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等语汇。2.学习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3.反复诵读,用简练的语句概括课文写景的内容和层次。4.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体会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壮丽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像能力。【教学方法】1.诵读法。本文用文言形式按明晰的时间顺序,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要完成在准确理解文句意思基础上简练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应以多形式诵读为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2.诱引想像法。本文描述“山市”蜃景用语精练生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再造想像力。领悟、延展课堂内容,激活学生探究的兴趣,科学解释山市的成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海市蜃楼:以《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蜃景导入。二、资料助读投影: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早岁即有文名,多次参加省试,却始终没有考上举人,到71岁才援例成为贡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苏宝应做幕客外,都在家乡当塾师,终身郁郁不得志,生活清苦。《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狐愤之书”(取义孤独、悲愤)。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三、顺畅诵读1.听读。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读出停顿和语气节奏,为学生进入情境创设氛围。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画出疑难字词。投影:选择: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念/近中/无此禅院B.然/数年恒/不一见C.一行有五点/明处D.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教师明确:A2.学生自读(1)可用默读、轻读、放声读等多种形式。(2)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字词典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释义,疏解文字,并提出疑难字句。投影显示:注音蜃(shèn)景奂(huàn)山禹(yǔ)青冥(míng)禅(chán)院甍(méng)高垣(yuán)睥睨(pìnì)连亘(gèn)窗扉(fēi)逾(yú)时倏忽(shū)四、疏通文意1.词句释义(1)通假字:一切乌有:“乌”同“无”。裁如星点:“裁”同“才”。(2)然数年恒不一见:恒,经常。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墙。居然城郭:居然,竟然。历历在目:历历,(物体或景物)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尘气莽莽然:莽莽,广大。危楼一座:危,高。黯然缥缈:昏暗得看不分明。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样子。或凭或立:凭,靠着。2.整理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正确解释。时间词语:忽(忽然)、无何(不久,不一会儿)、未几(与“无何”含义相同)、既而(不久)、逾时(过了一会儿)、倏忽(突然)3..难句翻译:①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译: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之一。②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译: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低低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③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译: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译:(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有靠着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⑤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译: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4.文意疏通(1)学生口述大概文意。(2)教师指导纠正错误。第二课时一、内容研讨1.齐读感知课文内容2..熟读课文开头,用原句填充:山市景观美丽而又奇特,说明山市独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山市见之不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3..讨论分析主体部分,理清描写层次。(1)听朗读录音,依据课文内容在脑海中想像、勾勒出山市景象。(2)生动有感情地自由诵读,思考:①.试用“‖”给原文划分层次,并说出理由。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层次:奂山山市……不一见。‖孙公子禹年……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鬼市”云。②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变化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请简练概括。熟悉文中的描写用语试作复述。明确:统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即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③山市变化的三个阶段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写的,找出相应的标示性词语。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山市的特点。明确:以时间为线索描写山市的变化。标示性的词语是: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倏忽、变幻莫测。4.问题讨论:(1)根据下列提示感知、想像山市蜃景。①孤塔的底部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事物?(山头。“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②城上有楼吗?你看见城中的街道了吗?(“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③危楼上有多少人?都在干什么?(“楼上人往往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根据提示,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展开合理想像,扩写山市。各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交流,同学评议。(2)偶尔机缘能见到奇异山市景观的幸运目击者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明确: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惊”,但一想到“近中无此禅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宫殿出现,才悟出原来是“山市”。(3)作者写城郭,寥寥数语却得虚中见实之妙,而对“危楼”的描述却实写、细写,试分析作者剪裁的匠心。明确:作者写城郭“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气象,以虚代实,粗粗勾勒了一个庞大城市的规模和轮廓。对城市的整体布局和细部事物,一概不作描述,只以“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概括。可是,我们虽不细知其详貌。但是,加以“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就足以想像那城市的繁荣景象了。可谓虚中见实。但作者对“危楼”的描述,都是实写、细写。文中不仅描摹了楼的高大、雄伟以及它简洁、明朗的结构,而且还用简洁富有表现力的笔墨,写出了楼上各色人等的活动,细腻点染了楼中人物的风姿和神态。这样剪裁,使我们不只看到“山市”里的高楼城郭,而且似乎触摸到“山市”里人情风俗的气息,使得本是“无中生有”的山市蜃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赏心悦目。(4)文中称“山市”为“鬼市”,真的有鬼吗?请查阅有关资料对山市的成因作一科学说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当空气各层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物体的影像。这种现象多在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4.听朗读录音,再品优美意境。二、课堂小结目睹山市奇景,是偶尔机缘里的幸运。蒲松龄的《山市》文景皆佳,韵味荡漾。山市由生成到消失历历如画,无论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曲尽其妙,给人以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之感。我们有理由相信《聊斋志异》中其他近似小品的篇章如《木雕人》《铁布衫法》等也有此种妙处,为了开阔视野,同学们会开卷受益的。三、课堂练习投影: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1)shèn()景(2)县邑()(3)青冥()(4)飞méng()(5)高垣()(6)睥()nì()(7)禅()院(8)yú()时(9)连gèn()(10)倏()忽2.下列各句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B.楼五架,窗扉皆洞开C.数至八层,裁如星点D.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3.解释句中加粗的字词。(1)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2)或凭或立,不一状。()()(3)层层指数()(4)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4.填空。(1)本文节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著名的文学家_______,字留仙,别号________。(2)这篇文章以_________为顺序,描述了_________过程。先看到________,不久看见____________,然后又看见_________及其中的楼、堂、坊;大风起时,景物变模糊,风定后仅见________上面的人;最后景物渐渐变小以至不见。文中的描写细致生动、_________神奇。5.揣摩下面句子结构上的特点,学习用这种句式写一个句子。例:语文学科像大海一样神秘,你可以在潮起时领略海的壮美,也可以在潮落时体味海的静谧。参考答案:1.(1)蜃(2)yì(3)míng(4)甍(5)yuánpì睨(6)chán(7)逾(8)亘(9)shū2.C(“裁”同“才”)3.(1)飞檐才(2)有人形状(3)指着数数(4)集市店铺4.(1)聊斋志异清蒲松龄柳泉居士(2)时间山市蜃景从出现到消失的孤塔宫殿高墙危楼变幻5.略四、布置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用白话文扩写山市变化的任何一个阶段,字数不少于200字。2.课外阅读《聊斋志异》中的精彩篇章,如情节曲折的《狼三则》《促织》等,扩大视野,全貌性地了解蒲松龄的创作。●备课资料一、课文补遗1.有关《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清代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由汉魏六朝志怪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本短篇小说发展而来,继承了以往积极浪漫主义文学传统和创作方法而得以创新与突破,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价值和艺术造诣的文学名著,被誉为“我国古典短篇小说之王”,与稍后诞生的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之王的《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恰长一“短”一“长”的双峰对峙而交相辉映。这是文言短篇小说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共有十六卷,四百多个短篇。他“雅爱搜神”“喜人谈鬼”,以新颖奇特而又丰富多彩的创作技巧,于谈狐说鬼中寄寓深意。作家自谓:“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孤愤”之作,即针对文网密织、专制暴戾的封建社会,借“搜神”“谈鬼”的烟幕,以呐喊,以抗争。对比,清代张笃庆曾有诗赞道:“搦管萧萧冷月斜,漆灯射影走金蛇。嫏嬛洞里传千载,嵩岳云中迸九华。”鲁迅也有精辟评价:“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这对深入探赏《聊斋志异》鬼魅世界之奥秘,是一盏引路明灯。鲁迅的“多具人情,和易可亲”,精确地概括了《聊斋志异》“花妖狐魅”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本质——这也是蒲松龄在小说中刻画性格和塑造形象的审美依据。因而其“聊斋”之狐鬼神妖,我们看不见有任何狐性,鬼性,神性,妖性,看到的只是一种人化了的人性,人情——人性美,人情味。人化,就是美化。蒲松龄笔下的花妖狐魅,神仙怪物,来到人间,变成了人,多富有人情味和人性美,都是非常可爱的艺术形象,呼之欲出,经世长存。(选自《名作欣赏》1996.3作者:阮温凌)2.《聊斋·自志》(原文详见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P178)分析鉴赏。《聊斋志异》是蒲松龄毕生精力所萃之作,他才高而不得志,遂怀满腹牢骚,以南朝刘义庆作《幽冥录》的方式,借谈狐说鬼,绘写人生,寄托孤愤。本文叙述了他创作《聊斋志异》搜集素材和命笔的过程。全篇的情调是既自负而又很悲凉的。《聊斋志异》被俞樾评为“古艳”之文,行文中充斥着大量的典故,这篇序亦然。例如以“三闾氏”称屈原,“被萝带荔”出于《九歌·山鬼》;以“长爪郎”称李贺,“牛鬼蛇神”是杜牧《李贺诗集序》中形容李贺诗的诡奇的话;“天籁”在《庄子·齐物论》中形容自然的音响;“野马之尘”是《庄子·逍遥游》中形容生命的气息之语;“魑魅”是《国语》中所说的木石之怪;“干宝”是志怪小说《搜神记》的作者,“黄州”指贬居黄州的苏轼,苏轼喜人谈鬼;“邮筒”是唐代诗人互离诗稿的载具;“断发之乡”语出《史记》,皆荆蛮不化之地,“飞头之国”出张华的《博物志》;“展如之人”语出《诗经》;意为诚笃之人;“胡卢”语出《孔丛子》,意为大笑;“五父衢头”指人言纷纭的十字路口,语出《礼记》;“三生石”典出唐人传奇《圆泽》,喻出生后能记前生来历;“悬弧”指男子初生,见《礼记》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