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15届高三5月自主诊断文综历史试题2015.513.《礼记·坊记》中说:“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司马光在《涑水家书议》中说:“凡为人子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收入,尽归父母,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与。”材料反映了A.家庭伦理关系中鲜明的尊卑等级观念B.政治隶属关系对家庭伦理关系的影响C.家庭收支情况的公开化和透明化D.俸禄和田宅收入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14.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A.甲B.乙C.丙D.丁15.“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A.正确,因为符合社会史观B.正确,因为符合全球史观C.错误,因为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D.错误,因为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16.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B.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C.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D.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17.下图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第一步第二步甲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乙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丙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史料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丁查阅到文艺复兴的诸多著作得出古希腊是人文主义的滥觞的结论A.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B.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奠定D.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18.“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这种现象说明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洋务运动达到高潮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19.下表为《申报》的部分纪事,该纪事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年份纪事1918年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1932年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1937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1938年香港版出刊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B.《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D.《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0.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全人格的觉悟”指的是A.维新思想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马克思主义21.1938年,罗斯福在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对此认识错误的是A.“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指国家干预经济B.“严重缺点”主要是指资本主义发展中的自由放任政策C.国家成为经济的管理者、各种经济法规的制订者和执行者D.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2.“所谓仁政有两种: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重点应该放在大仁政上。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这体现了A.新中国以“仁政”为立国根本B.“一五”计划的特点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大跃进”的历史必然性23.“1914年后他们将遭遇些什么,回应些什么,都已暗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14年之间的机遇里。”能说明此观点的是A.一战的发生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关B.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盛行有关C.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全球性破坏与代议制的完善有关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继承发展了自由主义的学说38.(24分)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材料二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第3卷材料三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五四:未完成的启蒙》(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西人文主义思想出现差异的社会根源。(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有何不同。分析中国“偏离了方向”的原因。(8分)(4)据以上分析,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4分)39.(22分)史论结合、依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评价问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材料二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徐中约费正清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摘自《中国近代史》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摘自《剑桥晚清史》材料三以下三幅图片分别是中英《南京条约》、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1)据材料一,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4分)(2)据材料二,评价关于近代中国条约体系的观点。(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6分)(3)据材料三,提取三幅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政府对外政策的不同信息。据此说明哪一种场景对你震撼最大。(10分)(4)据以上分析,指出史料研读、综合评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分)46.(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革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关于社会转型,一是指体制转型;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有人认为“对于鲜卑族的灭绝,孝文帝有责任,因为是他将鲜卑族的一切符号抹去,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1)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转型。(4分)(2)以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评价材料二的观点。(6分)山东省青岛市2015届高三5月自主诊断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ACCBCDBCDBA38.(24分)(1)根本原则:保持和谐关系、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4分,答出两点即可)社会根源:古希腊工商业的繁荣和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中国农耕经济和中央集权制的发展。(2分)(2)批判对象:更加公开、猛烈地抨击天主教会,并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2分)政治追求:追求自由、平等,进而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2分)(3)不同:西方的思想启蒙重视人的价值和自由权力,而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忽略了人性的解放,更偏重于救亡图存。(4分)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等。(4分,答出两点即可)(4)认识:思想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变化;人文主义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4分,言之成理即可)39.(22分)(1)国际因素: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到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4分)(2)观点:我赞同徐中约的观点。徐中约是民族主义角度(或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或民族危机角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我同意费正清的观点。费正清是全球化角度(或近代化角度或文明融合角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6分)(两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角度作答,不拘泥于答案,论述合理充分即酌情给分)(3)清政府―妥协投降;南京国民政府―由“不抵抗”到国共合作抗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收回国家主权。(6分)中英《南京条约》:“悲愤”、“悲伤”―中华民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愤怒”―清政府苟且偷安,丧权辱国。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备受鼓舞―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无比自豪―祖国的强大提高了国际地位,香港将结束被英国侵占的历史,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祖国的统一大业迈开了关键性一步。(三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角度作答,不拘泥于答案,论述合理充分即酌情给分,4分)(4)论从史出,史由证来,证史一致,史论结合;依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辩证地评价问题。(2分)46.(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经济上,废井田,奖励耕织,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奖励军功,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促使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过渡。(4分)(2)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鲜卑族融入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对孝文帝改革不应该否定,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