子鳄、大鲵、中华鲟、水杉、银杉、银杏、珙桐等。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遗传:亲代与子代间的相似性。变异:亲代与子代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性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2、相对性状: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相对性状。(如兔毛的白与黑;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豌豆的圆粒和皱粒;鸡的玫瑰冠和单冠等)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来实现的。由环境变化引起的性状变异,并没有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故这种生物的性状变异并不遗传。所以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3、转基因超级鼠实验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老鼠个体大小;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性状由基因决定);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4、转基因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导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生物是转基因生物。转基因生物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